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外网报道,中国有望在2024年超过欧洲,成为俄罗斯管道天然气的最大买家。报道称,基于中国海关数据和俄罗斯经济部的估算价格计算,今年前9个月,俄罗斯天然气巨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向中国出口了237亿立方米天然气,同比增长近40%。该公司在同一时期向其他欧洲客户输送的管道天然气量为225亿立方米。
天然气厂(资料图)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近日,在参加欧亚石油天然气论坛接受媒体采访时,中国驻俄罗斯大使表示,目前俄罗斯天然气经哈萨克斯坦管道对华输送是不现实的。理由也很简单,哈萨克斯坦的油气管道,同时运输着土库曼斯坦、中国塔里木盆地、中西部地区开采的天然气,这条线路已经满载。基于这一现实,大使指出,要想沿着这条线路从俄罗斯向中国输送天然气,那就得再修一条新管道。
此前,中俄规划了两个方案,一条是中俄直通,另一条是过境蒙古。按照原计划,中蒙俄天然气管道应该于2024年动工,并且在2028年完工,但各方并未最终达成一致,导致项目未能如期动工。后来,俄罗斯方面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从哈萨克斯坦过境。按照俄方的规划,途经哈萨克斯坦的这条管道,每年可以输送450亿立方米天然气,向中国输气350亿立方米,另外100亿立方米供应给哈萨克斯坦东北部地区。
天然气管道(资料图)
俄乌冲突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已经丧失在欧洲天然气的主导地位,2023年、2024年累计亏损170亿美元。所以中国为了打破中东、澳大利亚单一的天然气进口渠道,再加上该公司迫切在远东需求新的盈利点,所以早在2014年中俄双方一致就西伯利亚力量2号搞了个原则性的供气协议,但因为双方目前在价格和输气线路上还未达成一致所以一拖再拖。
此前蒙古国之所以对这条中俄天然气二号管道持悲观态度,甚至没有将该项目纳入该国未来5年的经济规划之中,还有一大原因是中俄在天然气价格上迟迟没有敲定。虽然中俄已经有了一条稳定的天然气管道,但在价格问题上,两国还是谈了两年多。如果价格谈不拢,项目也就无法进入实施阶段。俄乌冲突初期,俄罗斯急于弥补失去的欧洲市场,不得不压低能源价格出售,但是如今随着美国主动促成停火协议,俄罗斯反而没那么着急了。
天然气运输(资料图)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能源的命脉只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任何不确定的因素,都必须消除掉,否则吃亏的就是自己。从俄乌冲突就可以知道,不能占据能源供应的主导权,安全的能源供应只能是镜花水月。尤其是像中国这样能源对外依存度很高的国家,更是必须掌握主动权。海上的能源供应我们暂且不谈,单是陆上的能源供应,我们目前就有多条,多多少少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此外,中国目前正通过多元化的能源进口渠道,来保障能源安全,不仅注重来自俄罗斯和中亚的天然气供应,还积极拓展与中东、非洲等地区的能源合作关系。而这种策略也能帮助中方,降低对单一供应源的依赖。在这种情况下,中俄哈管道的建设对中方而言,其实并不是“必选项”。当然,鉴于中俄在能源领域的紧密合作关系,两国依然可以继续探索其他可行方案,以深化能源合作,从而实现真正的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