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帕哈尔加姆枪击事件的影响,印巴两国之间的似乎正在酝酿着一场“大战”!
如今这个场景和2019年的巴拉科特空袭事件有着非常多的相似之处;
比如当年也是印控克什米尔地区首先遭到了当地激进组织的袭击;
2019年2月14日一名袭击者驾驶一辆载有300公斤炸弹的汽车袭击了一队在查谟和克什米尔普尔瓦马区的莱斯波拉的印度中央预备警察部队人员,当时的袭击共造成印度方面46人当场丧生,另有35人受伤;
而这一次的帕哈加姆枪击事件同样是由一个在克什米尔地区盘踞多年的激进组织发动的;
本月22下午在帕哈尔加姆附近的拜萨兰山谷四到五名袭击者手持冲锋枪从树林里窜出对过往游客展开屠杀,一顿射杀之后有近30人丧生,然后这些人就逃之夭夭了。
两次袭击发生后,始作俑者都在第一时间宣布对袭击负责;
2019年的袭击是一个名为穆罕穆德军的穆斯林组织,该组织的存在就是要清除克什米尔地区的印度军队,至于这次袭击的理由,就是仇恨印度。
前几天的袭击事件声明负责的组织为“抵抗阵线”,袭击的理由是他们认为印度的人口移居政策破坏了克什米尔地区的人口结构。
两起袭击事件发生后巴基斯坦的反应也都差不多,否认与袭击事件有关联。
而印度的反应更是万变不离其宗,认定袭击事件就是巴基斯坦在背后一手策划的。
还有一个比较相似的地方,那就是印度情报部门其实早就收到过此地会发生恐袭的情报,但当局并未予以重视;
2019年的那次袭击发生后,印度媒体证实中央政府在袭击前几天至少收到了11份相关情报,可惜内政部无视了这些袭击警告,执意让运载有2500名印度警察的车队从公路大摇大摆的行驶;
这一次据《今日印度》报道,中央情报机构在一个月前就收到了相关情报,比如在4日的时候他们就获悉有一个激进组织正在对帕哈尔加姆周边的酒店进行侦察,但同样未引起当局的重视,最终导致惨剧发生。
按照当年普尔瓦马袭击事件的发展趋势来看,现在印巴两国的小范围交火只是“前戏”,真正的“正剧”还没有上演呢?
著名的巴拉科特空袭是在普尔瓦马袭击事件发生后半个月才开始实施的,印度空军以12架“幻影2000”战斗机携带精确制导弹药,在4架苏-30MKI和空中预警机、空中加油机的护航下跨境对巴基斯坦一处激进组织的藏身地实施了轰炸。
然后就是长达一个多月的武装对峙!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那次印巴冲突中印度军队虽然先手入局,可结果却有点不太尽如人意;
整场冲突打下来,除了地面部队的多次交火不分胜负之外,在天上印度空军一架米格-21战斗机被击落,驾驶员被巴基斯坦俘虏;
27日一架在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执行作战任务的印度空军米-17直升机被己方防空炮火击落,机上6名印度军人丧生。
这场短暂的局部战争打完之后一清算,印度很丢脸,算上被激进组织“带走”的46名士兵外,冲突中印度军队有6人阵亡、12人受伤、1人被俘、4名平民吃了“瓜落”去见了湿婆神,而巴基斯坦方面只有2名士兵阵亡。
这就是当年印巴对峙的具体战损。
回过头来看如今帕哈尔加姆枪击事件的后续;
可能印度是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先手”他们并没有出动战机对巴基斯坦进行空袭,而是采取了一系列的外交手段进行反制,比如终止了《印度河水域条约》、关闭了两国的边境口岸、停止发放签证、驱逐巴基斯坦驻印度官员等。
紧接着在克什米尔地区两军发生了交火,这次印度官员先发制人,利用舆论称是巴基斯坦先动的手,自己被迫还击。
但是印度好像忽略了一个细节,那就是他首先终止了《印度河水域条约》;
这个条约一旦被终止,那么也就意味着印度对巴基斯坦“断水”了,虽然这个解释有点模糊,但具体情况差不多;没有了这个条约限制,印度在上游就可以在不受容量限制的条件下随意修建水电站、拦河坝等设施,进而导致流入巴基斯坦的河水越来越少。
所以在得到印度方面的确认之后,巴基斯坦总理就表示,终止《印度河水域条约》等同于战争行为。
上一次的普尔瓦马袭击事件导致的两国冲突都没有影响到这个条约,这一次印度出手着实是有点狠,因此也不怪巴基斯坦要在克什米尔地区先发制人。
个人预计,只要印度不恢复这个条约,那么两国之间必定还会有一场大战。
纵观印巴两国之间进行的几场大的战争,巴基斯坦几乎就没有赢过,在小规模的冲突中双方各有胜负。
不知道这一次巴基斯坦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