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在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福州中院召开知识产权保护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各界通报2024年度福州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整体情况,发布福州法院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典型案例。福州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兼福州知识产权法庭庭长朱玲出席发布会。部分市政协委员、特邀调解员代表以及多家高新企业代表和福建电视台、福建法治报、福州晚报、福州电视台、中国新闻网等多家媒体应邀参加了发布会。
2024年,福州法院持续推进知识产权“三合一”审判机制改革,积极回应创新主体的司法需求,主动延伸和优化知识产权司法服务,全力筑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屏障,以司法之力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全市法院共新收各类知识产权案件3252件,审结案件3298件(含旧存,下同),结收比达101.4%,较去年显著提升。新收知识产权民事案件3231件,同比下降14.27%;审结3280件,同比下降8.12%;新收知识产权刑事案件21件,同比上升110%,审结19件,同比上升72.72%;新收知识产权行政案件8件,审结4件,同比分别上升700%、200%。总体来看,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效果增益明显。
靶向发力 促企向新而行
为加强新兴领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2024年4月,福州中院在全省率先研究出台《司法服务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17条工作举措》,聚焦高新技术成果保护、新业态新模式保护、市场竞争秩序维护、审判机制创新融合等方面工作,推动形成高水平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新格局,并依法高效审理涉及数字化、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案件,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福州法院坚持严格保护司法理念,准确划分保护知识产权与防止权利滥用的法律界限,加大对故意侵权、重复侵权、涉民生领域侵权犯罪惩治力度,尤其是虚假诉讼、恶意诉讼等侵害他人商誉、扰乱市场秩序行为的规制力度,平等保护各类创新主体。
提质增效 助企“爬坡过坎”
针对“举证难、赔偿低、成本高、周期长”等问题,福州法院通过依法积极适用证据妨碍排除、证据保全等措施,减轻权利人举证负担。
为进一步完善多元化技术事实查明机制,2024年,福州中院新增选来自四所高校的25名各领域专家担任技术调查官,大幅拓宽专家库专业领域,为技术类知识产权审判增“智”提效。2024年,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审理时间平均缩短90天,当事人诉讼成本平均减少3-5万元。
福州法院不仅在“诉”中做减法,更在“调”上做加法。福州中院充分发挥与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建立的“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加大对调解组织和调解员的业务指导,进一步提升调解工作实效。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调中心开展替代性争议解决交流合作,不断扩大合作的深度与广度。鼓楼法院推行“示范性裁判+联调联处”解纷模式,收案同比下降9.6%。福清法院明确“线上+线下”诉调机制,马尾法院联合马尾、长乐、连江、罗源四家市场监管局进行知识产权纠纷跨区域巡回调解,推动多元解纷工作实质运行。
强化协调 护企行稳致远
知识产权保护不是“独角戏”,需要多方协同唱好“合奏曲”。为破除知识产权保护部门间的壁垒障碍,落实知识产权领域重大违法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福州中院向福州市市场监管局移送拟列入失信人员的名单并由福州市市场监管局依法向社会公布。福清法院与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审协福建分中心、福州高新区市场监管局签署《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合作框架协议》,在福州高新区设立知识产权巡回法庭及法官工作室,建立健全“司法+行政+执法”证据认定标准等多项机制,进一步优化提升司法协调保护能级。
为深化区域协调保护,推动联动发展,福州中院积极参与闽东北六地法院联席会议,与宁德中院共同聘任知识产权技术咨询专家,增强闽东北地区知识产权审判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工作合力。马尾法院牵头马尾、长乐、连江、罗源四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建立“知识产权跨区域司法行政协同保护机制”,在四区县设立“知识产权跨区域协同保护巡回调解点”,化解涉四区县知识产权民事案件200件。
下一步
福州法院将持续深化知识产权审判改革,加强与各方协作,完善相关机制,提升审判专业化水平,积极探索新兴领域知识产权保护路径,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氛围。为福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司法保障,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文:福州知识产权庭 黄艳
编辑:陈雪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