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是世界读书日

对于《福州晚报》老读者、

连江文史作家苏静来说

他喜欢带着读者“阅读”一座城


苏静

我国有两座定海古城,一座在浙江舟山,一座在连江定海村。苏静便出生于连江县筱埕镇定海村。

对于故乡定海,苏静如数家珍:临海而建、涛声不断,与寺僧的晨钟暮鼓互答的海潮寺;明代抗倭名将、连江定海参将沈有容所建的筹海亭、参将府;镌有风骨遒劲的“会城重镇”几字的定海古城堡……


航拍连江定海古城

1

“定海有太多宝贝,定海的故事值得大书特书!”为此,苏静参与了《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志·定海篇》的修史工作。历经3年,他又完成了40多万字《定海村志》,讲述定海村的“前世今生”。


航拍连江定海古城

他还在《人民日报》《福建日报》《福州晚报》等报刊,发表定海相关的散文、随笔、小说、诗歌等作品,如《琉球诗人蔡大鼎笔下的连江》《桑莲献瑞——连江定海黄氏宗祠》《定海古城那些事》等。


航拍连江定海古城

生活是创作的素材。苏静与写作结缘,与他的生活经历分不开。

“小的时候,母亲每次出门做小买卖,总会给我带回一本小人书,我还清楚记得第一本小人书叫《奇袭》。父亲是一名船老大,枕头是一个小书箱,里面装的《梨花梦》等小说,我会趁父亲出海时偷看。父亲不出海时,会常给邻里乡亲讲三国等历史故事。”苏静回忆说,父母给他的压岁钱、零花钱,他都会攒起来买书。哪怕高中时父母去世,他也会节省菜钱买书。

后来,苏静两次参加高考,但未能如愿。他又从事海上运输,当过村干部,最后又辞职下海,担任《金风》刊物副主编,一直从事与文字有关的工作。


2

苏静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就是每天必看三份报纸,分别是《福州晚报》《福州日报》和《福建日报》。


“那时网络不是很发达,而我蜗居乡下海边一隅,在工作的单位能看到的报纸也只有《福州晚报》《福州日报》等,每次投稿都是手写稿,再通过邮寄的方式,后来才用电脑打印的文稿进行投稿,直至用电子邮箱投稿,那时的稿费只有几十块,但我依然乐此不疲。”苏静说。

如今,在他的家里,书橱、书架都放满了书,共有藏书8000多册。受他的影响,妻子以及孩子们都热爱阅读。他们一家还于2014年入选了首届全国“书香之家”


3

作为连江县十三届、十四届政协委员,苏静时常为古厝、古城发声,提出了《关于加快连江全域旅游视角下的乡村发展之路的几点建议》《关于如何守住承载乡愁的农村传统景观的两点建议》《关于将琯头陈彦超墓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议》等提案,并参加连江县海洋文化资源调查与价值评估项目书籍初稿征求意见会、参与编辑《历史之门——闽江口要塞史料辑珍》。


自1987年开始业余文学创作以来,苏静至今已发表各类文学作品200余万字,著有散文集《礁火轻袅》、报告文学集《天下连江人》系列丛书。



“连江山海旅游资源丰富,海洋文化、温泉文化、畲族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纷呈,还拥有省级历史文化名镇透堡镇,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定海村等,应该进一步挖掘、保护,留住乡愁。”苏静说,他将笔耕不辍,继续向更多读者讲好定海以及连江的故事。

记者 郑瑞洋/文 包华/摄

新媒体编辑 兰超

监制 管慧 邱泉盛

福州晚报新媒体出品,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福州晚报,获取更多资讯

点亮

转发分享更多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