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家长发现孩子运动能力落后于同龄人时,往往以为是发育较晚。但若出现频繁跌倒、爬楼困难、小腿肌肉异常粗大,便需警惕杜氏型肌营养不良。9岁男孩,5岁时确诊,逐渐出现双下肢无力、蹲起困难,西医检查示肌酸激酶显著升高,基因检测确诊。长期服用激素虽延缓病程,但出现肥胖、骨质疏松等副作用。家长辗转求医,最终找到寻求帮助。
患儿面黄肌瘦,舌淡胖有齿痕,苔白滑,脉沉细无力。中医辨为“痿证”,证属脾肾两虚、气血不荣。脾主肌肉,肾主骨生髓,先天肾精亏虚,后天脾胃失养,气血生化不足,肌肉筋骨失于濡养,故见肢体萎弱不用。治当脾肾双补、益气养血、强筋壮骨,拟方如下:
黄芪,党参,炒白术,熟地,山药,牛膝,杜仲,当归,丹参,地龙,全蝎等。并制定低强度康复训练计划。方中:
✅黄芪、党参、白术健运脾胃,补后天以养先天,促进气血生化
✅熟地、山药、杜仲填补肾精,强腰膝壮筋骨,修复肌肉组织
✅当归、丹参养血活血,改善肌肉微循环,延缓纤维化进程
✅地龙、全蝎通经活络,缓解肌腱挛缩,提升肢体活动能力
经3个疗程的治疗,患儿食欲恢复,肌肉假性肥大减轻,辅助下可独立行走时间延长。复查肌酸激酶数值有所下降,家长反馈感冒频次减少。后续调整药方增加菟丝子、补骨脂温补肾阳,五个疗程的时间年后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