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行走课堂悟初心 沪藏共筑人民城”——2025年“东西联动人民城市大思政课”活动在杨浦拉开帷幕。来自西藏日喀则市的师生代表与杨浦区的中小学生携手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路线,通过实地参访、互动宣讲等形式,共学“人民城市”理念,共绘民族团结画卷。


记者了解到,杨浦区“杨浦少年说”宣讲团与复旦大学博士生讲师团的联袂登场是当天活动的最大亮点。在杨浦滨江,“杨浦少年说”宣讲团的宣讲团成员以童声童语讲述着滨江的变迁故事。“从曾经的旧工业码头到如今的宜人滨水公共空间、从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到生态景观的精心打造、从儿童友好设施到工业遗产活化……这里已经成为了杨浦的‘会客厅’。”宣讲团成员许薇旎虽声音稚嫩,但眼神却无比坚定。她说,“很开心能和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的小伙伴们介绍杨浦的特色建筑,能让他们从中感受到杨浦从古至今的发展,我感觉很自豪!”


随后,复旦大学博士生讲师团则从学术视角向大家解读了人民城市理念的理论内涵。作为讲师团成员之一,复旦大学博士生刘洋结合所学实际阐释了“人民城市”如何联通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不仅是资源输送,更是理念共鸣,就像今天沪藏青少年同上一堂课,播下的是共同体意识的种子,未来结出的是民族团结的果实。”


再见工人新村,再现人民城市。活动第二站,大家来到了杨浦新坐标——228街坊。在这里,复旦大学博士生讲师团再度发挥专业优势,为在场师生呈现了一场关于“人民城市治理最佳样板间”的深度讲解。


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社区营造……过程中,博士生讲师们从多个维度出发,深度剖析了 228 街坊是如何成为“人民城市治理最佳样板间”。同时,“杨浦少年说”宣讲团也积极参与进来,和来自日喀则的师生们分享着自己在社区生活中的所见所感,让讲解活动变得更生动、更“接地气儿”。


作为此行22位同学的带队老师,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常务副校长达瓦次仁感受颇深。他告诉记者,通过这次活动,日喀则的学生可以和杨浦的学生有深入互动交流的机会,对于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非常难得。

“希望我天天开心,父母身体健康。”

在工人新村展示馆内,学生嘎玛益西多吉在互动区域写下了这样一份“期望”。他说,这是他第一次来到上海、来到杨浦,就深深地被眼前的繁华与现代吸引。而来到228街坊后,他又感受到了亲切与温暖,所以用纸笔记录下了这份美好。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本月20日,复旦大学博士生讲师团便携手杨浦区“少年说”宣讲团与西藏日喀则师生代表,开展了“东西联动·少年共话人民城市”线上结对共建活动。线上,他们以“理论共学、实践共研、宣讲共进”为主线,通过三方对话,探索人民城市大思政课的创新实践路径,也为今天的实地参访活动奠定了基础。

“当复旦的学术基因、杨浦的发展经验与西藏的实践研学碰撞交融时,一幅东西部联动共享、青少年协同成长的育人新图景正徐徐展开……”复旦大学博士生讲师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悉,此次 “东西联动人民城市大思政课” 活动,杨浦少年说宣讲团和复旦博士生讲师团各展风采,以青春之力传递了城市温度。下一步,杨浦区委宣传部将持续深化“行走课堂+少年宣讲”模式,让更多青少年在行走中感悟城市发展,在宣讲中传播时代强音,真正把“人民城市”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文字窦雨琪

图片王修远

编辑丨周梦真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