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清晨的阳光洒在林秀芳褶皱的脸上,她站在熟悉的家门前,手指颤抖地掏出钥匙。

十年,她走遍了祖国的壮丽山河,终于决定回到出发的地方。

"这把钥匙怎么转不动了?"林秀芳皱眉自语道。

就在她疑惑之际,门突然从里面打开了。

六十六岁的林秀芳愣在原地,十年旅途的记忆在脑海中闪过,

却没有一处能解释眼前这让她措手不及的场景。



01

清晨的阳光透过车窗洒在林秀芳的脸上,火车的轰鸣声伴随着微微的震动,像是一首回家的歌谣。窗外的风景从西北的荒漠逐渐变成了江南的水乡,预示着她即将到达目的地——她离开了十年的家。

"阿姨,到站了吗?"对面座位上的年轻女孩抬起头,好奇地问道。

林秀芳从沉思中回过神来,微笑着点点头:"快了,再有半小时就到了。"

"您是回家看亲人吗?"年轻女孩继续问道。

林秀芳的目光望向窗外飞逝的风景,语气中带着些许期待:"是啊,回家。这次不是看看,是准备安定下来了。"

"哇,那您家人一定很高兴。"女孩笑着说。

林秀芳没有回答,只是淡淡地笑了笑。十年前的争吵场景再次浮现在眼前,儿子拍桌而起的样子,儿媳妇冷漠的眼神,孙子无辜的表情……这一切仿佛就在昨天。

十年前,林秀芳刚满56岁便申请了提前退休。当时,她在一家国企工作了近三十年,按部就班,从未有过任何波澜。丈夫在她50岁那年因病去世,留下她一个人孤独地生活。儿子成家后,她便把自己的两居室老房子给了儿子一家,自己搬到单位分的小套一居室里住。

退休那天,单位给她举办了一个简单的欢送会。回到家,她看着空荡荡的房间,突然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空虚。电视里正在播放《中国国家地理》,画面上是壮观的喀纳斯湖,翠绿的湖水,巍峨的雪山,茂密的森林……那一刻,她做了一个决定:去旅行,去看看这个她工作了大半辈子却从未真正看过的世界。

第二天,她便去找儿子商量这件事。

"妈,你开什么玩笑?"儿子林强一脸惊讶,"你一个六十岁的老太太,要一个人去旅行?这不是胡闹吗?"

"我今年才56岁,身体好着呢。"林秀芳不满地说,"我退休金每月三千多,足够我旅行开销了。再说了,我这辈子没出过远门,现在有时间了,为什么不能出去看看?"

儿媳妇王丽在一旁冷笑:"妈,您想得太简单了。现在骗子那么多,您一个人出去,多危险啊。再说了,小洋上小学了,谁来接送?谁来给他做饭?您就不能安安生生在家享清福?"

"我……"林秀芳想说什么,却被儿子打断。

"妈,你听我说,"林强的语气缓和了些,"你这个年纪了,安安稳稳在家多好。要是想散心,周末我们带你去郊区公园转转。全国各地跑,那是年轻人干的事。"

林秀芳看着儿子和儿媳妇的表情,突然感到一阵心酸。他们把她当成了一个无法自理的老人,一个需要被照顾的累赘。可她分明还有大把的精力和时间,她想要的不是在家里当一个带孙子的保姆,而是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我决定了,"林秀芳坚定地说,"我要去旅行,至少要走遍中国的每一个省份。我的退休金足够我用,不会麻烦你们。小洋放学你们可以送去托管班,或者请个保姆都行。"

这番话引起了一场激烈的争吵。最终,林强拍桌而起:"随你吧!你要去就去,别怪我没提醒你,到时候累病了,可别指望我去照顾你!"



就这样,林秀芳带着些许忐忑和更多的决心,踏上了她的旅行之路。出发前,她把自己的退休金卡交给了儿子,说是让他每月取三分之一给自己用于旅行,剩下的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她还写了一份简单的遗嘱,说明如果自己在旅途中有不测,房子和存款都归儿子所有。

第一站,她选择了向往已久的新疆。初春的喀纳斯湖比电视上看到的更加壮观。她加入了一个老年旅行团,跟着导游走过了天山脚下,看过了葡萄沟的阳光,品尝了烤全羊的美味。晚上,在星空下,她第一次感受到了真正的自由和快乐。

"林阿姨,您一个人旅行,家里人不担心吗?"团里一位六十出头的老先生问她。

林秀芳笑了笑:"我儿子很忙,顾不上我。再说了,我这不是好好的吗?人活着,总要为自己活一回。"

从那以后,林秀芳的足迹遍布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她去了西藏,在布达拉宫前感受信仰的力量;她去了云南,被丽江古城的小桥流水所吸引;她去了海南,在椰风海韵中度过了一个温暖的冬天;她去了东北,在雪地里看到了生命的顽强……

每到一个地方,她都会给儿子发一张当地的明信片,简单写几句近况,虽然很少收到回复。每年春节,她都会回家住上几天,给孙子带些各地的特产,陪他过个年。可每次回家,她都感觉自己像个客人,儿媳妇的冷淡态度,儿子的敷衍应付,让她不得不提前结束团聚,继续她的旅程。

