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代的齿轮加速驶向一个由创新与变革定义的未来,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以下简称:2025上海车展)4月23日至5月2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这场以“拥抱创新,共赢未来”为主题的汽车行业盛会,不仅是对汽车工业现状的一次集中呈现,更是一次对未来出行方式的深刻预演与探讨。它不仅仅是一个展览,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映照着科技如何重塑移动的梦想,全球未来科技产业在此交汇、碰撞与融合。
回望1985年,上海车展应时而生,至今已驶过四十载春秋,成为中国汽车工业波澜壮阔发展史的生动见证。从最初的本土展示,到如今跻身世界前列、具有全球影响力的A级车展,上海车展的成长轨迹,恰似一面棱镜,折射出中国汽车从引进吸收到自主创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非凡跨越。它早已超越了一个单纯展会的范畴,升华为全球汽车智慧碰撞、商贸交流与文化交融的枢纽平台。
迈入2025年,全球经济格局与中国发展模式正经历深刻的嬗变,中国已当之无愧地成为全球汽车消费的核心引擎与创新高地。在此背景下,2025上海车展的意义尤为凸显。它如同一艘旗舰,在产业变革的浪潮中引领方向,全面铺陈当今世界汽车工业最前沿的科技成就与突破性的创新思维,为全球汽车界注入创新动能。本届车展由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由上海市国际展览(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车展管理有限公司承办,德国协办单位为慕尼黑博览集团。特别支持单位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支持单位为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本届车展的规模再攀新高,汇聚了来自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0家知名企业,在超过36万平方米的宏大空间里,共同描绘汽车世界的斑斓画卷。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的13个室内展馆被悉数启用,其中乘用车占8个馆,汽车科技及供应链展区占4个馆,媒体区则设于2.1馆。
展会日程安排上,4月23日、24日为媒体日,仅接待海内外新闻媒体;4月25日至26日为专业观众日,4月27日至5月2日为公众日。琳琅满目的展品覆盖了从乘用车到新能源汽车再到汽车科技及供应链的完整产业链。
步入展馆,仿佛置身于一场流动的汽车科技盛宴。海内外主流汽车品牌悉数到场,且均以最高规格呈现。大众汽车集团携旗下多个品牌、梅赛德斯-奔驰家族、宝马集团(BMW及MINI)、奥迪品牌、福特、通用(别克、凯迪拉克)、沃尔沃、丰田、本田、日产等国际巨头,带来了蕴含最新技术与设计理念的车型。与此同时,中国力量的崛起尤为引人注目。一汽红旗、东风汽车(猛士、岚图、风神等)、上汽集团(荣威、名爵、五菱等)、长安汽车、北汽集团、广汽集团(昊铂、传祺、埃安)、吉利(银河、领克)、长城汽车(哈弗、魏牌、欧拉、坦克等)、比亚迪(腾势、仰望、方程豹)、奇瑞(星途、捷途)等本土品牌,不仅全面展示了在新能源、智能化领域的累累硕果,更在设计语言、品牌叙事上展现出日益增强的文化自信。
新势力品牌成为本届车展的另一道亮丽风景线。NIO蔚来、小鹏、理想、问界、零跑、极氪、阿维塔等,凭借对用户需求的敏锐洞察和快速迭代的技术优势,持续散发市场活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小米汽车、鸿蒙智行、蔚来的子品牌ONVO乐道、firefly萤火虫等首次亮相,它们的加入不仅带来了全新的产品与商业模式思考,预示着跨界融合与竞争态势的进一步加剧。
此外,汽车科技及供应链展区展出面积达10万平方米,云集了博世、采埃孚、麦格纳、宁德时代、大陆、法雷奥等世界百强零部件供应商中的佼佼者。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宝钢、地平线、黑芝麻、商汤绝影、科大讯飞、小马智行等国内科技领军企业,则彰显了中国在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等领域的“硬核”实力。索尼、英特尔、Mobileye等国际科技巨头的首次亮相,更预示了科技融合汽车的深度与广度。
思想的交流与智慧的碰撞,同样是2025上海车展不可或缺的魅力所在。展会期间,近20场高规格的论坛与会议密集举行。从聚焦AI浪潮下行业机遇的探讨,到关注新汽车技术变革、半导体生态构建,这些活动汇聚了全球顶尖的行业领袖、技术专家与市场分析师,共同把脉产业动向,激荡创新思维,为全球汽车产业的协同发展贡献智慧。百场新闻发布会的密集举办,更使上海车展成为全球汽车新品的首发地和首秀场。
综观2025上海车展,它不仅是一场汽车产品与技术的全面展示,更是一个深刻反映行业变革、昭示未来趋势的重要风向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浪潮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席卷而来,深刻地重塑着百年汽车产业的底层逻辑与竞争格局。中国品牌凭借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领域的先发优势和快速迭代能力,正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姿态参与全球竞争。与此同时,国际品牌也在加速转型,并通过深化本土合作,积极拥抱中国速度与创新生态。2025上海车展成为全球汽车产业格局深度调整、中外力量交融共进的生动写照。它不仅仅属于汽车爱好者,更关乎我们每一个人未来的出行方式与生活品质。
2025年4月23日至5月2日,让我们一同见证,于创新浪潮中,驶向更加智能、绿色、科技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