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没用的东西,连自己老婆都看不住,活该戴绿帽三十年!”邻居李大叔的嘲讽声刺痛了我的耳朵。
父亲只是淡淡一笑,没有回应,转身走进了屋子。
我跟着父亲进去,关上了门,心中的怒火无处发泄。
“爸,你怎么能就这样任由他们嘲笑?”我忍不住问。
父亲转过身来,目光平静而深远:“有些事,不是你看到的那样。”
“什么意思?”
“等你妈六十岁生日那天,你就知道了。”
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一个陌生的父亲。
01
我出生在一个看似普通的家庭。
父亲是城里一家国企的工程师,为人踏实,不苟言笑。
母亲在区文化馆工作,性格活泼,交际广泛。
我是他们唯一的孩子,从小被照顾得无微不至。
表面上,我们是邻居眼中的模范三口之家。
父亲勤恳工作,按时回家。
母亲烹饪可口的饭菜,整理温馨的家。
在这平静的表象下,我从小就感觉到父母之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距离感。
他们很少在家中交流。
没有争吵,但也没有亲密。
父亲总是沉默地看报纸或者电视。
母亲常常借口各种活动外出。
童年的记忆中,家里的氛围像是两个独立运行的星球,彼此有引力但从不真正靠近。
“妈妈,你又要出去啊?”八岁的我常常这样问。
“是啊,文化馆有活动,妈妈要去帮忙。”她会俯下身,亲亲我的额头。
“爸爸,妈妈为什么总是不在家?”我转而问父亲。
父亲会放下手中的报纸,目光平静:“因为她有自己的事情要做。”
就是这样简单的对话,却包含着我当时无法理解的复杂成人世界。
十二岁那年,我开始察觉到更多异常。
母亲的电话常常躲着接。
她收到的一些信件会被迅速藏起来。
有时候她会打扮得格外精致出门,明明只是说去参加什么文化活动。
父亲对此视而不见,仿佛这一切都是正常的家庭生活。
“她今天又说去哪里了?”有一次,当母亲打扮得光彩照人出门后,父亲平静地问我。
“说是去参加老同学聚会。”我如实回答。
父亲点点头,继续看他的书,但我注意到他的眼睛停留在同一页很久很久。
青少年时期的我开始有了更多的心思,也更敏感地察觉到家庭中的不对劲。
母亲的行踪越来越神秘。
她开始拥有一部手机,时常收到短信后脸上泛起微笑。
父亲似乎对此习以为常,甚至在母亲说要出差几天时,只是简单地嘱咐一句:“注意安全。”
我的内心充满疑惑,却不知该如何开口询问。
这样的家庭氛围伴随着我成长,直到我离开家乡,进入大学。
02
大二那年寒假,我提前回家给父母一个惊喜。
火车到站那天,恰好是个阳光明媚的下午。
我没有提前告诉他们,想看看他们惊讶的表情。
走在熟悉的街道上,我的心情格外轻松。
转过街角,我远远看到一家咖啡厅。
透过明亮的玻璃窗,我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是我的母亲。
她对面坐着一个陌生男子,年龄与她相仿。
他们的手在桌子下面悄悄交握着。
母亲脸上的表情,是我在家里从未见过的甜蜜与放松。
我的脚步猛地停住了。
血液仿佛凝固在血管中。
那一刻,我明白了许多以前不明白的事情。
我悄悄离开,没有打扰他们,直接回了家。
父亲正在厨房准备晚餐,看到我时微微惊讶但很快平静下来。
“你提前回来了。”他说,声音里没有太多波动。
“嗯,想给你们一个惊喜。”我勉强维持着正常的语气。
“你妈今天有活动,晚点回来。”父亲继续切着菜。
我看着父亲的背影,突然不知道该说什么。
那天晚上,母亲回来时,看到我非常惊喜,热情地拥抱了我。
她身上有淡淡的香水味,与我记忆中不同。
“怎么不提前说一声你要回来?我好去车站接你啊。”她笑着说。
“想给你们个惊喜。”我重复着之前对父亲说的话。
“今天文化馆有个重要活动,实在抽不开身。”她自然地解释着。
我看着她脸上未褪的笑意,点了点头,没有揭穿。
从那天起,我开始暗中观察母亲的行为。
越观察,越发现端倪。
她的手机从不离身。
她有规律地“加班”或“参加活动”。
每次出门前都会特别注意自己的装扮。
我开始在网上搜索那家咖啡厅的信息,发现它开在城里最早的那批外资酒店旁边。
有一天,我假装帮母亲整理衣物,在她的包里发现了一张酒店会员卡。
卡片很旧,显然使用了很长时间。
我的心如坠冰窟。
无数疑问涌上心头:这段关系持续了多久?父亲知道吗?我该怎么办?
