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宜宾市长宁县龙华村名优水产养殖基地,曾浩蹲在塘埂边,仔细观察小龙虾的生长情况。作为一名“95后”,曾浩去年从央企辞职回村发展。在他的带动下,龙华村小龙虾养殖发展迅速。因表现突出,曾浩成为长宁县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被纳入重点培养对象。

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从哪里来?有什么标准?是如何选拔的?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探访。

“好苗子”从哪里来?

——全域发动抓回引

4月9日下午,气温已逼近30℃。走进长宁县长宁镇柏坪村小兵家庭农场,扑面而来的不是传统养殖场的异味,而是淡淡的青草香。这得益于刘小兵自主研发的植物乳杆菌。

回村7年,这位放弃城市高薪返乡创业的“95后”,完成了从城市白领到“新型职业农民”的蜕变。刘小兵研发出具有专利的植物乳杆菌发酵技术,创建“新农人+”服务平台,带动云贵川3000余亩土地实现绿色种植,使长宁县周边种养大户200余户实现降本增效,户均增收一万余元。

“有技术、会致富”,柏坪村党总支将其纳入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重点培养。“群众信他,不仅因为他技术过硬,更因为他能带着大家挣钱致富。”柏坪村党总支书记赵永跟说。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长宁县注重将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培育重点向刘小兵这样的致富带头人倾斜。

从产业发展到生态保护,从乡村规划到数字化转型,乡村发展需要更多具备新思维、新能力的“多面手”。如何培育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村级后备力量队伍?

各地在历年优秀农民工回引培养、乡村“头雁”培养成果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从优秀农民工、致富带头人、返乡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新农人等群体中选拔人才。

广安,就把目光锁定到有志向成为村党组织后备力量的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等群体。“这几类群体有思路、有干劲,在农业、产业经营等方面有专长,能更好带动乡村发展。”广安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前锋区代市镇帽合村的张培飞就是退役军人群体的典型代表。自2024年被纳入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培养后,他带领村民建成粮油综合服务驿站,去年为村集体增收21万元。

不仅如此,各地还注重发挥流动党员党组织、驻外商会、优秀人才联谊会等作用,结合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慰问农民工等“走出去”宣讲动员。

全域抓回引,后备力量蓬勃。全省各地,既有像刘小兵这样扎根乡土、钻研技术的“田秀才”,也有像彭州市葛仙山镇熙玉村雷亮这样带着专业知识返乡创业的大学生,还有将广安区花桥镇新楼村水稻种植规模扩大到7000余亩的致富带头人熊小兰和张培飞这样的退役军人……他们正在用各自的方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活力。

“好苗子”有哪些要求?

——突出高线标准、发展导向

最近,熙玉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雷亮正忙着为仙居阁设计预约制二维码小程序。能用所学回报家乡,让这个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的“技术宅”很自豪:“通过扫码预约,既能满足游客的参观需求,也不必担心出现拥堵情形。”

五年前,雷亮第一次站在村“两委”换届选举台上演讲时,台下的村民对他还十分陌生;五年后,他再次登台,迎来群众信任的目光,通过公开选拔成为熙玉村后备干部。

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作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是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力量,选准选好选强尤其重要。在选拔过程中,各地突出政治标准和致富带富能力,调高标准立标尺。

政治上,从严审核把牢关。建立“乡镇考察推荐、县级部门资格联审、县委书记专题会研究”机制,在把好政治关、能力关、廉洁关的基础上,对后备人选“面对面”考察、反复“过筛子”,分析掌握能力素质、特点特长、任职意愿、岗位匹配度等,确保“心中有数”“心中有人”。

同时,结合村庄规划、产业发展等需求,逐乡逐村起底人才、优选配对,选出最合适的“领头雁”。比如,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村庄类型差异化配备干部:城郊融合类村庄侧重选拔懂规划、会经营的复合型人才,纯农业型村庄注重选拔熟悉农业生产、了解农村风俗的实干型人才,特色产业村优先考虑有市场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专业型人才。

