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954年8月17日,性格刚烈的高岗服用大量安眠药自杀身亡。
在1955年3月毛泽东在与尤金谈话时谈到高岗:“进城后,没有受过很好的马克思主义训练的党员受到城市资产阶级的腐朽影响。这些人丧失了革命精神、革命观点,滑回到小资产阶级立场上去了……在革命中,他们跟着党走到一定程度,就离开了革命。高岗和饶漱石就是这样的人。”
1954年,毛泽东和党中央揭露了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毛泽东的态度很坚决,对二人也很严厉。
毛泽东这样激烈的反应是可以理解的。
第一,党内高层出现了这样的问题,这是揭露出来的典型,但还可能还有没有发现的,说明一些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已经出现了思想上的变化。骄傲和自大让他们不再满足于现状,而是开始争权争地位。
第二就是对高岗本人,毛泽东过去是十分信任高岗的,但高岗搞得这些阴谋让毛泽东失望至极,毛泽东后来说过:“对于高岗饶漱石,长期没有看出他们是坏人。”
毛泽东觉得,高岗出现了问题,自己是有责任的。他要挽救高岗。
如果高岗能够主动认错,事情不会向无法挽救的方向发展。而高岗始终不承认自己存在分裂党搞阴谋的问题。
1954年2月17日,高岗第一次自杀,他想要用这种方式来激烈表达自己的抵抗情绪。
毛泽东得知后十分关注,经过和周恩来的商讨,决定暂时对高岗进行隔离审查。
无论是毛泽东还是周恩来,都是出于保护高岗的目的,怕他再出问题。在隔离期间,高岗的待遇依旧不错。
他不但在生活上仍然保持国家副主席的水平,而且还照样阅看中央文件,各种书报。
为了能够照顾到现在高岗激烈的情绪,毛泽东决定批评高岗的座谈会停开一天。
即便后来会议继续,所有人都颇有默契,气氛缓和了很多,大家着重于分析和帮助。
高岗继续停职反省,在家中做书面检查。
即便在此时,中央还是留一丝余地,没有向全党传达高岗的问题。
当时毛泽东还在反复思考,在处理完“高饶事件”之后,怎么安排高岗。
他是这样打算的:在刚刚有了初步的检查之后,还要给高岗安排职务,保留党籍,继续当中央委员。职务当然不可能回到从前,毛泽东觉得现在他最好的去处就是陕北。
高岗对陕北感情深厚,陕北人民对他也是拥戴的,希望他回去之后能好好反思自己:是不是在建国后居功自傲,生活腐化,脱离了群众,辜负了人民?
如果高岗能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下定决心改过自新,那么他还可以再提拔上来,中央还是要重用他。
不过,高岗这边,他并不能理解毛泽东的苦心。
在他第一次自杀未遂后,他觉得事件已经在慢慢平息,他觉得风头一过,自己还是要继续做他的高官的。
他每天在家中也没有闲着,很注意报纸上的内容。
1954年8月中旬,全国各地选举产生的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名单发表完毕,焦虑的高岗依旧看不到自己的名字,彻底绝望了。
在他的理解之中,没有了名字,他就彻底失去了权力和地位。
1954年8月17日,高岗吞服大量安眠药自杀身亡。
当高岗自杀身亡的消息传到毛泽东耳中,他十分震惊,随后痛心不已。
他追问道:“人死了吗?”
毛泽东希望自己刚才听错了,高岗这次还能像上次那样被人救活。
然而工作人员的回答是肯定的。
毛泽东详细询问了高岗是怎么自杀的,得知他是吃安眠药自杀的,毛泽东沉默了。
许久之后,毛泽东才叹了一口气:“遗憾,终究留不住他。他这个人斗争性太强,性格过于刚烈。”
当时在一旁的赵子龙说:“高岗是自绝于党。”
毛泽东摇头:“话是那样讲,总是不好的。”
毛泽东遗憾地对赵子龙说,本来他已经想好了,让高岗还当个省委副书记,去陕北,保留党籍、中央委员,让他回延安工作。毛泽东认为,回陕北高岗肯定是愿意的,可惜了就迟了一步,没有来得及告诉他。
“这事怪我啊!”毛泽东最后感慨。
对高岗的死,毛泽东是遗憾的,但他果断处理高饶的问题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后来,毛泽东指示中组部高岗的子女由组织抚养,还指示中央办公厅,对高岗自杀问题,要向苏共中央通报。
为了让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吸取教训,毛泽东在1955年3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发表讲话时,专门谈了高、饶的问题。
他告诫全党的高级干部:要永远保持谦虚进取的精神。
02
高岗1905年出生于陕西省横山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高岗认识刘志丹是在北方地方军阀部队中从事兵运工作之时。高岗对智勇双全的刘志丹相当崇敬,一直追随着刘志丹。
1935年2月5日,陕甘边、陕北两特委的联席会议召开,中共西北工委、西北军委先后成立。
西北军委主席由刘志丹担任,副主席为谢子长、高岗。
西北革命形势越来越好,“左倾肃反”的狂潮却席卷而来,中央代表团负责同志到了西北以后,听信了有人对刘志丹、高岗的诬陷,对西北军委进行了改组。刘志丹不再担任主席,高岗也不再担任副主席。
高岗表达着不满,也遭到了批评。10月15日,高岗被逮捕。遭五花大绑的高岗碰见了红15军团团长徐海东,他愤慨地说:“说我是反革命这是愧心,前次红军打垮了,我化装木匠逃回陕北又组织红军,怎么说我是反革命?”
