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格巡查发现问题到路面修复,仅用48小时——彭浦镇近日通过“多格合一”机制,高效破解静安、宝山两区交界的一处道路破损积水难题。这条居民家门口的“揪心路”,在党建引领下汇聚多方治理力量,实现从“管理盲区”到“协同共治样板”的转变。
48小时全记录:
跨部门协同作战
一条路的困境折射治理大课题。
48小时内,
这场民生攻坚战的每个节点
都回应着居民的实际需求。
第一日上午,镇网线办监督员在例行巡查中发现龙潭小区西侧道路存在严重积水,立即将问题上报至镇指挥中心;当天下午,永和街区综合网格工作站、镇网线办联合物业及居委会先行前往现场了解情况,后由镇网线办联系区市政工程配套中心阐明情况并约定次日共同来到现场确认。
次日下午,区市政工程配套中心联合永和街区综合网格工作站、镇网线办、小区居委会及物业召开现场工作会,勘察后锁定“病根”——该处为环卫车固定装卸点,车辆频繁碾压导致路面破损,因位置靠近小区侧门及菜场边门,人员流动量大,再加上该处还位于静安与宝山两区交界地带,日常管理中存在一定的盲区,导致路面状况“雪上加霜”。
当场,各部门制定了初步修缮方案,随后,网格工作站与居委会及小区物业召开现场会厘清相关职责。当晚,居委会及物业针对该道路的临停车辆及业主发出了施工通知并对路段进行了临时隔离。
第三日,区市政工程配套中心工作人员已入场施工,争分夺秒地对破损路面进行全面修复。针对积水“顽疾”,施工人员将原砼进口坡更换为更耐压的沥青材料,同时对周边进行结构性加固,系统性解决了因老旧管网及车辆碾压导致的排水不畅问题。
经过半天施工,
这条曾让居民头疼不已的“问题路”
终于旧貌换新颜,
此时,距离问题上报仅过去大约48小时,
晚间买菜归来的居民发现,
曾经的“淌水路”已变成平整的沥青路面。
破题关键:
厘清边界凝聚合力
“以往类似问题涉及跨级别、跨部门的协作,至少需要一周的时间流转,现在通过‘多格合一’机制,各方责任人直接现场对接,处理起来快多了。”彭浦镇网线办相关负责人坦言道。
跨部门、跨区域、跨部门治理的难点在于权责归属,而此次行动的关键突破正在于“多格合一”机制下的精准分工。
面对曾经“盲区”地带的管理困局,此次行动明确五方责任:街区网格工作站负责镇域范围内各方工作力量的统筹协调,并提供统一协商平台,区市政配套中心负责具体修缮工作并提供专业技术指导,镇网线办负责问题发现、转派及联系区市政配套中心,居委会负责道路周边居民群众的宣传解释工作,小区物业负责道路周边的秩序维护及配合工作,多方力量迅速响应、快速集结,各方严格遵循“高效处置一类事”原则,紧密协同作战,这才形成了强大的合力高效解决这项民生难题。
长效治理:
以“多格合一”织密民生保障网
48小时的快速处置并非终点,
而是长效治理的起点。
据彭浦镇方面介绍,近年来,彭浦镇持续打造“三屏联动、多方协作、高效处置”数智管理模式,通过完整高效的沟通流程和内外部协作赋能的治理模式,汇聚规划、建设、管理、执法、作业、服务力量,加强部门协同,着力解决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的城市基层治理问题。
未来,彭浦镇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网格治理,推动“数智”管理创新,以“绣花”功夫实现长效治理赋能到“格”,让精细化治理成果真实可感,不断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记者:蒋文婕
编辑:梁慧
信息来源:彭浦镇采编基地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