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五大寿时众人愣了

「哥,你真的一点都不生气吗?那可是整整三套房子啊!」 赵素芬紧握电话,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抖。 「有什么好生气的?是爸的财产,他完全有权决定给谁。」 电话那端,赵建国的语气出奇地平静。 「可是……」赵素芬正想继续追问,电话里已传来断线的嘟嘟声,大哥已挂断了通话。 她放下手机,眉头紧皱,总觉得这事情背后另有隐情……

01

赵老先生今年七十四岁,是方圆百里闻名的退休老干部。 一生清正廉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县里是德高望重的老前辈。 年轻时,赵老先生性格刚直不阿,办事公平,从不偏私。

只是这些年来,年纪渐长,脾气也变得愈发固执,一旦认定的事情,十匹马也拉不回。 赵老先生育有三个子女:长子赵建国,次子赵建军,小女儿赵素芬。 赵建国已经四十八岁,在省城一家大型国企担任部门经理。 为人踏实稳重,处事利落,深得领导信赖,是单位不可或缺的业务骨干。 出色的工作表现为他赢得了丰厚的薪水和令人羡慕的地位。 只是因工作繁忙,加上省城离老家有些路程,回家看望父亲的次数不及弟妹频繁。 尽管每个月能抽空回老家一两次,已是挤出了所有能挪用的时间。 赵建军四十五岁,比哥哥小三岁,在县城经营一家小型装修公司。 生意不温不火,但足以养家糊口,日子过得还算舒适。 他的优势在于住得近,几乎每周都会去探望父亲,带些新鲜果蔬或帮忙整理房子。 每当老先生有个头疼脑热,赵建军总是第一个赶到,照顾得无微不至。 赵素芬四十岁,是三兄妹中年纪最小的。 她嫁到了邻省的一个小城市,丈夫在当地银行工作,家庭条件不错。 因为距离原因,她通常只能在节假日回家看望父亲。 每次回来,她都会精心准备礼物,尽量填补平时不在身边的缺席。 赵老先生的妻子——三个子女的母亲,十年前因癌症离世。 从那以后,赵老先生独自住在老家的房子里,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孤僻和固执。 老伴离世后的前几年,子女们曾多次提议老先生去省城或邻省与他们同住。 但都被老人家断然拒绝:「我这把老骨头,哪儿也不去,就守着这老房子过完余生。」 赵老先生在农村老家拥有三套房产,都是祖辈传下来的老宅基地。 一套是他自己常住的老宅,有五十多年历史,虽然老旧但保持得干净整洁。 另外两套是先辈留下的祖产,多年来一直租给村里人,租金不高,但也是一笔稳定收入。 随着城市扩建,这三处地方都被列入了拆迁范围。 按照当地政府的补偿标准,三套房子合计能获得近五百万的补偿款和三套安置房。 这在小县城已经是相当可观的财富,足够让赵老先生安享晚年无忧。 消息传来那天,老人家表现得异常平静,仿佛这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但子女们都明白,有了这笔钱,父亲的养老问题就不用他们担心了。 尤其是赵建军,看到父亲面无表情的样子,心里却乐开了花。 作为经常陪伴在父亲身边的儿子,他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会得到更多照顾。 赵建国得知消息后,立即给父亲打了电话,确认老人的想法。 「爸,拆迁的事我听说了,您有什么打算?」电话里,赵建国的声音依然沉稳如常。 「没什么特别的打算,到时候该怎样就怎样吧。」老先生的回答模棱两可。 赵建国没有多问,只是叮嘱父亲注意身体,有事随时联系他。

