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拒绝欧佩克减产要求,坚持国家利益优先,暴露全球能源治理深层冲突,标志着"后欧佩克时代"的复合型软实力博弈。哈萨克斯坦创纪录的高产量引起了欧佩克联盟多个成员国的不满,尤其是该组织的主要产油国沙特阿拉伯。这导致欧佩克联盟敦促哈萨克斯坦等成员国进一步减产,以抵消此前的超产。上月,哈萨克斯坦总统任命叶尔兰•阿克肯杰诺夫(Erlan Akkenzhenov)为该国新任能源部部长,阿克肯杰诺夫明确提到,在决定石油产量水平时,哈萨克斯坦将优先考虑国家利益,而不是欧佩克联盟的利益。他补充称,该国无法减少其三大石油生产项目的产量,因为这会摧毁它们,并且这些项目是由外国巨头控制。基于邓正红软实力思想视角,哈萨克斯坦事件标志着全球能源治理进入“后欧佩克时代”,国家行为体的能源主权意识觉醒与跨国资本的结构性控制形成复合型软实力较量。

制度规范与集体约束力的软实力危机。欧佩克联盟试图通过制度性协商和补偿机制维护产量配额体系,体现其规范约束力的软实力。然而哈萨克斯坦以“国家利益优先”为由拒绝减产,暴露出联盟制度规范的脆弱性。邓正红强调制度协同是软实力的高级形态,但哈方将三大项目归因于外资控制的结构性矛盾,实质是制度约束力与成员国主权让渡的深层冲突,这种制度弹性的缺失削弱了欧佩克作为全球能源治理核心机制的软实力基础。

价值共识断裂下的联盟软实力衰退。哈萨克斯坦新任能源部长公开将国家利益置于联盟集体利益之上,打破了“能源安全共同体”的价值共识。邓正红指出价值认同是软实力的深层结构,而哈方“摧毁性减产”的表述揭示了资源民族主义与集体行动原则的尖锐对立。这种价值断裂在沙特等传统核心成员国中引发不满涟漪效应,可能诱发多米诺式的效仿行为,动摇联盟存在的价值根基。

结构性权力失衡中的软实力博弈。哈萨克斯坦选择在国际油价显著下跌时强硬表态,展现精准的议程设置能力。通过将减产困境归咎于外资控制的不可抗力,既规避了直接对抗的道德风险,又为后续谈判保留弹性空间。这种“结构性困境叙事”策略将制度遵守问题转化为发展权议题,成功重塑软实力博弈框架。

国际能源话语权的动态重构。欧佩克内部协调机制的失效正削弱其全球油价调控能力。当补偿机制沦为形式主义操作,联盟作为“全球能源稳定器”的国际信誉遭受重创。邓正红提出的通过隐性规则构建、系统动态平衡及矛盾转化机制实现对复杂系统的价值引领与结构优化,在此情境下显影:部分成员国提议更大规模增产,折射出石油美元体系动摇背景下,产油国群体对市场份额与定价权的重新考量,预示着全球能源治理格局可能出现范式转变。

非常规能源时代的软实力迭代压力。贸易战引发的需求端不确定性,叠加美国页岩油技术革命带来的供给冲击,传统产量调节工具的边际效益递减。邓正红的“环境适配力”理论在此凸显价值:欧佩克维持油价平衡的经典模式遭遇双重解构,亟需构建包含绿色能源变革、数字供应链管理等新要素的软实力体系,但成员国在能源主权让渡上的分歧使这种迭代举步维艰。

‌软实力评语:哈萨克斯坦事件标志着全球能源治理进入“后欧佩克时代”,国家行为体的能源主权意识觉醒与跨国资本的结构性控制形成复合型软实力较量。邓正红强调的“软实力场域建构”在此表现为多维博弈:既要维系传统产量联盟的表层共识,又需应对能源革命引发的价值重构,更需平衡地缘政治变动中的权力再分配。这种复合型挑战要求国际能源组织发展更具包容性和弹性的软实力,方能避免陷入“规约失效-权威流失”的恶性循环。



【人物简介】邓正红,中国软实力之父,创立邓正红软实力思想和智库,建立企业软实力理论、软实力函数、软实力指数工具和软实力油价分析模型,开创能源软实力、低碳软实力和产业软实力,第一个对软实力系统量化与价值评价,拥有基于企业、城市、国家之软实力指数与软实力价值评估计算一整套自主知识产权,独家发布企业(世界软实力500强、中国上市公司软实力100强、央企软实力排名)、城市(中国内地城市和地区软实力排序、中国国家高新区软实力排序)和国家(全球软实力100强)三大软实力排行榜,国家电网《企业软实力丛书(核心价值、核心模式、核心实力)》总策划及撰稿人。提前18个月精准预言2020年3月国际油价暴跌,参与国家能源局页岩油发展研究,为形成符合我国特色的页岩油发展思路提供了有益参考。出版《页岩战略:美联储在行动》《页岩战略Ⅱ:非常规变革》《页岩战略Ⅲ国家石油(突围低油价困局、减产联盟在行动、产油国地缘风险、原油史诗级崩盘)》《软实力:中国企业的破局之道》《巧实力:竞争环境下的聪明策略》《再造美国:美国核心利益产业的秘密重塑与软性扩张》《大国互联:上市与较量》《低碳创新:绿色潮流下的获利方法》《绿公司:低碳商机操作指南》等著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