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春时节,正值红花成熟的季节。艳阳下,泸水市上江镇广袤的山野生机勃发。一片片红红的田地里,村民穿梭于花海采摘红花。村寨庭院空地、柴垛,老人们用簸箕晾晒红花,一派繁忙景象。
红花又名滇红花,全身都是宝,红花籽榨油,红花秆可作牲畜饲料,花瓣入药,也可用作天然色素、染料,是高价值的经济作物。近年来,上江镇利用阳光充足、山地广阔、水源丰富的地理优势,在确保水稻、苞谷等粮食作物生产基础上,引导村民发展红花种植业,优化种植结构,拓宽山区农民增收路。
“红花生长周期短、药用价值高、经济效益好。作为一种耐旱作物,坡地、平地都可种植。”上江镇宣传干事张奇宏介绍。
蛮英村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利用气候干热、水源丰富的自然优势,推行“红花+”轮耕种植模式,既巩固了传统产业,又发展了特色产业,有效实现大春小春作物的衔接利用,提高土地综合效益,拓宽村民增收门路。
“今年红花的收成和出售价格都不错,每公斤能卖90元至100元,每亩能赚3000多元。”村民杨素香笑呵呵地说。
站在蛮召村集中连片种植的200余亩红花地里放眼望去,朵朵红花绽放枝头,汇成了一个浪漫的红色春天。穿梭其中的村民们手捧花朵,小心翼翼将成熟的花瓣采摘下来,满是汗水的脸庞写满丰收的喜悦。
村民胡斯牛种了3亩多的红花,现在已经是第三次采摘了,采来的红花晾晒后,就有商家上门来收购。
“销路不用愁,种好、晒干就行。”胡斯牛说,机耕路通到田埂,水泥路延伸通到家门口,外地客商开车进村收货非常方便。
“现在,我们是一田多种,红花采收后,还可以种植甜玉米、小瓜和蔬菜等,收入来源比往年增多了。”蛮英村党委书记施小林介绍,红花种植成本相对低,只要管护得好,每亩产量在40公斤左右。经过几年推广,村里的红花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仅蛮召村民小组今年的红花产量就超过10000公斤,给当地村民带来40多万元收入。“随着红花种植面积扩大,村民形成耕种管护、采摘、晾晒分工协助的产业发展模式,带动部分弱劳力在家门口就业。”施小林说,小红花成为乡村振兴的“致富花”,给大家带来了好日子。
目前,上江镇红花种植面积已达1300多亩,年收入200多万元。
云报全媒体记者李寿华通讯员李畅
(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