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为纪念第10个“中国航天日”、“钱学森班(院、校)”建立20周年、钱学森归国70周年,4月23日,上海市闵行三中举办“传承钱学森科学精神,促进高水平特色发展”主题活动。
近年来,闵行三中钱学森班以钱学森为代表的科学家精神和航天精神为锚点,通过可复制、可持续的育人模式,让钱学森班成为新时代的学校窗口,成为国际理解的策源地。学校通过“科教灯塔”计划中的短期研学营、双语课程包,吸纳泰国等东盟国家学生,形成人才储备池。
活动伊始,闵行三中校长王全忠发布了《闵行三中高水平特色发展工作方案》。方案中,学校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视角,设定了“特色育人价值凸显,教育品质整体提升;空天资源更加丰富,创新生态更具活力;培养机制不断优化,空天人才厚积薄发”等3大发展目标,确定了“深挖特色育人价值,推动办学整体变革;健全科技教育机制,厚植人才成长沃土;实施专项孵化计划,培养卓越空天人才”等3方面共12项重点任务,旨在打造空天强国高素质后备人才发现、培养、输送机制,提升科学教育质效,凸显特色育人价值。
目前,闵行三中已获得全国航天特色学校、全国航空特色学校、全国特色教育优秀学校、上海市航天特色学校、上海市航空特色学校、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等称号。航天特色教育助力2位教师获评上海市特级教师、3位教师获评上海市正高级教师、2位教师获评闵行区领航人才。三中学子每年荣获航空航天类竞赛市级及以上大奖100余项,毕业学生考入航空航天院校逐年递增。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同济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民航大学等高校成为学生圆梦空天的殿堂。
活动中,学校聘任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原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郭金华担任闵行三中科学副校长,上海市教委基教处处长郭金华现场为郭教授颁发了聘书。由钱学森教育工作委员会、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等指导建设的“钱学森空天馆”也于当天正式开馆,学校期待将该馆建设成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空天科普基地、学生研究实践基地、教师专业发展高地。
郭金华教授在讲话中表示,中学生的科学素养不仅仅是来自于课本,更要来自于科学实验。中学生要通过对科学实验的参与观察,以及从科学现象中发现问题,进而培养出动手实践能力,并真正解决生产和生活的中实际问题。郭教授希望通过自身教育角色的转变,以及整合校内和校外的资源,能够帮助同学提升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助力闵行三中的科学教育发展。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院长陆云泉发布了《“科教灯塔,点亮国门”科学教育发展方案》。陆云泉表示,在中泰建交50周年之际举办中泰交流营既是回应历史的召唤,更为破解时代的命题,即通过科技交流与人文浸润,增强国际学生对中华文化、中国发展模式的认同感,培养知华友华的未来人才。钱学森提出的“大成智 慧教育”,强调“集大成、得智慧”,要求科学人才既要精通科学技术,又要深谙人文之道,更要具备系统思维,这与当今世界对复合型人才的渴求不谋而合。陆云泉最后用钱学森归国时的一段话勉励全体师生:“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
来自泰国教育部的代表在活动上发言表示,中国航天技术为泰国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无论是风云卫星系统还是北斗导航,不仅正在解决民生问题,更通过技术转移和人才联合培养,为泰国培育了新一代的科技力量。如今,科技创新和传统文化的融合正在谱写两国交流的新篇,也开启了科学与传统共生的新模式。期待更多青年才俊成为科技丝绸之路的领航者,引领两国携手走向新的征程。
活动最后,上海市特色高中建设项目组组长、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所长徐士强对闵行三中高水平发展进行总结发言。徐士强表示,闵行三中从2020年开始正式成为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此次学校发布高水平特色发展工作方案,让学生不仅掌握一项技能,更多是通过这样的学习来养成宏大的志向。同时,该方案将特色教育广泛融入到德智体美劳五育的每一个方面,渗透到学校从规划到建设,从课程到教学育人的各个环节中,为高水平特色高中的建设提供了很多有益的课题和经验。
活动结束后举行了“钱学森科技报国精神”主题报告会。钱学森图书馆馆长、钱学森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钱学森之子钱永刚教授,与学校校长王全忠、书记顾向东共同为闵行三中“钱学森航空班”“钱学森航天班”揭牌。钱学森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皇甫圆周为“钱学森班”班主任颁发了聘书。随后,钱永刚教授为“钱学森班”全体师生讲述了钱学森科技报国的精神世界,并与现场师生展开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