整个学期,我都心神不宁。
期末考试成绩下滑,室友问我怎么了。
我只能说家里有些事,没有细说。
大二结束的暑假,我决定留在学校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我无法面对那个已经变得陌生的家。
但问题始终萦绕在我心头,我必须找到答案。
03
大学毕业后,我找到了一份在省城的工作。
离家不远不近,可以经常回去,又不必朝夕相处。
工作半年后的一个周末,我回到家乡。
母亲说她要去参加一个培训班,周末不在家。
父亲一个人在家,这正是我想要的机会。
晚饭后,我们俩坐在客厅里看电视。
电视里放着无聊的综艺节目,笑声不断。
我的心却如擂鼓一般。
“爸,我有事想问你。”我最终鼓起勇气。
父亲放下手中的茶杯,看向我:“什么事?”
“妈妈她...”我一时不知如何开口。
“你想问你妈和那个男人的事?”父亲平静地问。
我震惊地看着他,完全没想到他会这么直接。
“你...你知道?”我的声音都在发抖。
父亲点点头,眼神平静如水:“知道,二十多年了。”
我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
二十多年?这意味着从我很小的时候,这件事就已经开始了。
“那你为什么不阻止?为什么不离婚?”我甚至不知道该如何表达。
“因为有你。”父亲简单的三个字,却让我心如刀绞。
父亲站起身,走到书房,拿出一个旧皮箱。
他打开箱子,里面整齐地排列着一些信件和照片。
“这些年,我一直在收集证据。”他说。
我翻看着那些照片和信件,有些已经泛黄。
从日期来看,最早的可以追溯到我五岁那年。
“为什么要收集这些?”我不解地问。
“最初是为了确认自己的猜测,后来是为了在合适的时候做个了断。”父亲的声音异常平静。
“那怎么不早点结束这一切?”
“一开始是为了你能在完整的家庭长大,后来...”父亲停顿了一下,“后来是因为我想看看这场戏能演多久。”
这是我第一次从父亲口中听到如此冷静而带着讽刺的话语。
“你有什么打算?”我小心翼翼地问。
“等。”父亲简单地回答。
“等什么?”
“等一个合适的时机。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只是时间问题。”父亲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我从未见过的锐利。
那一晚,父亲向我讲述了更多的往事。
04
原来,我父母的婚姻是典型的门当户对式的包办婚姻。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两家是同一个单位的同事。
父亲在技术科,母亲在文艺队。
按照当时的标准,这门亲事可谓是相当不错。
父亲老实肯干,有技术,有前途。
母亲貌美多才,能歌善舞。
两家长辈一拍即合,很快就安排他们见面。
在那个年代,年轻人对婚姻的自主权还很有限。
几次相处后,两人就被推向了结婚的殿堂。
可婚后不久,父亲就发现母亲常常情绪低落。
结婚第二年,我出生了。
本以为有了孩子,家庭会更加和睦。
但母亲的心思似乎越来越不在家庭上。
直到有一天,父亲偶然看到母亲在翻看一个旧信封。
里面是一些老照片和书信。
照片上是年轻的母亲和一个陌生男子,亲密无间。
父亲没有声张,但开始注意到更多异常。
母亲经常借故外出。
有时接到电话就会找借口离开。
有一次,父亲尾随母亲,发现她与照片中的男子在一家茶馆见面。
两人的互动明显超出了普通朋友的范畴。
那时我才三岁,正是需要母亲照顾的年纪。
父亲为了我,选择了沉默。
他不动声色地继续调查,发现那个男人是母亲高中时的恋人。
当年因为家庭条件和户口问题,两人被迫分开。
男方去了南方打工,后来在那边有了自己的事业。
直到母亲婚后第二年,这个人突然回到了城里。
他在城里开了家建材公司,生意越做越大。
两人重逢后,旧情复燃。
但那时的母亲已经是有孩子的人了。
她没有勇气离开这个家,但也无法斩断过去的感情。
于是开始了这段漫长的地下感情。
“你就没想过和她摊牌,重新开始?”我问父亲。
“想过,很多次。”父亲的目光投向远方,“但每次看到你,我就放弃了这个念头。一个孩子需要完整的家。”
我感到一阵心酸。
“那他呢?那个男人结婚了吗?”
