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比较久的朋友都应该知道,我算是小米品牌的支持者,不过最近连续出现的小米车主飙车事件,似乎证明小米的销售策略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4月24日,湖南交警发布了一段处罚视频,一名男子在高速上开着没有上牌的小米汽车,时速高达230km/h,单手扶着方向盘,另外一只手还在拍视频。

拍出来的视频正好成了证据,视频中把车速记录的一清二楚。


交警问为什么开这么快还要拍视频,该男子回答:“为了记录美好生活”。

交警对这一行为依法进行了处理,吊销驾照,两年内不得申请,并且处以2000元罚款。

视频中可以看到,副驾驶还坐个人,不知道这位女性是天生胆大还是对速度一无所知,我肯定不敢坐这种人的车。

从短视频中,各种精神小伙开着小米汽车飙车的视频不是一个两个。

我想起来大概18年前后,我大学同学提了一辆特斯拉的model3,我们几个人坐在上面,一定要体验一下推背感。当时特斯拉的宣传策略,也是以电车的加速度为卖点。

现在回头看来,当时特斯拉的销售策略可能是无奈之举,毕竟电池不耐用,且智能驾驶还没实现,能吹的,只能是电机驱动的车加速度快了。

当初的无奈之举,放到现在,可能并不是明智的选择。

随着电池技术、电机技术的成熟,现在的电动车,跑得更快,性能更好,而且价格更便宜了。

特斯拉在以速度为卖点开拓市场的时候,相当一部分人会顾虑到特斯拉充电不方便。而当时除了特斯拉,其他跑车的价格,要远远大于普通人承受的能力。

很可惜,小米偏偏选择复制了特斯拉当年的销售策略。

从纽北赛道破纪录,到保时捷下场祝贺,一直到历次发布会,小米汽车一直以速度为核心卖点。

恐怕这个策略不改,小米以后还会有大麻烦。

过去有没有20多万能不能买个赛车?可以。但大概是个二手车。

受制于传统发动机的技术,一个20万的车,是无论如何跑不过一个100万的保时捷。

但现在不一样了。一个自动挡20多万的电动车,起步阶段轻轻松松就可以吊打一个50万,甚至上百万的豪车。

这些年轻人买这个,就是图这个速度。

不排除绝大部分人是有理智的,但是有句老话叫“身怀利器,杀心自起”。

一个年轻男人,在高速上开着一个性能这么好的车,要永远控制自己不飙车的冲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那些少部分就是要为了速度而来的人,更只会变本加厉。

其他品牌的车为什么不宣传速度,是因为做不到吗?我坐电动车的时候,不论是比亚迪汉还是广汽埃安,起步速度都非常快,绝对没有传统燃油车那种慢慢起步的情况。

只要是电动车,因为驱动方式的不同,加速度就是快,这是事实。

小米作为后来者,要在电动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自然要在某一个方面做到极致,很可惜,他们选择了速度。

汽车和手机不一样,手机发热了最多是换一个手机,汽车要被发烧友开着,必然还会有更大的问题出现。

摆在雷军面前的,是维持这个策略,直到下次问题再发生,还是更换赛道,重新定义小米汽车,这是一个问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