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就读于金华职业技术大学

农学院园林专业的

富阳区东洲街道东洲村00后姑娘章筱菲

收到了一封

来自拔山高峰茶合作社的感谢信

字里行间充满了

对筱菲的感激之情


△感谢信

故事要从今年繁忙的茶叶季说起。富阳拔山村,这个坐落在400米高山之上、云雾缭绕的地方,万亩茶园如碧波般荡漾,被誉为“杭州茶海”。然而,春茶生产的时节总是那么紧迫,手工制茶技师的短缺如同一块巨石,压在了茶产业发展的道路上,挑战前所未有。


△富春街道拔山村 资料图

就在这时,章筱菲积极响应学校“支农助农、技能共富”的号召, 3月中旬跟着同学一起踏上了前往拔山村的助农之路,开启了为期21天的非凡旅程。

谈及那段难忘的助农日子,章筱菲告诉我们,那段时光里的每一天都充满了挑战,但同时也孕育着无尽的收获。


每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温柔地洒向茶园,她便与茶农们一同走进车间,开始一天的忙碌。有一天,工作室收获了1300余斤的茶叶,由于天气不佳,只能不停地炒制。她们从前一天早上九点一直忙到了第二天早上六点,几乎未曾停歇。

“助农期间,基本上每天都是从早上九点到凌晨两三点,有的时候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每天都在与时间赛跑。”筱菲感慨万分地说,“虽然身体感到极度疲惫,但当我看到茶农们脸上那洋溢着的满足与喜悦,听到他们对我们发自内心的感谢与赞誉时,所有的辛苦与劳累仿佛都瞬间化作了心底的甘甜与满足。那一刻,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助农的意义与价值。”

纸箱当“床”,实训室当家

进入职高后,章筱菲开始接触手工制茶这项传统技艺, 回想起那段初学者的时光,笑称自己与茶叶结下了不解之缘,整日“与茶叶为伴”。起初,连最基本的步骤都显得那么陌生而笨拙,但幸运的是,她遇到了一位好师傅,手把手教她每个动作要领,慢慢地她也能自己琢磨出点门道了。

“那段时间,实训室成了我真正的家。”章筱菲回忆道,“困了,就找个纸箱铺成简易的‘床’,凑合睡上一会儿;饿了,就泡上一碗泡面,简单对付一下。手上磨出了水泡,也顾不上疼痛,心中只有对制茶的执着与热爱。”

△章筱菲手掌起泡 资料图

五六月份的实训室,酷热难耐,站在那里不动,汗水都会如雨般洒落,更别说在铁锅旁炒茶了。对于章筱菲来说,训练中的受伤几乎是家常便饭。绿茶的杀青温度高达200多摄氏度,青叶下锅的那一刻,稍有不慎就会被滚烫的铁锅烫伤。即便戴着手套,也能感受到那股灼人的热量。而章筱菲主攻的“扁平绿茶”,更是需要极致的细心与专注。辉锅时,她必须紧贴着铁锅,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手上因此起泡、结痂,再起泡,留下了无数道奋斗的印记。


临近省赛,章筱菲和团队拼尽全力,每次训练到深夜甚至通宵。“训练期间,我们睡过实训室、办公室,没有床就搭‘床’,每天都累得倒头就睡。因为做茶时间的不确定性,这群年轻人时常错过饭点。”最终,经过无数次坚持不懈的努力,章筱菲的手工制茶团队在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手工制茶项目中荣获二等奖。

茶叶“小白”到 “国赛” 选手

章筱菲坦言,自己刚进入职高时因文化课成绩不佳而十分迷茫,但很快她便发现,职高不是“躺平”之地。在学习制茶技艺的过程中,她找到了自信与人生的可能性。

“职高的每个专业都是通往星辰大海的起点:汽修车间里的扳手能拧出世界冠军,烹饪教室的炒勺能翻出米其林大厨,数控机床能雕刻出大国工匠。关键是找准属于自己的跑道。”章筱菲说。



命运的馈赠从不辜负有心人。2021年,她与团队摘取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能力大赛手工制茶桂冠;同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又以毫厘之差捧回中职组手工制茶银奖。此外,她还多次获得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成为众多职高学生的榜样。


△章筱菲为东洲中学今年参加中考学子做励志演讲

从市赛折桂到省赛夺魁,再到全国领奖台,章筱菲的足迹丈量着梦想的温度。2023年,18岁的她站上杭州市茶叶加工竞技场的刹那,不仅成为赛事史上最年轻的选手,更以沉稳的技艺摘得铜牌,将茶叶加工二级技师的认证收入囊中。


△章筱菲与江用文老师探讨茶叶 资料图

"好茶需历经杀青的淬炼与揉捻的雕琢,人生亦是如此。"章筱菲总爱用茶理喻人生,"这世上的赛道本就如茶山般层层叠叠,有人适合碧螺春的卷曲,有人适合龙井的扁平,找到让自己舒展的姿态,每片叶子都能泡出独特的芬芳。"在这个万物皆可成诗的时代,这个从富春江畔走出的女孩,正用双手炒制着属于自己的传奇。

来源:富阳东洲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