“结了,也有孩子。”父亲冷笑一声,“表面上是成功人士,背地里算盘打得很响。既想享受家庭的稳定,又想拥有婚外的激情。”
“这种关系持续了这么多年,难道他从没想过...”
“娶你妈?”父亲打断我的话,“他当然想过,你妈也想过。但他有自己的家业和社会地位,哪会为了一段不光彩的关系冒险?”
我沉默了。
“那这些年,你...”
“我有我的生活方式。”父亲简短地回答,不愿多谈。
我明白父亲这些年的精神寄托主要是工作和我。
他把全部心思都投入到技术研发中,在单位是响当当的专家。
业余时间,他喜欢下棋、钓鱼,过着简单而规律的生活。
表面上看,这是一种妥协和逃避。
但在父亲平静的外表下,我现在明白了,还藏着一颗等待时机的心。
05
大学毕业后,我在省城安顿下来,有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二十八岁那年,我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现在的妻子。
我们很快确立了关系,并在一年后结婚。
婚礼上,父母都来了,看起来恩爱和睦。
没人能想到在这表象之下隐藏的秘密。
婚后,我和妻子偶尔会回老家看望父母。
每次回去,家里的氛围都是那么平静,仿佛一切正常。
母亲依然经常有各种活动和应酬。
父亲依然默默地生活,不多言语。
但在知道真相的我眼中,一切都变了味道。
我开始注意到母亲出门时越发随意的借口。
她似乎觉得,随着我已经成家立业,她的行为不再需要那么多掩饰。
有时候,她甚至会在饭桌上提到“老朋友”如何如何。
这个“老朋友”,显然就是那个人。
父亲每次都会平静地听着,偶尔点点头,视若无睹。
但我能看到他眼中一闪而过的痛苦。
三十五岁那年,我有了自己的孩子。
父母都很高兴,经常来省城看望外孙。
母亲每次来都不会待太久,总说文化馆离不开人。
父亲则会留下来帮我们带几天孩子。
在带孩子的过程中,我看到了父亲不为人知的温柔一面。
“当年你小时候,我也是这样带你的。”有一次,他抱着熟睡的外孙,轻声对我说。
“真的吗?我以为都是妈妈在照顾我。”
“她有她的事情要忙。”父亲语气平淡,但我懂其中的含义。
随着年龄的增长,母亲的行为越发大胆。
她开始频繁地出差,有时一走就是一周。
她和那个“老朋友”的联系几乎是半公开的状态。
家里偶尔会收到一些贵重的礼品,说是“朋友送的”。
父亲从不过问,也不碰那些东西。
我曾试图和母亲谈一谈,委婉地表达我的关切。
“妈,您这么频繁地出差,爸一个人在家不寂寞吗?”
“你爸有他自己的生活,我有我的圈子,这样挺好的。”母亲轻描淡写地回答。
“但你们是夫妻啊...”
“夫妻?”母亲苦笑一声,“婚姻不就是一张纸吗?重要的是各自活得开心。”
我无言以对。
在母亲眼中,这种处理方式似乎是最理想的:她既没有放弃家庭的责任,又保留了自己想要的感情。
她可能从未意识到,这一切建立在父亲的沉默和忍让之上。
时间一年年过去,转眼间,母亲就要六十岁了。
这个在中国传统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年龄,预示着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母亲决定举办一个盛大的生日宴会。
她邀请了所有的亲朋好友,包括那位“老朋友”。
“这次生日很重要,你一定要回来。”电话里,母亲对我说。
“好的,我和妻子、孩子一起回去。”我答应道。
挂了电话,我心中涌起不安的预感。
06
母亲生日前一周,我请了假,一家人先回到老家。
刚到家,我就发现父亲的状态有些不同。
他看起来心事重重,却又带着一种奇怪的轻松感。
“爸,你最近还好吗?”我试探着问。
“挺好的,最近在整理一些旧物。”他回答。
我注意到客厅的茶几上摆着几本相册。
那是我从未见过的家庭相册,看起来有些年头了。
“这些是什么?”我翻开其中一本,里面是父母年轻时的照片。
“回忆。”父亲简单地说。
翻看着这些照片,我感到一丝惆怅。
照片中的父母年轻而充满希望,谁能想到未来会是这样的结局?
