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内派系众多,在这么多将领中,只有黄埔军校出身的才是老蒋的嫡系心腹。但嫡系心腹和心腹爱将之间,也有不小的差距。
被老蒋亲口称为“常胜将军”的将领,在国民党内只有胡琏一个。而胡琏之所以能成为“常胜将军”,和他打仗的风格分不开。
戴之奇的末路
在山东战场上,国民党在面对粟裕时损兵折将,老蒋对此十分生气。基本上国民党的将领,只要和粟裕打一次,就难逃战死或被俘的命运。
如果实力实在强悍的,能和粟裕打上几个来回,就足够骄傲一段时间了。
为什么山东战场的国军将领中,大家认为黄百韬兵团的战斗力最高,就是因为他能和粟裕打个有来有回,甚至还能让粟裕略下一筹。
除了黄百韬之外,粟裕在山东战场的另一个敌人,恐怕就是让毛主席都称赞的胡琏了。
粟裕第一次和胡琏对上的时候,毛主席还专门发了电报,让他小心胡琏,对方是个奸诈狡猾的人。
毛主席曾说,胡琏“狡如狐,猛如虎”,这个评价确实很高。而在国民党中,老蒋也称赞胡琏为常胜将军,在山东战场上颇为倚重他。
老蒋真的想捧一个人的时候,那真是会不遗余力地捧。就像西北的胡宗南,军事能力真的有那么高吗,也没有吧,但老蒋就是让他执掌西北那么多年。
甚至在黄埔学生中,胡宗南也是第一个被授予中将加上将的人。这个中将加上将是老蒋独创的军衔,相当于准上将。
胡琏能成为老蒋口中的“常胜将军”,和他打仗的方法有很大关系。他和粟裕的几次交锋中,就是因为这种方法,他才能逃出生天。
胡琏不喜欢打没准备的仗,但国民党的情报系统又很差,所以胡琏不得不在打仗的时候小心谨慎。
他是个非常狡猾的人,在宿北战役的时候,胡琏和戴之奇是一路。本来两人是一路,两支部队之间应该互帮互助,胡琏和戴之奇也该相互照应。
但胡琏不,他在前进的时候并没有按照计划全速前进,而是一路上小心谨慎,瞻前顾后,这让戴之奇看不起他,觉得他胆小。
胡琏对此毫不在意,反而放任戴之奇全速前进。最后的结果就是,戴之奇碰上了埋伏的华野,被包围后等不到援军,最终葬送了性命。
而当时胡琏离他非常近,总部也一直给他发消息让他救戴之奇。但胡琏很谨慎,他先观察了我军的进攻,判断自己不敌,所以拒绝支援。
后来上级下命令了,胡琏不得不派出两个旅装装样子。戴之奇给他打电话,他先给戴之奇诉苦,说自己不是不救他,而是损失惨重救不了他。
最终,戴之奇自知逃跑无望,选择以死为国民党尽忠。
屡次逃生
放弃了戴之奇,虽然老蒋在事后骂了他一顿,但他可没觉得自己做错了。按照他自己的想法来说,谁的命都没有他自己的重要。
而且戴之奇之前三番两次看不起他,他觉得对方这是活该。但同时,他也察觉到了这次的对手不同寻常。
虽然他对粟裕有警惕心,但到底还是轻视我军,认为我军打个戴之奇还行,想打他简直是无稽之谈。
1947年7月,胡琏按照上级指示占领南麻之后,一场针对华野的阴谋开始了。他们想要吸引华野主力部队,让华野进攻南麻,然后他们来一个左右夹击。
粟裕不想放弃这个机会,只要我军能在敌人援军到来之前拿下南麻,就可以解决胡琏这个难缠的对手。
于是粟裕调集大军,决心要全歼整编第11师。第11师可是国民党王牌主力,和整编第74师的地位不相上下,歼灭他们对国军是一个重大的打击。
胡琏认为自己有强劲的防御工事,一定不会被轻易攻破的。但真正见识到我军战斗力之后,他之前的嚣张狂妄仿佛都是笑话。
战斗一开始就进行得非常激烈,胡琏引以为傲的防御工事,在我军面前是那么不堪一击。
哪怕他拥有更先进的装备和更强大的火力,但在我军的全力进攻下,也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眼看我军已经将外层防御清除完毕,接下来就是攻打南麻城,将胡琏送上张灵甫的结局了。而胡琏也已经濒临绝望,甚至都开始带着司令部求神拜佛。
就在这个关键时候,我军马上要拿下南麻的时候,突然天降大雨,而且这场雨下了足足七天七夜。
而就是这场大雨救了胡琏,大雨带来了泥石流,让重炮无法拉上前线。雨水浸湿了炸药包,更是让我军无法继续攻城,胡琏因此逃出生天。
黄维步后尘
最后一次从粟裕手上逃出生天,是在淮海战役的时候。淮海战役胡琏原本没参加,但老蒋还是将他从老家接了回来,空投到了战场上。
老蒋的本意,是想让胡琏能改变黄维兵团的命运。毕竟他可是自己钦点的“常胜将军”,就应该有反败为胜的能力。
但老蒋却没想过,要是胡琏自己没能力怎么办?
面对被围困的黄维兵团,除了抓紧时间突围之外,他没有其他的办法。有人说突围谁不会啊,黄维自己也会突围啊!
但黄维就是因为把握不准突围时间,才陷入了这样的绝路。
胡琏来了之后,也想过办法,想要打破我军的封锁,但最后还是无能为力。那他就只能突围,于是他制定了计划,分成三路突围。
胡琏和副官一路,黄维一路,吴绍周自己走一路。当时他们有两辆坦克,胡琏和黄维一人一辆,吴绍周是没有坦克坐的。
胡琏多聪明啊,两辆坦克一新一旧,他直接和黄维说:“学长,您是司令,您来乘坐这辆新的坦克,我带人去坐旧的。”
黄维还在那傻乐呢,觉得这个学弟真的太上道了,对自己实在是太好了。殊不知,这一切都是胡琏的算计,都是胡琏为了自己逃走。
新坦克性能并不稳定,而且没有经过检修很容易出问题。但旧坦克就不一样了,旧坦克都是经过检修的,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
而他为什么要和黄维分开呢?因为他知道黄维是老好人的性格。如果在逃跑的路上,有人哀求黄维带自己走,黄维一定能带就尽量带上了。
但这在胡琏看来是在浪费时间,他走在路上,要是有人敢拦他的车,他直接让人开枪,丝毫不在意士兵的生命。
而且他很狡猾,他选择往我军的方向走,让我军误认为这是被缴获的坦克。最终,他成功逃出生天,黄维和吴绍周一个被俘,一个投降。
胡琏是“常胜将军”这句话,是南麻战役我军退走之后,老蒋亲自说的。因为我军主动退了,老蒋将此视为胡琏的胜利。
黄百韬对此非常不服,认为胡琏就是运气好,要不然早就是粟裕的手下败将了。
事实证明,胡琏能次次逃生并不是他运气好,而是他足够狡诈。别人在前面打的时候,他躲在一边观察情况,确定能胜利才上。
虽然这让他的战绩看起来很好看,但他的合作者往往成了牺牲品。
参考资料
粟裕与胡琏的战场争锋,华小勇,2016年01月28日,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胜利实现华东战区第一个转折的标志,2024年10月04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