在化学的广袤天地中,化学丰度犹如一把神秘钥匙,解锁着物质构成与宇宙奥秘的大门。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化学丰度的奇妙世界,探寻它的奥秘。

一,化学丰度的定义

化学元素丰度,简单来说,就是在测量时与所有元素相比较,某种元素所呈现的含量多寡的比值。这个比值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呈现,常见的有质量比值、摩尔数比值以及容积比值 。例如,在水中,氧的质量比高达 89%,这是水的总质量与氧的质量相较得出的结果;然而,若从摩尔数的角度看,氧在水中的摩尔比值却只有 33%,原因在于每一个水分子中,氧原子仅占三分之一。

在浩瀚宇宙以及像木星那般巨大的气体行星里,氢和氦占据着主导地位。从质量丰度比值而言,氢约为 74%,氦为 23 - 25%;但换算成摩尔(原子)比值,氢飙升至 92%,氦则为 8% 。这背后的 “功臣” 是氢的双原子分子结构,以及氦在木星外层大气环境下的单原子分子形态。要是以分子的摩尔数来衡量,在木星大气层中,氢的丰度达 86%,氦为 13%。

二,丰度的不同表示方法

1,重量丰度

重量丰度是以重量单位来呈现元素丰度。对于常量元素,常用重量百分数(wt%)表示;而对于微量元素,克 / 吨(g/t)或 ppm 更为常见,超微量元素则会用到毫克 / 吨(mg/t)或 ppb,甚至微克 / 吨(μg/t)或 ppt 。ppm 即百万分之一(10⁻⁶),ppb 是十亿分之一(10⁻⁹),ppt 为万亿分之一(10⁻¹²) 。举个例子,我们在研究地壳中某些元素的含量时,就可能会用到这些重量丰度的单位。

2,原子丰度

原子丰度通过原子百分数(原子 %)来展现某元素在全部元素原子总数里的占比。这种表示方法在研究宇宙元素丰度时大显身手,因此也被称为宇宙丰度单位 。想象一下,当我们试图剖析恒星、星云等天体的元素构成时,原子丰度便能帮助我们清晰地了解各元素原子在其中的相对数量。

3,相对丰度

相对丰度主要用于描述同位素在自然界中的占比情况,也叫天然存在比 。它指的是某一同位素在该元素所有天然同位素里所占的比例。我们在周期表上看到的原子量,其实就是各种同位素依据丰度加权后的平均值。这是因为在自然界中,各种同位素的分布相对均匀,采用平均值能让我们的计算和研究更加准确。以碳元素为例,碳 - 12 和碳 - 13 是碳的两种主要同位素,它们在自然界中的相对丰度会影响碳元素原子量的最终数值。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