当晚,母亲回来得很晚。
她说是在准备生日宴会的事宜,需要联系很多人。
父亲只是点点头,回房间休息去了。
第二天,我发现父亲一大早就出门了。
母亲说他最近经常这样,也不知道去哪里。
我有些担心,下午特意出去找他。
在城市的一家咖啡厅里,我意外地发现了父亲的身影。
他正在和一个陌生人交谈,看起来很严肃。
我没有上前打扰,而是在远处观察。
交谈结束后,那人递给父亲一个文件袋。
父亲接过后,付了咖啡钱,离开了。
我没有跟上去,但这一幕让我更加困惑。
回到家,我看到父亲正在书房里忙碌。
他面前堆着一些文件和照片。
“爸,你在准备什么?”我走进书房问道。
“给你妈的生日礼物。”父亲头也不抬地回答。
“需要我帮忙吗?”
“不用,我自己可以。”父亲的语气很坚定。
我站在那里犹豫了一会儿,最终还是离开了书房。
晚饭时,母亲兴高采烈地讨论着生日宴会的细节。
“我订了城里最好的酒店,请了将近一百个人。”她说。
“挺好。”父亲只是简单地回应。
“老李也会来,他前段时间刚从国外回来,带了很多好东西。”母亲提到那个“老朋友”时,眼睛里闪着光。
我注意到父亲的筷子顿了一下,但很快又恢复了正常。
“嗯,好久不见了。”他平静地说。
饭后,母亲去阳台打电话。
我收拾碗筷时,看到父亲站在客厅,目光深远地望着阳台上的母亲。
他的眼神复杂,有痛苦,有决绝,还有一种我从未见过的坚定。
“爸...”我轻声叫他。
他回过神来,对我笑了笑:“别担心,一切都会有结果的。”
生日前的几天,家里的气氛越来越怪异。
母亲忙着联系各种人,几乎不着家。
父亲则沉默地做着自己的事情,时不时出门,神秘兮兮。
我的妻子察觉到了不对劲,私下问我:“你父母之间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只能说:“他们一直这样。”
生日前一天,母亲的那个“老朋友”送来了一份贵重的礼物——一条价值不菲的钻石项链。
“太贵重了,怎么好意思收。”母亲表面上推辞,但眼睛里掩饰不住的喜悦。
“认识这么多年的老朋友了,有什么不好意思的。”那人笑着说。
父亲在一旁看着这一幕,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07
当晚,我无意中看到父亲在整理一个精美的礼盒。
盒子不大,但包装非常精致。
“这是给妈妈的礼物吗?”我好奇地问。
“是的,三十年的礼物。”父亲意味深长地说。
我没有追问,但心中的不安越来越强烈。
母亲的六十岁生日宴会如期举行。
城里最豪华的酒店,最大的宴会厅。
宾客如云,觥筹交错。
母亲穿着一身高贵的旗袍,戴着那条新得的钻石项链,容光焕发。
她挽着父亲的手臂,向每一位来宾致谢。
表面上看,他们是恩爱了几十年的模范夫妻。
我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切,心情复杂。
那位“老朋友”也来了,带着妻子,一同向母亲送上祝福。
两家人寒暄着,仿佛真的只是普通的朋友关系。
只有我知道其中的真相。
宴会进行到一半,该到送礼物的环节了。
各位亲朋好友纷纷上前,送上自己的心意。
轮到父亲时,整个会场都安静下来。
毕竟,作为丈夫,他的礼物最受瞩目。
父亲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向母亲。
他的步伐很稳,表情很平静。
“结婚三十多年了,今天是你六十岁的生日,我有一份特别的礼物要送给你。”父亲的声音很轻,却能让全场都听得清楚。
他从口袋里拿出那个精美的礼盒,递给母亲。
“打开看看。”他说。
母亲满脸笑容地接过礼盒,在众人的注视下慢慢打开。
当礼盒被打开后,母亲的笑容瞬间凝固在脸上。
宾客们纷纷站起身,好奇地向前挤去。“天啊!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