长宁县长宁镇两合村是该镇唯一的一个脱贫村,基础条件有限,产业发展相对落后,迫切需要一位有发展能力和思路的带头人。长宁县委组织部在村里摸排时,发现没有合适的人选。这时,长宁县在滇流动党员党支部书记侯勇华进入视线。

侯勇华是云南拥有省级创新型企业的科技特派员,在玉米杂交种科研、生产、经营、销售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管理经验、专业过硬、干事果断、有冲劲,侯华勇这样的人才无疑是后备力量的理想人选。”长宁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潘明春介绍,经过对接,侯华勇如今已成为两合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到村三个月,他就打通了天津的冷链渠道,带动周边五个村蔬菜外销,最近又着手改良血橙品种。

如何选出“好苗子”?

——“公开考聘+自主推荐” 开阔选拔视野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彭州市濛阳街道东塔社区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甯星宇已经带着调查表出现在老汉彭路的巷口。“32户居民的改造意愿调查刚完成,今天要整理出争议焦点。”考了两次才终于正式成为后备力量的甯星宇,现在干劲满满。

2022年,刚从成都返乡的她首次参加濛阳街道村级后备干部招考时遗憾落榜。机会,在2024年再次出现。

着眼于2025年底村级换届需要,为防止“急用现找”被动局面,彭州市在濛阳街道人才招聘试点的基础上,首次从全市层面进行村(社区)“两委”后备人选招考。

“在前期调研中我们发现,传统选拔存在三大痛点:论资排辈导致年轻干部上不来,地域限制导致优秀人才进不来,标准模糊导致合适人选选不上。”彭州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刘铁秋介绍说。

打破地域、身份、行业限制,拓宽选人视野,加大非本地人才招引力度。彭州市的首次后备力量招考引来高度关注,公告发布后,仅一周时间,就吸引报名参选 1603 人。经过初试(笔试)、复试(面试)、组织考察、人选公示等程序后,包括甯星宇在内的606人入选了彭州市后备力量人才库。

不只有公开招考,根据《彭州市村(社区)“两委”后备力量选拔培育工作方案》,公开考聘、自主推荐“双通道”的设计,让选拔有了更多可能性。

在濛阳街道桂桥村的蔬菜大棚里,通过自主推荐入选的桂桥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陈家星正与农事服务中心团队沟通项目进展细节。“面试时最打动考官的,是我把国企项目管理经验转化为村庄产业规划的能力。”翻开笔记本上勾画的集体经济增收路径方案,陈家星提起了自己的打算,目前村上有停车位、冻库、农事服务中心等资源,盘活这些资产,预计能使村集体年收入增加20万元。

机制创新,队伍焕然一新:彭州市村党组织后备力量平均年龄下降1.25岁,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提高32.22个百分点,人才外引率提高31.52个百分点、社会工作者持证率提高9.13个百分点。

不只是彭州,为寻找最合适的“领头雁”,全省各地结合实际创新形式拓宽选人路径,深挖人才资源。

成都市通过组织挖掘、党群推荐、社会招录、定向回引等方式,把有志于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基层治理的各类优秀人才凝聚到村(社区)党组织周围;遂宁市为破解人才下乡难题,统筹18个基层事业编制资源,公开考试招聘“专业化管理的村党组织书记”;泸州市开发“归雁兴乡·‘职’等你来”信息登记小程序,通过15个异地农民工党委、45个驻外招商组“点对点”精准宣传,将符合条件的按程序纳入后备人选。

拓宽渠道、完善机制、开阔视野……多方面协同发力下,后备力量“一池春水”充盈。“截至目前,全省共优选储备后备力量6.2万名、平均每村2.4人,其中35岁及以下的占46%、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85.2%,回引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占40%。”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带着新理念、新思路,越来越多“新生力量”衔着梦想的种子来到乡村,已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黄薇 范吴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