挂断电话后,他若有所思地望着窗外,眉头微皱,似乎预感到了什么。

02

签订拆迁协议的日子很快到来。 那天阳光明媚,赵家三兄妹一大早就赶到老家,陪着父亲一起前往镇政府。 老先生穿着整齐的中山装,精神矍铄,与镇长握手寒暄,完全不像七十多岁的老人。 签字仪式进行得很顺利,老先生挥笔龙飞凤舞地在协议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回到家后,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气氛轻松愉快。 赵建军开了一瓶珍藏多年的茅台,给每个人都倒上了一小杯。 「爸,今天全家都在场,您能说说这拆迁款和安置房,您打算怎么安排吗?」赵建军笑容满面地问道,眼中满是期待。 老先生放下筷子,环视了一圈自己的子女,然后语出惊人:「我已经想好了,这三套房子和补偿款,全部给建军。」 此话一出,在场所有人都愣住了,空气仿佛一瞬间凝固。 赵建军先是一脸震惊,随后涌上喜悦,但又带着几分忐忑。 他看了看大哥和小妹,不知该如何表态,心里却乐开了花。 赵建国的表情几乎没有任何变化,只是轻轻点了点头。 「爸,这是您的决定,我尊重。」说完,他一口饮尽杯中酒,起身离开了饭桌。 赵素芬坐在那里,欲言又止,最终什么也没说。 作为最小的女儿,她从小就了解父亲的脾气,一旦决定的事情,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况且现在父亲已经明确表态,她再多说什么也于事无补。 赵建军坐在那里,心情复杂,既为独得全部财产而欣喜,又为兄妹情谊感到忐忑。 「爸,这样不太合适吧?大哥和小妹也是您的子女啊。」他终于开口,语气中却没有多少真诚。 老先生摆摆手,语气不容争辩:「我自有我的考虑,事情就这么定了。」 赵素芬看着父亲坚定的表情,又看了看二哥脸上难以掩饰的喜悦,心中百味杂陈。 她想起了大哥刚才异常平静的反应,不禁更加困惑。 饭后,赵素芬找到正在院子里抽烟的赵建国,小心翼翼地问道:「哥,你真的不介意爸的决定吗?」 赵建国弹了弹烟灰,眼神平静如水:「介意又有什么用?爸的财产,他有权决定怎么分配。」 「可是…这太不公平了!」赵素芬忍不住提高了声音。 赵建国拍了拍妹妹的肩膀:「素芬,有些事情,不是我们能左右的。」 看着大哥深沉的表情,赵素芬心中的疑惑更深了。

她总觉得,在这平静的表面下,一定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暗流。 亲戚们很快也都知道了这个消息,议论纷纷。 有人说赵老先生偏心,有人说赵建国太过软弱,各种猜测在背后流传。 「赵建国这个当长子的,也太没出息了,家产都被弟弟拿走了,还一声不吭。」 「听说他和老先生有矛盾,可能是被故意排挤出去的吧?」 「我看啊,这赵建军平时对老先生嘘寒问暖,肯定是用心机讨好老人家,才得了这份家产。」 赵素芬听到这些闲言碎语,心中更加不安。 她尝试向大哥求证,却总是得到模棱两可的回答。 赵建军在得到财产后,对老先生更加关照。 几乎每天都会去老宅,帮忙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解闷。 他还主动提出要给老先生请个保姆,被老人家断然拒绝。 「我这把老骨头还能动弹,不需要人伺候。」老先生的硬气一如既往。 表面上看,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赵建军尽心尽力照顾父亲,赵建国和赵素芬偶尔回家看望,家庭氛围和睦。 但明眼人都能看出,家族中的气氛变得微妙而紧张。 每次三兄妹聚在一起,都能感受到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尴尬与疏离。 尤其是赵建国和赵建军之间,虽然表面客气,但再无从前的亲密无间。


图片来自网络

03

拆迁事情过去一个月后,赵素芬专程从邻省赶回来。 她直接去了大哥家,想弄清楚他为什么不争取自己应得的那份。 赵建国住在县城郊区的一套小公寓里,离公司不远,环境清静。 「哥,我实在想不通,爸为什么要这样做?」赵素芬坐在沙发上,语气中充满不解。 赵建国给妹妹倒了杯茶,平静地说:「爸自有他的考虑。」 「可这太不公平了!三套房子啊,全给了二哥。」赵素芬越想越气。 赵建国看了看妹妹激动的样子,语气依旧平静:「有些事情不能只看表面。」 「什么意思?」赵素芬更加困惑了。 大哥只是摇摇头,「时机到了,你自然会明白。」 「哥,你到底知道些什么?为什么不告诉我?」赵素芬急切地追问。 赵建国轻叹一声:「素芬,有些事情知道了反而不好。」 「你放心吧,一切都有安排。」他拍了拍妹妹的手,转移了话题。 赵素芬离开大哥家时,心中的疑惑不减反增。 她隐约感觉到,在这平静的表面下,一定有什么她不知道的事情在发生。 这段时间,二哥赵建军的生活发生了明显变化。 他不仅将自己的装修公司交给了副手打理,还花高价买了辆豪车。 亲戚们看到他开着新车在县城里转悠,都在背后议论纷纷。

