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化赛道持续发力,智能化领域加码布局,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还在加剧。

在这段转型的时间当中,自主和合资阵营不断碰撞,此消彼长。有人说,2025年对于合资品牌是一个机会点,支撑这一观点的原因是随着转型的发展,消费者越来越需要更具品质的产品,而不是所谓的“快消品”,尤其是在一些事故和负面发生之后,这些声音变得更加多了起来。



于是在2025年上海车展的聚光灯下,我们看到了合资品牌都拿出了浑身解数,这其中坐镇主场的上汽大众算是一个代表,双场馆、强阵容,无时不刻都在展示自己要抢回中国汽车市场话语权的决心。

那么在消费者对新能源和智能化抱有更多期待的当下,上汽大众将会展现出怎样的全新转型面貌?会拿出哪些重磅产品与技术?又将在后续阶段如何定义合资的2.0时代?

#油车市场要稳,电车市场要抢!#

现在的市场拼得你死我活,对于合资品牌来说,转型并不意味着放弃什么东西,而是要做到兼顾和平衡,那么对于上汽大众来说,油电并行已经是确定的路线,那么在两个方面同时投入才是后续在市场竞争的根本。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大众品牌营销事业执行总监李俊表示:“虽然燃油车赛道的整体份额有波动,但是上汽大众的销量依旧保持上升趋势。2025年第一季度,我们的市场份额比去年的平均水平更高。3月份,我们的燃油车市场份额达到了8.5%以上,去年是8%,前年是7.1%、7.2%的水平。”

尽管现在新能源转型的力度很猛,但是市场对于燃油车的判断还是会长期存在,通过相关统计,国内燃油车将会保持在1000万辆的水平之上,这是相当庞大的一个数量,这一数量在全球市场当中也能够拍到头部。

所以油车市场自然是要稳定住,车展前的途昂参数图片) Pro通过第五代EA888以及大空间的加持,在燃油SUV领域取得足够的差异化优势,同时在此次车展当中推出途昂 Pro重度改装版,不光带来动力澎湃、输出稳定、安全可靠的的产品特性,更是通过个性化定制来满足消费者的独特需求。



同时在焕新新产品的同时,上汽大众不光要卷品质,还要卷服务,那么服务体现在很多层面,比如首创“一口价”政策、动力总成终身质保等,这样的举动已经在市场当中获得奇效,同时也带动了部分其他合资品牌快速跟进。

此外,新能源的转型也是品牌发展的重点,在此前,大众和国内新势力厂商的合作已经收获成果,此次上海车展当中,ID.ERA概念车的首发亮相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全尺寸增程式SUV,计划于明年上半年上市。

上汽大众在众多新能源技术路线当中选择了增程,这是目前市场当中增速较高的一个品类,同时配以全尺寸的车身定位,毫无疑问这是要准备在市场当中投下一颗重磅炸弹,对于上汽大众来说,新能源的市场不管是要有参与感,更是要通过重磅产品从别的品牌当中抢下市场份额。



与此同时,全新的概念车只是开始,上海上汽大众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Fabio强调:“通过融合中国资源与德国品质,我们全面升级产品序列,包括燃油车及电动车、插电混动、增程式电动车等多元化产品,充分彰显我们对中国市场的高度重视。”

之前上汽大众的转型其实就比较坚决,尤其是电动化产品的快速跟进,但是单单押注纯电技术路线的做法略显单一,而如今在多种动力类型上面的布局,以及燃油领域的革新则展示了上汽大众思维的转变,从行业思维转变到了用户思维,而这将奠定后续转型成功的关键。

#PRO家族到ID.ERA,用户思维转型#

近一段时间,上汽大众针对燃油车产品矩阵推出了一系列的PRO版本车型,旨在强化“油电平权”的理念,在燃油车领域补强智能化配置与体验;同时再到此次车展亮相的ID.ERA增程式概念车,也是通过技术路线的选择,来解决新能源车当下的补能、续航用车痛点。

可以看到,现如今上汽大众的产品布局都在针对消费需求来解决问题,这其实是合资公司从车企主导,到用户主导的转变。

此前市场当中的消费者抱怨燃油车没有足够高的智能化,转而投入电车的阵营,但是选择了电车之后,又失去了此前更广阔的出行半径,补能费时间,现在部分电动车品牌在品质上还难以保障。



