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洞国:名垂抗日史,魂唱大风歌

前段时间写了篇文章,名为《沈醉:白白坐了十多年牢的军统大特务,明明是起义将领却无人认可》,收到了许多朋友的留言,大意是沈醉的起义是被迫的,他坐牢并不冤枉云云。

这个就见仁见智了,不过,1980年经有关部门调查证实,他的确是在卢汉的起义通电上签字,并亲笔颁布命令要求所有特务停止抵抗,肯定是起义人员无疑,所以,他的身份也由战犯改为起义将领,享受副部级待遇。


江泽民接见沈醉

既然是政府为他平了反,想必肯定比我们这些局外人的认定要慎重得多;相信政府相信党,对此,我坚定地认为,沈醉坐牢是冤枉的。

由此,我想到了另一位被认定为起义的国民党民高级将领,他是黄埔战将中最著名的“老实人”,他坚守长春两个多月,饿死百姓无数也坚决不投降,战斗到最后一刻时,自杀不成后被部下挟持,方才走出了他的指挥部,他叫郑洞国。



同样是预感到即将被围困,那济南的王耀武不仅疏散了城中的百姓,还将被关押的百余名共产党人释放,相比于这郑洞国,不得不佩服老王的睿智。

既然是被挟持,就是说郑洞国根本是不愿意投降的,是违背他意愿的,他曾举枪自杀,但被副官夺下并将枪收了起来,也就是说,他是怀着“成仁”未果的前提下,在手下的人强行簇拥下,方才走出了最后的藏身之所,这怎么看也不能同起义联系在一起。


走出指挥所的郑洞国(中)

但是,他的确是享受了起义将领的待遇,而他又是在逝世后享受两岸共同祭奠的国军高官,另一个享受到这样待遇的,是杜聿明将军,可以说,他们两个人在我党最高层的心目中,是有别于其他战犯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