「看看,分了家产就变了样,这才多久就买豪车了。」 「听说他还在县城最好的小区订了套房子,准备搬出老房子呢。」 「这赵建军啊,有了钱就忘了本,也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照顾老先生。」 这些闲言碎语很快传到了赵素芬耳中,她心里更加不安。 但奇怪的是,赵建军虽然买了车,却依然每天去看望父亲。 不仅如此,他还专门请了个保姆来照顾父亲,尽管老先生并不情愿。 每周都会带老先生去公园散步,买最新鲜的水果,烹饪老人喜欢的菜肴。 赵素芬几次想问清楚这其中的缘由,却总是被大哥拦下。 「别多问,别多说,静观其变吧。」大哥的话总是这样云里雾里。 但赵素芬却从父亲眼中看到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那不像是一个安享晚年老人应有的神情,反而充满了深深的疲惫和无奈。 亲戚们在背后的议论也越来越多。 有人说赵建国和父亲有嫌隙,才会被排除在遗产之外。 也有人说赵建国在事业上太过专注,忽略了对父亲的照顾,这是老先生的惩罚。 还有人说赵建国其实并不在乎那些财产,因为他在省城已经置办了好几套房产。 种种猜测像一张无形的网,笼罩在赵家的上空。 而当事人赵建国,却始终保持沉默,不解释,也不辩解。 这更加深了人们的猜疑,也让赵素芬越发困惑不解。 有一天,她偶然在街上遇到了赵建国的同事。 那人见到她,神色有些奇怪:「素芬,你大哥最近还好吗?」 「挺好的啊,他怎么了?」赵素芬反问道。 「没什么,就是听说他辞职了,所以有点担心。」同事说完,匆匆离开。 辞职?赵素芬震惊不已,大哥一直很看重自己的工作,怎么会突然辞职? 她立刻给大哥打电话,却发现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直到晚上十点多,赵建国才回了电话,声音听起来很疲惫。 「哥,听说你辞职了,是真的吗?」赵素芬直接问道。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嗯,有些事要处理,暂时不想被工作拖累。」 「到底是什么事啊?哥,你到底瞒着我们什么?」赵素芬急切地追问。 「别担心,等合适的时候我会告诉你的。」大哥又是这样模棱两可的回答。 挂断电话后,赵素芬感到一丝不寒而栗。 她预感到,家族中正在发生一些重大变故,而她却被蒙在鼓里。

04

赵老先生的健康状况在这段时间明显变差。 他开始经常感到头晕目眩,稍微活动一下就会气喘吁吁。 有一次,他在院子里浇花时突然晕倒,幸好当时赵建军在旁边,及时扶住了他。

