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声明:本故事根据资料改编,人物、时间、地点、情节、配图均为虚构,与现实无关,本文旨在宣扬正义,杜绝犯罪发生,并无不良导向,请理性阅读!
“不管多远,我都等你。”
李云旭带着冯雪梅的这句话,离开了乡下,回到了天津。
可一晃过去了几十年,李云旭始终没有兑现这份承诺。
直到医院组织义诊,他又回到了这个熟悉的地方……
01
1969年初春,山风料峭,天津城东的李家小院里,二十岁的李云旭站在父亲面前,脸上写满了失望和愤怒。
"爸,咱们李家行医百年,向来医德医术并重。凭什么那个连草药都分不清的王主任的侄子能得到镇上卫生院的名额?"李云旭愤愤不平地说,声音几乎有些颤抖。
李老先生叹了口气,眼中满是无奈。
"云旭啊,这世道就是这样。人家有关系,咱们只有医术。现在卫生院的名额已定,咱们也没处申冤去。"
李家祖上五代行医,积累了丰富的中医经验和药方,在当地小有名气。
李云旭从小耳濡目染,十五岁便能辨识数百种药材,帮父亲抓药配方。
他原本以为凭借自己的医术和家学渊源,镇上卫生院公开招聘的名额非他莫属。
然而现实给了他一记重拳——那个位置被镇长的侄子得去了,一个连常见病都看不好的草包医生。
晚饭时分,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气氛沉闷。
母亲忧心忡忡地看着儿子,轻声问道:"云旭,你真的下定决心要去山西下乡?"
李云旭放下筷子,坚定地点了点头。
"妈,我已经报名了。与其在这里看着不公,不如响应号召,去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说不定,那里的人更需要一个真正的医生。"
其实,李云旭心里很清楚,下乡并非他的本意。
但在当前的形势下,一个没有工作的城市青年,除了响应国家号召,别无选择。
他年少时的梦想是考上医学院,成为一名真正的医生,继承家族的衣钵。
可文化大革命的到来打乱了一切。
大学停止招生,高考被取消,无数像他这样的年轻人被送往农村,开始新的生活。
临行前一晚,李云旭坐在油灯下,翻看祖父留下的医书。
这些泛黄的纸页上记载着家传的医术和心得,是他最珍贵的财富。
他小心翼翼地将几本最重要的医书和一些简单的医疗器械装进行囊,决定带到乡下去。
"也许,在那片陌生的土地上,我的医术能帮到一些人。"他自言自语道,试图给自己一些安慰。
第二天清晨,李家小院里充满了离别的愁绪。
母亲红着眼睛为儿子收拾行李,父亲则默默地写了一封推荐信,希望能对儿子有所帮助。
李云旭抱了抱父母,强忍泪水。"爸,妈,你们保重。等安顿下来,我会写信回来的。"
带着对未知命运的恐惧和对家乡的不舍,李云旭踏上了南下的列车。
旅途漫长而艰辛。
先是坐了两天的火车,然后转乘拖拉机,最后还得步行十几里山路。
当李云旭终于到达目的地——山西某个偏远山村时,已经是筋疲力尽了。
村子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几十户农家依山而建,炊烟袅袅。
放眼望去,田地层层叠叠,如同梯田一般蜿蜒至山脚。
这里的景色本该令人心旷神怡,但此刻的李云旭无心欣赏,他只感到一阵深深的失落和孤独,仿佛被整个世界抛弃了一般。
当地村支书早已接到通知,知道有个天津来的知青要到村里。
李云旭拖着疲惫的身躯走进村部,递上自己的介绍信。
02
李云旭被安排住在村东头的一间简陋土屋里,尽管条件艰苦,但好在有遮风挡雨的地方。
正当他放下行李,一个身影出现在门口。
那是个二十岁左右的姑娘,皮肤被太阳晒得有些黑,但眼睛明亮,笑容温暖。
她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米汤和几个玉米饼子,笑意盈盈地走了进来。
"李知青,你好!我叫冯雪梅,是村里的民办教师。村支书让我来照顾你一下,你肯定饿了吧?先喝点米汤垫垫肚子。"冯雪梅的声音清脆悦耳,带着浓浓的山西口音。
李云旭勉强点了点头,接过碗,小口啜饮着。
他的心思并不在食物上,只是机械地进食,偶尔应和两句。
冯雪梅似乎察觉到了他的情绪,也不多言,只是安静地坐在一旁,时不时地为他添些米汤。
待李云旭吃完,她收拾好碗筷,轻声说道:"李知青,村里的生活虽然苦了点,但人都很淳朴。你先休息吧,明天我带你熟悉一下村里的环境。"
接下来的日子,李云旭被安排在生产队参加劳动,每天都很劳累。
一到晚上,他躺在硬板床上,就开始思念父母,想念那间小小的中药铺,更想念那个有机会成为医生的梦想。
一天傍晚,李云旭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住处,看见冯雪梅已经在那里等他了。
她见他回来,立刻站起身,脸上带着笑容。
"李知青,我明天想带你去山上转转,那里风景很美,还有许多野花野草,你要不要去?"她邀请道,眼睛里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李云旭本想拒绝,但看到冯雪梅真诚的眼神,不忍心让她失望,便勉强点了点头。"好吧,明天早上去。"
第二天清晨,冯雪梅准时出现在李云旭的门前。
李云旭随手拿了本医书,跟着她出了门,他们沿着小路,缓缓爬上山坡。
初夏的阳光洒在草地上,微风吹拂,带来阵阵花香。
"李知青,你看那边!那片紫色的花是什么?很漂亮吧?"冯雪梅指着路边一丛开着紫色小花的植物问道。
李云旭随意瞥了一眼,突然眼前一亮,立刻凑上前去。
"这是紫草!中药里常用的一种药材,主要用于活血凉血,治疗热毒疮疡!"他兴奋地说,声音中带着专业人士的自信。
冯雪梅惊讶地看着他:"你懂中药?"
