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癫痫患者而言,长期服用西药可能伴随头晕、肝损伤或记忆力下降等副作用,这让许多人渴望寻找更温和的调理方式。中医认为,癫痫(古称“痫证”)的根源在于“风痰闭窍、肝肾不足”,通过调节气血、平衡阴阳,可以从根本上减少发作频率。以下是中医视角下三个实用调理方法,既有千年经验传承,又有现代研究佐证。



一、息风化痰:按摩疏通经络,打破“痰瘀互结”

中医理论
癫痫发作时肢体抽搐、意识丧失,被归为“肝风内动”,而痰湿壅滞、经络不通是发病的关键诱因。《黄帝内经》指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调理需从平肝息风、化痰通络入手。

操作方法每日按揉上述穴位各3分钟,力度以酸胀为度。

发作缓解期用艾条温和灸百会穴10分钟,每周3次。

主穴选择:

百会穴(头顶正中):提补阳气,增强脑部气血运行。

太冲穴(足背第一、二跖骨间):平肝息风,缓解抽搐。

丰隆穴(小腿外侧):化痰祛湿,减少痰浊上扰。



二、食疗养肝肾:药食同源,从饮食补益先天

“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肝肾亏虚会导致脑髓失养;而脾虚生痰,进一步加重病情。通过食疗补脾肾、化痰浊,可修复身体根基。

推荐方案

1.平肝定痫粥

材料:天麻10g(切碎)、山药30g、茯苓15g、粳米50g。

做法:天麻先煎30分钟取汁,加入其余材料煮粥,每周食用3次。

作用:天麻息风定惊,茯苓健脾利湿,适合发作频繁者。



2.补肾安神茶

材料:枸杞10g、桑葚10g、酸枣仁5g(炒制)。

做法:沸水冲泡代茶饮,每日1剂,连服1个月。

作用:滋养肝肾,改善睡眠质量,减少夜间发作。



注意事项

1.体质偏热(舌红苔黄)者慎用天麻,可改用钩藤10g;

2.食疗需连续3个月以上见效,配合舌象调整配方。

三、情志调摄:疏肝解郁,切断“七情致痫”诱因
“怒伤肝,恐伤肾”,强烈的情绪波动会引动肝风,诱发癫痫。《诸病源候论》记载:“惊怖之后,气脉不足,因惊而作痫。”

现代研究
《国际癫痫杂志》统计显示,焦虑、抑郁患者的癫痫发作频率比情绪稳定者高1.8倍。心理应激会导致皮质醇升高,加剧神经元异常放电。

1.五音疗法

肝气郁结者每日听角调音乐(如《胡笳十八拍》),对应木行,疏肝理气。

肾虚者听羽调音乐(如《梅花三弄》),对应水行,滋补肾精。



2.导引术

嘘字诀:晨起面向东方,深吸气后发“嘘(xū)”音吐气,同时睁目握拳,疏通肝经之气,每日6次。

握固法:双手握拳(拇指抵无名指根部),置于下腹部,配合缓慢腹式呼吸,可安神定志。



特别提醒:中医调理的原则

1.辨证施治:癫痫分型包括痰火扰神、肝肾阴虚等,需经中医师舌脉诊断后定制方案。

2.节气调养:春秋季(肝气升发之时)加强疏肝,三伏天(湿热蕴结)注重祛湿化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