「爸,您的身体状况越来越不好了,让我带您去医院做个全面检查吧。」赵建军关切地说。 老先生本想拒绝,但看到儿子担忧的眼神,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第二天,赵建军开车带着父亲去了县医院做全面检查。 检查结果出来后,医生把老先生单独叫进了诊室。 赵建军在外面等了半个多小时,才看到父亲面色苍白地走出来。 「医生怎么说?」他急切地问道。 老先生摆摆手:「没什么大问题,就是年纪大了,器官功能退化。」 赵建军不放心,想去找医生了解详情,却被老先生拦下。 「别去打扰人家医生了,我自己的身体我清楚。」老先生的语气不容置疑。 赵建军只好作罢,但从那天起,他更加频繁地去看望父亲。 老先生的身体状况却一天比一天差。 他开始频繁地失眠,胃口大减,原本红润的脸色变得蜡黄。 更奇怪的是,赵建军开始频繁地陪老先生去医院。 有时一周要去两三次,每次回来老先生都显得格外疲惫。 但当赵素芬询问时,老先生只是说:「常规检查而已,别瞎操心。」 赵建军的态度也很奇怪,一问三不知,仿佛他只是个司机,对父亲的病情一无所知。 赵素芬趁着周末回家,试图询问父亲的病情。 「爸,到底是什么病?严重吗?」她担忧地问道,看着父亲日渐消瘦的脸庞。 老先生只是摆摆手:「别瞎操心,我这把老骨头硬着呢。」 「那您为什么不告诉我们检查结果?」赵素芬追问,眼中含着泪水。 「知道了又能怎样?徒增烦恼罢了。」老先生避开了女儿探询的目光。 赵素芬心中的不安越来越强烈。 她隐约觉得,父亲的病情可能比想象中要严重得多。 这种感觉在老先生开始拒绝进食后,变得更加强烈。 有几次,她看到父亲坐在院子里发呆,目光空洞,嘴里念叨着已故的母亲名字。 这种反常的行为让她感到无比恐慌。 赵素芬尝试向二哥打听情况,但赵建军也表示不清楚。 「爸不让我进诊室,医生也说涉及病人隐私不能透露。」赵建军无奈地说,看起来也很担忧。 最奇怪的是,每次父亲去医院,赵建军都会提前通知赵建国。 而赵建国则会在当天晚上给父亲打电话,谈话内容却不让任何人知道。 赵素芬决定去找大哥商量,却发现大哥最近一直在外地。 电话里,大哥依然那么平静:「别担心,一切自有安排。」 「哥,爸到底怎么了?你们是不是都瞒着我什么?」赵素芬几乎要哭出来。 「素芬,相信我,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大哥的声音罕见地带了一丝温柔。 这种模棱两可的回答让赵素芬更加焦虑。 她开始怀疑家人中是不是只有自己被蒙在鼓里,一种被排除在外的感觉让她既委屈又愤怒。 有一天晚上,她偷偷翻看了父亲的药箱。 里面的药物名称她大多不认识,但其中几种药的说明书上赫然写着"用于癌症辅助治疗"。 这个发现让她如坠冰窟。 难道,父亲患了癌症? 这就是所有人对她隐瞒的真相? 她想立刻质问父亲和二哥,但又怕自己的冒失会让父亲更加难过。 辗转反侧一整夜后,她决定先联系大哥。



「哥,爸是不是得了癌症?」一大早,她就打电话质问赵建国。 电话那头沉默了很久:「你怎么知道的?」 这简短的反问,等于承认了她最不愿面对的事实。 赵素芬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为什么不告诉我?我是他的女儿啊!」 「爸不想让你担心。」赵建国的声音低沉而疲惫,「他怕你知道后会分心,影响工作和生活。」 「那你呢?你为什么辞职?」赵素芬追问道,隐约感觉到了什么。 「我…有些事情要处理。」大哥又恢复了那种讳莫如深的语气。 挂断电话后,赵素芬感到无比心痛和愤怒。 她决定回老家,直接面对这一切。

05

转眼间,赵老先生的七十五岁生日就要到了。 按照中国的传统,这是一个值得隆重庆祝的日子,被称为"古稀之年"。 赵建军提议办一场热闹的寿宴,邀请亲朋好友共同庆祝。 「爸,您七十五大寿,我们不能马虎,得好好操办一下。」赵建军说道,眼中满是孝心。 老先生本来不太情愿,说自己身体不好,不想张扬。 「我这把老骨头,哪还有心思过什么生日?随便吃顿饭就行了。」老先生摆摆手。 赵建军却坚持道:「爸,这是大日子,不能马虎。」 「您想想,这么多年,您为我们付出那么多,现在好不容易有机会孝敬您,您怎么能拒绝呢?」 在赵建军的软磨硬泡下,老先生最终勉强同意了。 「那就办吧,热闹热闹也好。」老先生语气中带着一丝赵素芬读不懂的情绪。 似乎是无奈,又似乎是期待,还夹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赵建军主动承担了大部分筹备工作。 他包下了县城最好的酒店,准备了丰盛的菜肴,甚至还请了专业的摄影师。 「爸的七十五大寿,一定要办得风风光光,让所有人都看到我们赵家的孝心。」赵建军对妹妹说道。 赵素芬负责邀请亲友,制作请柬。 她发现,大哥对这次寿宴也表现出了罕见的重视。 「一定要办好,这可能是爸最重要的一次生日了。」电话里,大哥的语气异常严肃。 这句话让赵素芬心头一紧,隐约预感到了什么。 「哥,你是不是知道什么?爸的病…是不是很严重?」她急切地问道。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寿宴那天,你就知道了。」 「为什么要等到那时候?现在不能告诉我吗?」赵素芬几乎要哭出来。 「相信我,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赵建国说完,挂断了电话。 赵素芬放下电话,心中的不安越来越强烈。 她感觉自己像是被笼罩在一个巨大的谜团中,而解开这个谜团的钥匙,就在即将到来的寿宴上。 随着寿宴日期的临近,赵家上下都忙碌起来。 赵素芬特意请了一周假,提前回到老家帮忙。 她发现赵建军几乎把所有积蓄都花在了这次寿宴上。