“肃反”对西北苏区的破坏很大,一直到毛泽东赶来,才从屠刀下解救出刘志丹、高岗、张秀山、习仲勋等人。
高岗获得平反以后,担任三边特委军事部部长。
毛泽东很看好高岗,他曾如此说过:“虽然来陕北已五六年了,无论是了解这儿的情况方面,还是在与这个地区的群众关系方面,我都不能与像高岗这样的同志相比。”
毛泽东还说:“中国革命的大正统是井冈山,小正统是陕北,高岗同志就是小正统的代表。”
1941年5月13日,中共中央书记处正式发出关于成立西北局的通知,高岗任书记。
毛泽东当时很注意外来干部和本地干部搞好关系:“中央的政策,高岗不点头在边区是行不通的。”
在陕甘宁边区中央局成立时,毛泽东指出:“高岗的意见应成为主要的意见。”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高岗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边区的百姓都亲热地喊他“咱们的高麻子”。
胡乔木见到此情此景相当触动,就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解放日报》上,毛泽东看到以后就改成了“我们的老高”。1953年,东北人民出版社就以“咱们的老高”为题编撰了一本小册子《咱们的老高——高岗同志在陕北的一个故事》。
不过,高岗在政治上日渐得势的时候,他的一些弊病也开始悄悄显露。
比如,他在掌握了陕甘宁边区党政大权后,还想兼任八路军留守兵团政委,以掌兵权,没想到落了空。高岗不甘心,还会时时向毛泽东打留守兵团的小报告
高岗是在1945年9月19日被中央调往东北的,和他一同去东北的还有李富春、林彪、罗荣桓、张闻天,此外彭真和陈云已经先一步到达。
当时高岗在东北的地位并不算高,1945年11月任北满军区司令员。
但到1946年6月,就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东北民主联军副政委,一跃位居第三,仅在林彪、罗荣桓之下了。
1949年3月11日,高岗正式就任东北局书记。
高岗竟然能在短短4年就成了“东北王”,其实还是有点运气在其中。
当时林彪和彭真在闹矛盾,彭真走了之后,高岗趁机拼命拉拢林彪,两人的关系就变得很亲密。
高岗很清楚毛泽东对林彪的信任,他是东北党政军的核心人物。而林彪身边也缺一个像高岗这样能办事儿的人在后方支援。
辽沈战役结束后,东北全境解放了。
林彪、罗荣桓率四野挥师入关,组织平津战役,然后又大军南下。关外,中国最大、最完整的解放区,高岗留下了,高岗成了东北局书记,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
在高岗主导东北期间,东北地区的工业和农业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高岗对毛主席也十分尊敬和爱戴,时常惦念他。一次,高岗打死了一只老虎,让人给毛主席送去了虎骨酒,说是要给毛主席滋补。
毛主席看到后,说了一句:“这个高麻子。”
高岗的工作能力很强,但行事的缺点也是比较明显的。
在建国后,毛泽东曾有一次和罗荣桓提起了高岗:“高岗听不得反对意见。”
李锐做了高岗很长时间的秘书,对高岗这个人是相当了解的,1950年,李锐对黄克诚坦言,说高岗有三个缺点:其一,此人根本不读书,文化也低;其二,生活作风太乱;其三,用人搞小圈子,对不喜欢的干部排斥甚至记仇。
高岗的老毛病就是好色,这个弱点也让他沾染了不少麻烦。
1933年在甘肃正宁县南邑堡,他的丑事又一次被干部战士察觉。
1934年1月8日,红四十二师党委就此对高岗进行严肃批评,并撤销其师政委职务。
5月28日,高岗痛作自我批评后被恢复职务。
高岗把东北当成了自己的独立王国,他认为苏联和斯大林就是自己的盟友,和他们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他确实也在东北局和东北人民政府之中占着绝对的主导地位,一切都是他说了算,为了能够将东北独立出来,他一直对外宣传东北有多特殊。
当时全国6个中央局,6个大区,除开东北,都是党政军分开,至少两人搭档。
东北局书记、东北军区司令员、东北军区政委都是高岗。
高岗自我感觉很好,他越来越觉得自己比别人有能力,东北很重要、很特殊,所以他也是很重要、很特殊的那一个。
03
1949年5月,根据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精神,刘少奇到天津视察。
刘少奇发现东北局在对待民族资本家的问题上有“左”倾错误,几乎完全照搬了苏联的模式。
刘少奇批评了东北局,这就让高岗耿耿于怀。
看重权力的高岗无法容忍刘少奇总是位居他之上:一个白区党的领导人,凭什么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
他想要伺机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