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建轩 记者 顾潇)扬州一名90后女子欠下了巨额债务,为了还债她竟想到了用金包银饰品冒充黄金进行典当的歪点子。为了取得典当行老板的信任,该女子租来豪车,将自己包装成成功人士。在三个月时间里该女子典当了12次,非法获利300余万元。近日,该女子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并处罚金20万元。

2024年2月,一名姓陈的女子开着豪车,来到姜女士在扬州高邮开的寄卖行,声称要典当抵押一些黄金饰品。“第一次是一条项链、两只手镯,按照克重抵押金额是86000元。”据姜女士介绍,按照行规,寄卖行对于典当的黄金不会进行破坏性检验,毕竟客户后期要赎回。因此,她只对黄金表面采取了简单的火烧检测,并未发现异常,她便将8万多元抵押款打给了陈某,对方也支付了4000多元的“管理费”。

仅仅过了两天,陈某再次上门典当黄金。“我问她为什么要抵押黄金,她说生意不好做,需要资金周转,只好把家里的黄金首饰拿出来救急,等情况好一些再将这些黄金赎回。”姜女士说。

陈某开豪车,一副家底殷实的作派,让姜女士放松了警惕。只要有“货”来,她都照收不误。直到有一次,陈某带着大量的黄金首饰来典当,事后同行的一句提醒,让姜女士顿感不妙。“一次性典当了17只金手镯、3条项链和一条手链,抵押金额大概是55万元。交易成功之后同行就提醒我,让我留点心,别让人家给骗了。我就把其中一个金手镯剪开,发现里面根本不是真金,是银子的。然后我又挑了几样饰品剪开,发现全部都是金包银。”姜女士越想越气,于是报了警。公安机关接警后,立刻将涉案饰品扣押,并依法传唤了当事人陈某,到案后她竹筒倒豆子,供述了整个犯罪过程。

陈某是一名90后,据她交代,由于欠了很多债务,没办法偿还,便萌生了用“金包银”冒充真黄金骗取高额抵押款的念头。陈某专门到盐城一个卖金包银饰品的商铺,以每克150元的价格,分多次购得总计7200余克的金包银饰品进行典当。

为了骗取被害人的信任,陈某租来豪车,声称自己在南京等地有一些农庄等固定资产,将自己包装成成功人士,在寄押典当时,通常会提到这些“黄金饰品”会在几个月内赎回,所以寄卖行不会实施破坏性检测,这样也避免了事情败露。

经查,2024年2月至5月,陈某用“金包银”饰品充当真黄金饰品寄押典当达12次,非法获利300余万元。近日,当地检察院对陈某提起公诉,法院审理认为,陈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骗取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已经构成诈骗罪。最终,陈某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并处罚金20万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