从最高档的酒水到最精美的装饰,再到最名贵的寿礼,事事都要最好的。 「二哥,这也太铺张了吧?」赵素芬有些担忧地问道。 「值得,爸这辈子没享过什么福,这次一定要风风光光。」赵建军说这话时,眼圈有些泛红。 赵素芬注意到,二哥这段时间瘦了不少,眼下也有了明显的黑眼圈。 似乎寿宴的准备工作让他焦头烂额,又或者,还有其他原因。 更令赵素芬惊讶的是,素来低调的大哥赵建国也在暗中准备着什么。 他频繁地往返于省城和县城之间,每次回来都带着厚厚的文件袋。 有一次,赵素芬偶然看到大哥和一位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子交谈。 那人递给大哥一个信封,大哥则递出一叠厚厚的文件。 当赵素芬试图询问时,大哥只是神秘地笑笑:「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这种神秘兮兮的态度让赵素芬更加好奇和不安。 家族中的每个人似乎都在为这场寿宴准备着自己的惊喜。 而赵素芬却感到,最大的惊喜或许也是最大的秘密,正等待着在寿宴上揭晓。 老先生在寿宴前夕也变得异常平静。 他不再抱怨身体不适,反而每天都坚持在院子里散步,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动。 「爸,您慢点,别累着。」赵素芬担忧地劝道。 老先生摆摆手:「趁现在还能动,多活动活动。」 这句看似普通的话,却让赵素芬心头一紧。 她总觉得父亲话中有话,似乎在暗示什么不好的预兆。 寿宴前一天,三兄妹难得聚在一起,一同陪伴父亲。 老先生看着自己的三个儿女,眼中满是复杂的情感。 「你们都长大了,各有各的生活,爸爸很欣慰。」他突然感慨道,眼眶有些湿润。 「以后啊,不管发生什么事,你们兄妹三个一定要和睦相处,互相扶持。」 这话听起来像是临终嘱托,让赵素芬心里一阵发紧。 「爸,您别这么说,您还能活很多年呢。」她强忍着泪水说道。 老先生只是微微一笑,没有再说什么。

06

终于,赵老先生七十五岁大寿的日子到来了。 县城最好的酒店门口挂着大红灯笼,"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横幅格外醒目。 宾客们陆续到场,酒店的大厅很快就热闹起来。 老先生穿着崭新的唐装,端坐在主桌上,脸上的笑容比往日更加灿烂。 赵素芬惊讶地发现,父亲今天的精神状态出奇地好。 原本苍白的脸色也泛起了健康的红润,完全不像最近几个月病恹恹的样子。 「爸今天精神好多了。」她小声对二哥说。 赵建军点点头,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是啊,像是年轻了十岁。」 赵素芬知道真相后,此刻看着父亲勉强振作的样子,心如刀割。 她多希望时间能够停留在这一刻,父亲能永远保持这样精神矍铄的状态。 寿宴开始后,亲朋好友轮流上前敬酒祝寿。 老先生来者不拒,一杯接一杯,脸上的笑容越发灿烂。 「老赵啊,看你这精神头,肯定能活到九十九!」一位老友举杯祝贺。 「活到九十九?那我可要多受罪好多年啊!」老先生爽朗地笑道,但眼中却闪过一丝赵素芬读懂的苦涩。 知道真相的她,此刻只能强忍泪水,陪着父亲应付一个又一个前来祝贺的亲友。 轮到子女敬酒的环节,按照传统,长子赵建国第一个上前。 他今天穿着正式的西装,手里拿着一个精致的礼盒。 「爸,祝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赵建国郑重地说道,声音有些颤抖。 老先生接过酒杯,眼中含着泪水:「建国啊,爸对不住你…」 赵建国摇摇头,打断了父亲的话:「爸,今天是您的大日子,我们先喝酒吧。」 他将手中的礼盒放在桌上:「这是我给您准备的礼物,希望您喜欢。」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那个精致的礼盒上。 赵素芬注意到,二哥的表情突然变得紧张起来,额头上冒出细密的汗珠。 「大哥准备了什么大礼?」旁边的亲戚小声议论。 老先生看着礼盒,双手有些颤抖:「这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