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扬州发布,对原平台表示感谢!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删除
2025年扬州市茶叶加工工职业技能竞赛暨扬州市第四届“绿杨春”手工制茶竞赛于4月11日在仪征完赛,竞赛结果日前出炉,来自仪征的“85后”制茶师曹青斩获手工制茶竞赛冠军。
据了解,本次比赛分为理论和实践操作两部分,理论与技能“双合格”的,可晋升高级工职业资格(技能等级),比赛前三名可晋升技师职业资格(技能等级)。从2021年开始,仪征市已举办了四届手工制茶大赛,培育了一批全国技术能手、国茶大师,以及省级制茶大师。2023年,绿杨春手工制茶技艺更是被评为江苏省非遗项目。
曹青展示“绿杨春”冲泡技艺
“鲜叶摊凉、杀青、理条做形、摊凉回潮、挥锅提香,从鲜叶到干茶,必须熟练地完成从茶青到成品茶的全部工序,茶叶在手中一点点变化,每一锅都让我很有成就感。”回忆比赛过程,曹青说,评审团对参赛作品用八项因子评茶法,内质评包括香气、滋味、汤色、叶底;外形评包括形状、色泽、匀度和净度。手工制茶之前,还有理论知识考试环节,主要考核茶叶加工基础知识、安全生产、茶叶生产加工相关法律法规等内容。
曹青来自仪征市月塘镇,家在绿杨春茶月塘捺山主产区,她自幼跟随父母采茶、制茶,与茶相伴已有30余年。曹青自懂事起就陪母亲炒茶,在机械化制茶已经普遍的今天,她仍坚守纯手工制茶。多年来,伴随着茶香的滋养,她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茶艺技师,取得中级评茶员职业资格证书。
在曹青看来,通过最传统的手工能做出绿杨春茶原有的味道,2024年,曹青获评扬州市级“绿杨春茶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作为出生在“绿杨春”主产地的“茶三代”,曹青近年来走上茶叶种植、加工与销售的发展之路,以种植、采收、加工、销售一体化,形成产业链闭环。她科学种茶,投入资金对茶叶生产加工场地和茶园茶树管理整改升级,从种植源头上把控茶叶品质安全,不断提升茶叶的品质与口感。为了带领茶农共同致富,她不仅义务传授制茶技艺,还成立沁敬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对茶农产出的茶叶照单全收,帮忙销售。
作为沁敬·中国茶文化主理人,曹青开启了“茶+N”计划,她开辟茶研学,为让更多年轻人体验茶饮与茶文化魅力,她联合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江海学院等高校大学生等青年群体,通过走进捺山茶园,引导年轻人学习标准采摘,沉浸式体验采茶的乐趣。同时她亲自上阵,现场演示绿杨春茶制作、冲泡技艺,宣传推介绿杨春茶。
近年来,曹青还走进企业、社区、商会等单位和机构,为不同年龄的人群讲授绿杨春茶知识的课程内容。“茶产业是我们谋生的行业,我作为非遗传承人先行先试。一方面想尽己所能带动家乡茶农增收致富,另一方面从非遗传承的角度来说,想带动更多的社会人群,尤其是年轻人加入到非遗传承保护的队伍中来,让非遗的多重价值得到充分显现。”通过此次手工制茶竞赛,曹青对于传承人肩负的责任有了更深理解,思路也进一步打开,“作为扬州市绿杨春茶非遗传承人,政府为我们提供各类学习平台,我们的制茶技能经不断提升后,更应该着眼全局推广整个绿杨春茶,希望通过我和绿杨春茶人的共同努力,未来能让‘品绿杨春茶’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