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没想到,俄乌刚刚传来有望停火的消息,中国家门口的火药桶却又被点燃了。近期发生在印控克什米尔的恐袭事件,正让印巴这对老冤家的对抗持续升级,甚至已经打响了第一枪。

据参考消息网报道,4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恐袭事件,导致至少26人死亡。随后,一个名为“抵抗阵线”的激进组织在社交平台上宣布对此次袭击负责,但印度方面却坚持认为这次恐袭与巴基斯坦官方有关联,并以此为由对巴方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措施,甚至直接宣布暂停和巴基斯坦的河水共享合作。面对印度接二连三的发难,巴方也做出了类似的对等反制。



类似的情景,曾在2019年上演,当时也是恐袭事件引爆了印巴矛盾,最终导致局部冲突的爆发。这次印巴在采取了一系列非军事反制后,同样也在边境交上了火。4月24日深夜,巴基斯坦军队在克什米尔实控线附近向印军开火,印军随后开火还击。目前第一枪虽然已经打响,但还仅仅是哨岗间的零星交火,不过如果局势没能得到控制,很有可能迅速升级为局部甚至是全面战争。

4月25日,巴防长阿西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次恐袭事件就是印度精心策划的假旗行动,如果发生全面攻击或类似事件,全面战争就会爆发,巴基斯坦已经为任何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好了准备。不过阿西夫还表示,希望争端能够通过谈判解决,如果大国能够干预,或者说对当前的局势保持某种理智,将是有益的。



不难看出,巴基斯坦方面其实并不想把事情闹大。一方面,恐袭事件发生后,莫迪政府第一时间将矛头直指巴基斯坦,恐怕并不仅仅是为了平息国内民众的怒火,同时也是为了转移内部矛盾。莫迪开启第三任期后,不仅要想办法继续维持经济的高增长,同时还要解决高速发展期间产生的分配问题。再加上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已然挥下,就算印度愿意妥协,也是需要付出一定代价的。所以莫迪有充分的动机升级印巴争端,以转移国内矛盾,巴基斯坦没有必要配合莫迪的挑衅。

另一方面,恐袭事件发生后,印度第一时间就获得了美俄两国的支持。美俄在表示支持印度打击恐怖主义势力的同时,还表示将站在印度一方。美俄高层不可能不清楚印控克什米尔爆发如此重大的恐袭事件,很有可能会引爆印巴冲突,毕竟这是有诸多前例可循的。此时的表态,更应该保持谨慎。中方在回应这次恐袭时就表示,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这样的措辞才更有利于地区局势的稳定。



对巴基斯坦来说,面对印度有意发难,既然不想打,就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第一,将国际社会的焦点拉回恐袭案本身,不给莫迪政府炒作的机会。巴防长阿西夫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表示,巴方准备就此次恐袭事件寻求国际调查。如果在第三方的帮助下还原真相,印度也就没有对巴基斯坦采取进一步行动的理由,在国际上也难得到支持。不过考虑到克什米尔地区的复杂形势,就算有第三方国际力量介入调查,恐怕也是远水救不了近火。

第二,就算不想打,也要做好斗争的准备。对巴方来说,如果妥协退让,有可能只会让印度方面得寸进尺,只有做好了充分的军事准备,莫迪政府才会保持克制。况且巴铁近些年来一直在引进中系武器,尤其是空中力量已经基本上成体系了,对上印度完全有一战之力。



总的来看,印巴这轮争端确实存在进一步升级的可能,但爆发全面战争的可能性并不高。就算莫迪是想要借此转移内部矛盾,也会点到即止,毕竟印巴两国都是拥核国家,真要是打急眼了,后果谁也承担不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