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什米尔的枪声又响了。4月24日夜间,印巴军队在实控线附近爆发交火,虽然双方都声称"无人员伤亡",但边境线上的坦克集群和战机调动却暴露了剑拔弩张的气氛。印度紧急向克什米尔增兵1.2万,巴基斯坦国防部长赫瓦贾·穆罕默德·阿西夫更是直言不讳:"这可能演变成全面战争。"这场因枪击事件引发的冲突,正在南亚次大陆掀起惊涛骇浪。
交火后的印度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边往边境运送重炮和坦克,一边召唤外援。4月25日,美军C-17运输机从卡塔尔直飞印度斋普尔,紧接着以色列军机也现身同一机场。这两架军机来得太蹊跷——美国刚向印度承诺出口F-35战机,以色列又长期为印度提供雷达和导弹技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美以在给莫迪撑腰。尤其是以色列,作为巴基斯坦的老对手,巴不得借印度之手削弱巴方势力。
但巴基斯坦也不是软柿子。就在美以军机降落印度的同一天,埃及空军的伊尔-76运输机飞抵巴基斯坦,机上可能载着F-16战机零部件。这背后是阿拉伯国家对巴基斯坦的支持,毕竟巴铁曾多次为中东国家提供军事培训,关键时刻自然有人出手相助。更关键的是,巴基斯坦拥有170-200枚核弹头,数量超过印度,这让莫迪不得不掂量"全面战争"的代价。
不过最狠的招还在后头。印度突然宣布暂停《印度河水资源协定》,打算截断巴基斯坦的水源。这招比军事打击更致命:印度河支撑着巴基斯坦24%的GDP和37.4%的就业,断水直接会让下游数亿人陷入生存危机。巴基斯坦水资源部愤怒地称这是"蓄谋已久的水资源战争",甚至威胁要摧毁印度水坝。要知道,这个条约自1960年签署以来,即便在三次印巴战争中都没中断过,莫迪这次真是下了血本。
印度之所以敢这么干,是因为它控制着印度河上游。但这种"上游霸权"思维,恰恰暴露了莫迪政府的小人心态。此前中国在雅鲁藏布江建水电站,印度就跳脚反对,生怕中国"以水为武器"。现在自己却用同样的手段对付巴基斯坦,这不就是典型的"以己度人"吗?更讽刺的是,印度一边指责中国"水威胁",一边却在印度河搞断流,这种双标操作让国际社会大跌眼镜。
这场危机的背后,是印度国内政治的畸形生态。莫迪为了转移经济低迷的压力,不断煽动民族主义情绪。克什米尔枪击事件刚发生,他就迫不及待地将责任扣到巴基斯坦头上,甚至不惜违反国际条约。这种"外部冲突转移内部矛盾"的套路,短期内可能提振支持率,但长期来看只会让局势失控。更危险的是,美以的介入让冲突国际化,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核危机。
巴基斯坦当然不会坐以待毙。除了埃及的援助,中国提供的枭龙战机和VT-4坦克已经部署到位,这些装备不仅性能先进,而且维护成本低,可持续作战能力远超印度的"万国牌"武器。更重要的是,巴基斯坦在核武器上的优势,让印度不敢轻举妄动。毕竟两个拥核国家全面开战,后果将不堪设想。
但最令人担忧的,是印度开了一个恶劣的先例。如果水资源可以被当作武器,那么南亚其他依赖跨境河流的国家怎么办?孟加拉国、尼泊尔等国的水源安全谁来保障?这种"以水制人"的手段,不仅破坏国际法,更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印度今天能对巴基斯坦断水,明天会不会对其他邻国下手?
现在的南亚就像一个火药桶,而莫迪正拿着打火机在周围转悠。美以的军机、埃及的运输机、中国的武器,各方势力都在角力。但真正危险的,不是这些外部因素,而是印度将水资源政治化的短视行为。当断水比导弹更致命,当仇恨比理性更上头,这个地区离灾难可能只剩一步之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