时间一晃,十年过去了。林秀芳已经从一个旅行新手变成了经验丰富的"背包客"。她不再跟团,而是自己规划路线,住青年旅社,坐慢火车,用最少的钱看最美的风景。她的皮肤被高原的阳光晒得黝黑,但眼神却比十年前更加明亮有神。

在旅途中,她结交了无数朋友,有年轻的驴友,有同龄的旅伴,甚至还有几位外国朋友。她学会了用智能手机,会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旅行照片和心得,拥有了一批固定的"粉丝"。她的生活,比退休前丰富多彩得多。

在青海湖畔的一家客栈,林秀芳认识了同样热爱旅行的老张。老张比她大三岁,是退休教师,妻子去世后也开始了环游中国的旅程。两人相谈甚欢,发现彼此都走过了祖国的大部分省份,只是路线和时间有所不同。

"林姐,你有没有想过,这么一直旅行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一天晚上,在篝火旁,老张问她。



林秀芳沉默了一会儿,抬头望着满天星斗:"说实话,我也不知道。一开始,我是想走遍中国的每一个省份。现在,这个目标已经实现了,可我却不知道该去哪里了。"

"回家看看呢?"老张问,"你儿子应该很想你吧?"

林秀芳摇摇头:"我每年春节都回去,但待不了几天就走了。家里……已经没有我的位置了。"

"你这次回去,打算待多久?"老张又问。

林秀芳沉思了一会儿:"也许,这次我该安定下来了。毕竟,我已经66岁了,体力大不如前。上次爬黄山,我差点没下来。再说,孙子都上初中了,我这个当奶奶的,好像从来没好好陪过他。"

老张点点头:"我明白。人终归是要有个家的。你走了这么多地方,最后还是会想念自己的家。"

"是啊,"林秀芳望着远方,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家,永远是最温暖的地方。"

第二天早上,林秀芳收拾好行李,向老张道别。

"林姐,有空常联系。"老张递给她一张纸条,"这是我的地址和电话,你要是在家待烦了,随时可以来找我,我们一起去看看还没去过的地方。"

林秀芳笑着接过纸条:"好啊,到时候我们可以一起去看看台湾和港澳。"

就这样,带着十年旅行的回忆和对家的期盼,林秀芳踏上了返乡的火车。她不知道等待她的会是怎样的重聚,但她相信,家人之间的羁绊不会因为时间和距离而消失。

02

火车缓缓驶入熟悉的城市,林秀芳的心跳不由得加快了。十年了,除了每年短暂的春节团聚,她已经很少在这座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城市停留。出站口的人群熙熙攘攘,有人举着接站牌,有人拖着行李箱匆匆离去,还有人激动地拥抱在一起。

林秀芳站在人群中环顾四周,没有人来接她,这在她的意料之中。她没有提前告诉儿子自己回来的确切时间,想给他们一个惊喜。再说,多年来她已经习惯了独自出行,拖着一个小行李箱,背着一个双肩包,她完全可以自己回家。

她搭上了开往老城区的公交车,透过车窗看着街景,心中涌起一股熟悉又陌生的感觉。城市变化很大,新建了许多高楼大厦,原来的一些老建筑已经消失不见。但是,街道的走向,树木的轮廓,还有那些标志性的建筑,一切都在诉说着这里是她的故乡。

"前面到富民路了。"公交车的广播提示着。

林秀芳赶紧按下下车铃,拎着行李走下了车。富民路是她家所在的街道,她的小套一居室就在富民路76号的一栋老式居民楼里。

走在熟悉的街道上,林秀芳不禁加快了脚步。街角的便利店还在,只是换了名字;小区门口的理发店老板娘换成了一个年轻姑娘;小区的大门也焕然一新,从原来的简易铁门变成了带门禁的电动门。

她站在门禁前,一时不知如何进入。十年前,这里还没有这种高科技设备。

"您是要进去吗?"身后传来一个年轻人的声音。

林秀芳回头,看到一个约莫三十岁上下的男子,手里提着几袋菜。

"是的,我是这个小区的住户,但是好久没回来了,不知道怎么开门。"林秀芳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年轻人友善地笑了笑:"没关系,我来帮您。"他掏出一张卡在感应区划了一下,大门便缓缓打开了。

"谢谢你,小伙子。"林秀芳感激地说。

"不客气,阿姨。您是回来看亲戚的吗?"年轻人随口问道。

"不,我是回自己家。我在这儿住了很多年,只是这几年出去旅游了。"林秀芳解释道。

年轻人点点头:"哦,那挺好的。现在很多老年人都喜欢出去旅游,我妈也整天吵着要去西藏。"

两人边走边聊,很快就到了林秀芳所住的单元楼前。告别了热心的年轻人,林秀芳深吸一口气,走进了楼道。熟悉的楼梯,熟悉的墙壁,熟悉的邻居家门口摆放的花盆……一切都让她倍感亲切。



来到自己家门前,她从包里翻出钥匙。这把钥匙陪伴她走过了大半个中国,现在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她小心翼翼地将钥匙插入锁孔,却发现钥匙转不动。

"奇怪,钥匙不对?"林秀芳自言自语,又试了几次,钥匙始终无法转动。

正在她困惑之际,门突然从里面打开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