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独立及带领团队办出全国、市级优秀典型案例13件,大家都称她为‘武艺超群、火眼晶晶’。”
这是同事们对武晶的评价。
武晶,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检察院金融和知识产权检察部主任、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主任、四级高级检察官。从事检察工作13年,武晶一直在一线刑事检察业务部门,从盗抢骗的普通刑事案件到今天的经济金融、知识产权犯罪案件,公诉席十三载的背后是她始终以追求极致的心态和要求办理的700余件1000余人刑事案件。
勇于担当、追求卓越的武晶,先后入选了全国首批知识产权检察人才库、上海检察机关涉外法治人才库,荣获全国查处重大侵权盗版案件有功个人二等功、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市巾帼建功标兵、市十佳公诉人、静安区优秀共产党员、区十佳政法干警、静安工匠等众多荣誉。
“武艺超群”勇挑重担
静安区检察院知识产权案件受理量居全市第一。
作为全市基层院首家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负责人,武晶始终坚持勇挑重担做表率,办理了最高检等五部委督办的华某等二十人侵犯著作权案、吴某某侵犯著作权、假冒注册商标案等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大案要案。敢为人先有担当,武晶办理了一批疑难复杂案件,如侵犯国际知名品牌玩具著作权全球首例刑事案件、汪某侵犯玩具手办著作权案等。
在办理一起假冒英雄牌钢笔案中,武晶和团队一方面注重对民族品牌的保护,全链条打击生产到销售等系列犯罪行为;另一方面,对犯罪细节不枉不纵,针对刷单、真假混卖和搭售行为细致辨析,最终准确认定犯罪金额。事后,英雄钢笔权利人送来锦旗表示感谢,本案也获评最高检第二季新时代检察故事汇十佳检察办案故事。
王珺蕙是武晶带教的一名检察官助理。去年,武晶办理了一起银行领域的“零口供”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令王珺蕙印象非常深刻。这起案件采用了现金收款的隐秘手法,案发时距离作案时间已经超过两年,证据收集难度极高。面对这样一起棘手的案件,武晶丝毫没有退缩,而是遇艰更勇,抓住案件中的每一个细节寻找突破口。无数个灯火通明的夜晚都留下了武晶忘我工作的背影。通过引导侦查和自行补充侦查,武晶收集了海量的间接证据,最终构建了严密的证据指控体系。
“在这起案件中,光是最后向法庭呈现的PPT就制作了百余页,而这只是她背后辛勤付出的一段小小缩影。”王珺蕙感慨地说。
心怀大局,履职尽责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武晶始终将大局意识贯穿于每个案件办理中,以法治之力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2022年,武晶办理了吴某某等人假冒国际知名品牌玩具商标案。审查逮捕阶段,武晶和团队驱车前往松江仓库清点扣押的涉案玩具,一直忙碌到晚上十点多才清点完毕。在清点中发现,玩具上商标的附着情况存在差异,一款玩具因为权利人产品本身设计的情况,产品身上并没有附着商标。对于那些有商标的商品,已在前期认定为假冒商标罪;对于那些没有附着商标的玩具,武晶团队也在后续成功追加认定,不放过任何案件细节。此外,武晶发现,部分玩具型号产品质量粗糙,有以次充好伤害消费者健康的可能性。于是便依托院内技术调查官机制,委托技术专家进行产品质量鉴定。经鉴定,部分型号的玩具小零件存在未成年人吞咽风险的可能,为不合格产品。
“据此,我们积极开展公益诉讼线索移送,与三分院上下协同,一体化完成了案件的公益诉讼诉前磋商。被告人登报道歉并及时召回问题商品,成功预防了对不特定消费者人身健康造成危险的可能。”武晶介绍说。
在保护权利人合法权益的同时,注重对消费者健康的守护。这是一例武晶所经办的知产综合履职中的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案例,在2024年获评上海检察机关知识产权综合履职典型案例。
始于办案,但不止于办案。2023年,武晶办理了一起侵犯国际知名品牌玩具著作权全球首例刑事案件,她敏锐地发现涉案玩具公司与上一年所办理的涉案玩具公司均在同一区域。该区域玩具制造业发达,区域内成立了玩具行业协会,两家涉案的企业均为协会理事成员单位。“这引发了我们的重视与思考——我们运用大数据思维,复盘了近五年内办理的知识产权案件,发现在2021年我们办理的另一起侵犯某品牌玩具著作权案件同样发生在该区域。”武晶介绍说。显然,同类型案件集中发生绝非偶然。于是,武晶团队对该区域玩具行业同类问题开展调查,并针对性制发了重大社会治理检察建议。玩具行业协会收到后积极整改、快速回复,武晶和团队还组织了定期回头看,确保检察建议整改落到实处。
“无论是刑事案件的重打击,还是有针对性的检察建议,都在强化区域内企业依法经营的理念,不断助力行业健康发展。因此,检察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绝不是口号,是我们正通过综合履职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做的工作。”武晶表示。
静安北有市北高新园区,南有海上第一名园张园。在两大园区内,区检察院均建立了法律服务工作站,为园区企业提供系统集成式检察服务。“我们针对市北科创企业云集的特点,制定并发布《加强知识产权综合司法保护 服务保障打造富有活力的中心城区科创高地十条措施》,通过‘云连线’等方式向市北高新企业开展法治宣讲,以座谈会方式与张园内企业面对面交流,以最实举措解决企业最焦心的法律问题。”武晶介绍说。
勇于创新,保持领先
作为全市基层院最早成立的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武晶和团队坚持“用创新守护创新”,用四年时间倾力打造“静智汇”知产检察品牌。
团队坚持在办案中学习,大家抢着办理疑难复杂案件,有接烫手山芋的勇气,更有啃下硬骨头的能力。团队成员办理的“张某侵犯商业秘密案”入选2021年上海知识产权检察典型案例、上海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案件,郭某等人侵犯著作权案2023年获评上海检察机关服务营商环境知识产权保护十大案例。团队及成员连续三年(2021年-2023年)获评全国查处重大侵权盗版案件有功单位及个人。武晶本人则参加了上海市第十二届、十三届优秀公诉人比赛,先后获评十二届上海市优秀公诉人、十三届上海市十佳公诉人。
在精进专业的同时,武晶注重能力的全面培养。在知产案件办理之余,她也着手办理了一批金融案件,其中陈某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罪再审抗诉案,获评上海市检察机关刑事抗诉精品案例。武晶还坚持以理论研究助推知产检察实践,撰写的《知识产权权利人实质性参与刑事诉讼制度研究》等论文在《犯罪研究》《中国检察官》《中国知识产权报》等刊物发表,参与撰写的《知识产权保护背景下假冒注册商标类犯罪中“服务商标”问题研究》等论文获评上海检察理论研究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优秀奖。作为课题组成员,武晶积极参与最高检检察应用理论研究课题、国家检察官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对知识产权行刑双向衔接等重点疑难问题开展精深研究,寻求优化路径,更好服务办案实践。
武晶表示,她将始终坚持以“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作为履职办案的基本价值追求,将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的切入点作为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检察方案的着力点,用专业、精进的检察履职持续展现上海检察官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