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田立云 编辑:冯晓晖
“浔城故事”专栏致力于分享与九江生活见闻相关的散文及纪实类文章。诚挚欢迎原创作者投稿,投稿方式及联系方式详见公众号自动回复。
清代朱野云临摹宋李公麟的《扶杖醉坐图》瑞昌山药炖排骨
世间大美,食色性也。圣人之道,食亦有德,伊尹治大国如烹小鲜;子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喻之学者,岂可囫囵吞枣而不咀英嚼华?琢之磨之,食之学妙,引以为治平修齐。是以圣贤之心观物,物何不善哉!
苏子怀大才秉中庸,而艰苦顿挫,颠沛之间,以食自嘲,性情豁达,千载一士。今人效仿但知其一而不知其二,所谓东坡道人岂浪得虚名。道人于食谓之药也,自神农赤松子而葛洪李时珍,皆言药食同源。东坡道人谪黄州,过庐山题西林、经瑞昌憩山亭,题字崖石,点墨竹叶,消凉暑、饮清泉,考风土,乡人献以肉茯苓、金刚茶,于是徘徊数日,松床消夏,流连夜色,竟歌游冶。其辞曰:
溪上青山三百叠,快马轻衫来一抹。
倚山修竹有人家,横道清泉知我渴。
芒鞋竹杖自轻软,蒲荐松床亦香滑。
夜深风露满中庭,惟见孤萤自开阖。
兴不尽遣,而问郎中康师孟:茯苓土仙是一家,未省腴肉味更嘉?东平郎中康师孟云:“先生谨闻,自筠州逶迤而来,油面人参汤,红颜脂膏饼,葛仙调神羹,金刚固本汁,如何?”
瑞昌山药
云:“物华天宝名不虚传!然,精华何谓?”
对曰:“人之精华在厨艺,物之精华在主治。先生嗜此味,夫此邑瑞昌,土红而沃,阳足水调,其山生灵肉,质性如茯苓,形态似菝葜,兼得二物之美而温甘,独赢众仙之庖以垂怜。赤松、王乔、苦竹、纯阳,隐浔阳而窖此物,捣调松竹,荐于丹炉,是名山药。特产此邑,又冠以瑞昌,非关蓣薯。”
苏子哈哈长赞:“善哉此物,茯竹葜猪。”①
瑞昌山药,自古驰名。《山海经》纪,其产南贩山泽,瑞邑适处云梦泽南少泽之地,青铜之都;与钟鼎同贡馔食之家;庆隆志载,民间旧话;洞学先师朱文公②云:“色像玉、香似花、甜如蜜、味胜羊羹。”《神农本草》列其上品,农家年厨,帝宫御膳,滋补佳肴,得地利人和者,不可或缺。
今逢盛世,万物丰阜,邦祈强泰,人求健安。食疗药补民众需求。于是瑞昌山药,再入国农,标志地理,登记保护。凡需求者可网络搜取,有条件者可常荐筵席。纵不信神仙,且可效朱子。
呜呼,子瞻过有东坡肉,伯雨感事作此记!
长耕于庐山东篱书院 2024.12.20
注解:
①茯竹葜猪:茯苓、竹笋、菝葜(俗名金刚藤及根)、小黑猪。坡公自筠州高安别弟苏子由,与友人东平郎中康师孟、建昌老友李野夫、黄州莫逆陈季常、杨世昌至江州一路赴任黄州,食宿采风,多有题句。
民间传说,士民慕公高逸,沿途洗尘,独有一味常佐珍肴即山药汤汁、羹饼、糕粑、面等从不缺席,美不胜收。坡公自郎中康师孟、李野夫、陈季常等推美中得知,所谓茯苓、菝葜、金刚仙丹,皆是瑞昌山药,配以猪肉或鸭肉或鸡肉或鱼肉或米面,俱得至真美味。
然坡公必非常人,其细品之后说本地黑猪肉所佐本地食材皆美胜一筹,如黑猪肉烧亭子山竹笋,不逊山药烧黑猪肉。至黄州后忆瑞邑山药烧黑猪肉仍梦寐生津,忽一日农家献黑猪肉,坡公大喜,思佐料食材,贬所一无所有,唯农人糯谷稻草扎肉促生灵犀,遂以糯谷稻草、泉水浣洗,在东坡农舍之中发明糯草烧肉,异香诱人,大慰饕餮。民间云,多亏瑞昌山药、亭子山竹笋等食材烧本地黑猪肉,遂有东坡肉。
②洞学朱文公:朱熹教授白鹿洞期间,时飧江州瑞邑诸生讲友所献山药,后有此评。
作者像
【作者简介】
田立云,字伯雨,号龙门居士,笔名长耕。
【编后记】
本篇讲的是瑞昌山药和苏东坡的故事。
在中国民间饮食传说体系中,苏东坡的“出镜率”逊于乾隆。然而,若论美食修养与文化底蕴,乾隆那等“货色”,实在没资格与苏东坡相提并论。
苏东坡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食家。他在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期所创的东坡肉,至今仍是中华饮食文化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