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记者 熊玺 文/图)4月24日,西安市雁塔法院知识产权审判中心赴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以下简称“省文联”)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著作权侵权纠纷模拟法庭”活动,并与文艺工作者代表就著作权保护、非遗文化传承、AI作品法律认定等前沿问题展开深入研讨。


本次模拟法庭以一起“视听作品侵权案”为蓝本,由雁塔法院知识产权审判中心法官郝杰、李多萌、孟元元共同组成合议庭,真实还原庭审程序。法庭调查、举证质证、法庭辩论等环节严谨规范,生动展现了著作权侵权案件的审理要点和司法逻辑。与会文艺工作者全程观摩,直观感受到法律对原创作品的保护力度。


庭后座谈会上,法官、文艺工作者与非遗传承人围绕三个议题展开讨论。沙画协会代表指出:“网络转载中的署名缺失、改编权争议是常见侵权形式。”法官回应称,雁塔法院近年已通过“电子证据固化”“诉前调解”等机制降低维权成本。农民画协会代表坦言:“传统纹样被滥用时,我们往往难以举证权属。”法官建议通过“非遗登记+著作权双重保护”强化确权,并引入“集体管理”模式。

针对AI绘画、AI写作等新业态,省文联工作人员提问:“机器生成内容能否享有著作权?”法官结合最新司法解释分析,强调“人类智力投入”仍是认定核心,但需动态适应技术发展。

此次知识产权模拟法庭活动为陕西省文联系统的工作人员普及了知识产权法律知识,进一步加强了司法工作与文艺领域的交流合作,对营造尊重创新、保护原创的良好文化生态具有积极意义。下一步,雁塔法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凝聚共识,提升版权保护意识,持续推动创新创作与法治保护交融共生,为文艺事业发展注入持久法治动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