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山一院贵州医院(贵医附院贵安院区)小儿外科、麻醉科和新生儿科携手合作,成功为一名仅2个月13天的先天性左肾重度积水婴儿实施全身麻醉下腹腔镜左侧肾盂输尿管成形术。
此次手术的成功,不仅刷新了中山一院贵州医院婴幼儿泌尿畸形微创手术的最小年龄纪录,更彰显了多学科协作救治危重先天畸形的强大实力。
手术现场。
患儿母亲在孕期产检时发现胎儿左肾异常积水,出生后经中山一院贵州医院小儿外科执行主任聂梅兰团队系统评估,确诊为先天性左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且左肾积水呈进行性加重。若不及时治疗,左侧肾功能可能面临不可逆丧失的风险。面对不足3月龄的患儿,团队决定采用微创技术为其守护“生命之源”。
由于患儿月龄小、器官发育未成熟,对麻醉的耐受度极低。麻醉科执行主任莫怀忠、副主任医师刘旸团队采用精细化和个体化的麻醉容量管理方案,通过可视喉镜下气管插管、超声引导下动静脉穿刺置管测压,精准计算药物剂量,并在术中进行保暖及体温监测,最大程度减少麻醉及手术应激,确保患儿围手术期各项生命体征平稳,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得益于多学科通力合作,聂梅兰团队在腹腔镜下展开了一场“精细手术”:仅通过3个5毫米的微小切口,精准切除输尿管狭窄段,并利用可吸收缝线完成肾盂——输尿管的精细化吻合,手术全程出血量极少。
聂梅兰表示,婴儿组织娇嫩,需在放大10倍的腹腔镜视野下进行显微操作,每一针缝合都直接关系到肾脏未来的功能,此次手术的成功充分展现了团队高超的技术水平。
手术现场。
考虑到患儿年幼,术后转入新生儿监护病房进一步治疗。在新生儿科执行主任陈茂琼团队的精心治疗下,患儿于术后20小时顺利转回小儿外科普通病房。由小儿外科医护团队继续为患儿进行围手术期治疗。术后第7天,患儿康复出院。
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手术的成功,实现了低龄全麻微创手术的三大里程碑,不仅建立了婴儿精准麻醉管理方案,突破了2月龄手术的禁忌,保障了低龄患儿的麻醉安全,也运用国内领先的腹腔镜技术,实现了婴幼儿泌尿重建“零开放”,达到了毫米级微创操作的高水平;同时,构建了加速康复体系,患儿术后20小时便开放喂养,术后第7天顺利出院,康复周期较传统模式明显缩短。
从产前诊断到微创手术,从精准麻醉到加速康复,该患儿的成功救治,充分体现了中山一院贵州医院小儿外科、麻醉科、手术室、新生儿科“技术共融、生命共护”的学科理念。未来,该院将继续在婴幼儿先天畸形微创治疗领域深耕细作,用专业和爱心为更多家庭带来希望,见证医学的温度与力量。
聂梅兰表示,先天性肾积水需早筛早干预,中华医学会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3万名新生儿患先天性肾积水,其中20%需手术治疗。孕期产检若发现胎儿期肾盂分离>15mm,应列为高危情况,出生后72小时内需进行超声复查。对于重度积水伴肾功能损伤者,建议在3月龄前进行手术,以最大限度挽救肾功能。目前,腹腔镜手术成功率>98%,且疤痕隐蔽,已成为国际上治疗此类疾病的金标准。(图/文 中山一院贵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