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今春掀起的课间15分钟改革,让课间从10分钟延长到15分钟,让学生们身上有汗、脚下有力、眼里有光,深受社会好评。
“加长版”课间,同样影响的还有教师群体。一直以来,教师的身心健康也备受关注。毕竟教师“眼里有光”,才能照亮学生的星辰大海。让教师真正参与进课间15分钟,就需要学校不断出暖招、实招。
一方面,课间15分钟要让师生共享舒展身心的权利,而不是异化为教师的“责任增量”。笔者了解到,一些教师担心课间延长之后,会额外增加自己的课间管理工作。对此,学校要在推行该项改革工作前就立好“规矩”,不能单纯地将压力给到一线教师,而是通过日常加强学生安全意识教育、设置学生志愿岗、定时进行课间活动设施维护整修等方式,多管齐下,将零散的管理压力转化为可预期的制度框架。
另一方面,让课间15分钟成为师生共享的心灵驿站。比如,一些学校专门在课间增设了教师喜欢的活动,鼓励师生组成“游戏搭子”,带动更多教师走出办公室。当教师不再做旁观者,共同游戏的过程也会在无形中改变师生关系,平时难以处理的问题在操场上、在游戏中就能迎刃而解。与此同时,除了户外运动,学校也可以针对不同兴趣爱好的教师,设置阅读区、静心区等专属区域,给予教师多元化的选择,真正享受适合自己的课间15分钟。
(作者系本报见习记者)
《中国教育报》2025年04月26日 第03版
作者:张纯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