上汽大众抓住了消费者最为需要的产品点,并且将品质上升到产品最重要的产品点,以此次新发布的ID.ERA为例,选用了能效出众的EA211发动机作为增程器,并且将车辆的调校重点放在了底盘,比如在装了电池、车重比较重的前提下,如何让操控、安全和底盘调校达到最优状态。

而且消费者喜闻乐见的冰箱、沙发、彩电,ID.ERA上都有。因为对上汽大众来说,这些不是技术难题,德系品质、安全和操控DNA才是重点,此外,李俊还透露道“ID.ERA量产车明年上市,目前不方便“剧透”太多,但可以告诉大家的是,各位能够想到的豪华品牌的底盘配置,包括后轮转向技术这些,我们都有。”



当然,上汽大众的产品焕新将会持续,并且更加密集,据李俊表示:“ID.3 GTX套件款预计在6月份上市,下半年我们还有两辆轿车将上市,第一个是朗逸 Pro,这款车车身已经加长到接近4.8米(4720mm),还应消费者的需求,配备了独立悬挂;另一个则是新凌渡 L,计划搭载EA888发动机,让消费者体验到驾驶激情。”

可以看到,后续的新车也是根据消费者此前的市场反馈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整,并且不再是简单的进行年款焕新,而是针对车辆的不同特点,进行了长板的再加长,并且根据得到的信息,Pro家族也将进行智能化升级迭代,在严格把控质量的同时,新增一些功能确保产品升级安全。

#“在中国,为世界”,合资品牌的核心转变#

从“在中国,为中国”到“在中国,为世界”,上汽大众的合资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本土化这件事情,在中国的车企讲了很久,此前消费者对于合资品牌提到本土化的理解,一般都是车企要给中国市场拿出来一辆特供车,但是现在则完全不同。

中国汽车市场的需求变化堪称全球第一,那么在这种快节奏的市场下,单一的出色配置已经没办法让消费者为之买单,而契合时代的产品特征,以及出色的产品体验才是俘获消费者的根本。



“从合作模式方面看,上汽大众其实从前年起已全面切入2.0时代。传统燃油车的赛道中,依托德国领先的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技术,我们只要把产品、技术拿过来,应用于中国市场。现在中国汽车市场已成为全球最活跃、最智能、最先进的汽车市场,仅限于传统动力系统的技术优势已不足以满足需求,还需要加入更多关于智能座舱和人机交互的创新,以及适应中国路况的辅助驾驶功能等。”

曾经的合作模式已经无法继续沿用,现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需要在中国整合。所以合资公司的模式也进入合资2.0阶段,以前是拷贝过来,现在是哪好用哪,中国市场有优势的亮点,会完全融合进德系造车工艺,李俊在描述上汽大众进入新合资模式进展时这样说到。

这其实就是一种优势的集合,对于合资品牌来说,我们也需要换一种眼光来看待,虽然品牌的属性是合资品牌,但是对于产品的定义来说,我们却可以将其理解为中国优势技术所定义的产品,可能在后续,对于上汽大众的产品来说,没必要再看这是不是合资的车,只需要知道这是具备中德双方前沿技术的集合体。



同时,“为中国”到“为世界”,也是产品品质的一个重要体现,李俊表示:“我们打造的车不仅符合中国市场的要求,也符合大众全球体系的要求。未来,上汽大众所有新产品,都将按照世界级标准来定义,这些车不仅能在中国市场销售,也能在全球有需求的地方输出。这就是从“在中国,为中国”到“在中国,为世界”的转变,从单纯引进技术到本土化发展,再到产品优于国外,实现反向输出。”

从“在中国,为中国”到“在中国,为世界”,上汽大众的每一步都踩准了中国汽车产业升级的节奏。无论是ID.ERA概念车对增程式技术的突破,还是合资2.0战略下“德系工艺+中国智造”的深度融合,亦或是服务年对用户体验的重构,上汽大众正以“卷品质”替代“卷价格”,重新定义市场竞争的规则。

2025年的上海车展,不仅是上汽大众展示技术实力的舞台,更成为其合资品牌转型的重要节点。未来,这家老牌车企能否在新能源与智能化的浪潮中持续领跑?答案或许早已藏在上海车展当中上汽大众展台拥挤的人流当中。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