李云旭点点头,眼中闪烁着光芒。
"我家是中医世家,我从小就学习辨认草药。"他说着,目光开始在周围的植被中搜寻。
很快,他又发现了几种常见的药材——甘草、黄芩、柴胡......
他的脚步越来越快,眼睛像雷达一样扫描着地面上的每一株植物。
"这里简直是个天然药库!"李云旭惊叹道,手中已经攥着几种刚摘下来的草药,"这些在城里都很难买到新鲜的,没想到这山上随处可见!"
他转向冯雪梅,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雪梅,你知道村里哪些人有慢性病吗?或者有没有人需要医疗帮助的?"
冯雪梅笑了,点点头。"有啊,村东头的张大爷一直受风湿病困扰,村西的李婶前段时间又犯胃病了。其实村里很多人都有这样那样的小毛病,但村里没有医生,大家都扛着。"
李云旭沉思片刻,突然下定了决心。
"那好,从今天开始,我要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为村里人看病。草药就在山上采集,不需要什么成本。"
冯雪梅惊喜地看着他,眼中满是赞许。"真的吗?那太好了!村里人一定会很感激你的!"
从那天起,李云旭仿佛变了一个人。
白天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晚上和休息日则钻研医术,上山采药,为村民看病。
他的医术很快在村里传开,不仅本村的人,连附近几个村的村民也常常来找他看病。
冯雪梅成了他最得力的助手,她帮他收集药材,整理药方,有时还帮忙熬药。
两人朝夕相处,渐渐地,李云旭发现自己越来越离不开这个质朴善良的姑娘了。
03
夏去秋来,山村的树叶渐渐染上金黄色,李云旭和冯雪梅的感情也在不知不觉中深厚起来。
一个月色皎洁的夜晚,两人坐在村口的老槐树下,静静地欣赏着满天繁星。
李云旭望着身旁的冯雪梅,心中涌起一股温暖。
月光下,冯雪梅的侧脸显得格外柔和,李云旭不由得伸手握住了她的手。"雪梅,我想一辈子留在这里,和你在一起。"
冯雪梅的脸一下子红了,低下头不敢看他,但她的手却紧紧地握着他的。
这个无声的动作,胜过千言万语,是对他表白的最好回应。
从那天起,两人便正式在一起了。
李云旭开始构思两人的未来:他可以在村里开个小诊所,冯雪梅继续教书,两人共同努力,为山村带来一些改变。
这个简单的梦想,给了他无限的力量和希望。
李云旭兴奋地写信回家,向父母介绍了冯雪梅,表达了自己想在山村定居的想法。
可等待了近一个月,却迟迟没有收到回信,这让他和冯雪梅都感到有些不安。
一天清晨,村里的通信员急匆匆地跑来找李云旭,手里拿着一封加急电报。
"李知青,你爸病重,让你赶紧回家!"
李云旭接过电报,脸色瞬间变得苍白。
电报上的内容很简短:父亲突发重病,情况危急,速回。落款是母亲的名字。
冯雪梅站在一旁,担忧地看着他。"云旭,你得赶紧回去。"
李云旭点点头,立刻开始收拾行李。
临行前的那个晚上,两人在李云旭的小屋里,紧紧相拥。
在彼此的温度和呼吸中,两人许下了最真挚的承诺。
李云旭抚摸着冯雪梅的脸,眼中满是坚定:"雪梅,我会回来的,一定会回来娶你。无论发生什么,你都要等我。"
冯雪梅点点头,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我会等你,无论多久。"
可当他匆匆赶回天津家中时,却发现父亲安然无恙,正在院子里修剪花草。
看到儿子惊讶的表情,父亲叹了口气,放下剪刀。
"云旭,对不起。我和你妈骗了你。"父亲歉疚地说,"我们只是想让你回来,不想你在那个穷山村里耽误青春。"
李云旭的心一下子沉到了谷底,被欺骗,被操控,愤怒和失望交织在一起。
"爸,我已经决定了要在那里生活,我喜欢那里的生活,更喜欢那里的一个人。"
父亲和母亲对视一眼,无奈地摇摇头。
"云旭,国家马上要恢复高考了,这是你一直的梦想啊。如果你考上医学院,就能光明正大地做一名医生,继承家业。那个山村姑娘,不适合你。"
高考恢复?医学院?这确实是他曾经最大的梦想。
但现在,他的心中已经装下了冯雪梅,装下了那个小山村。
接下来的日子,李云旭陷入了痛苦的挣扎中。
最终,在各种压力和诱惑下,李云旭选择了参加高考。
他告诉自己,只要考上医学院,几年后他就能以正式医生的身份回到山村,给冯雪梅一个更好的未来。
于是,他给冯雪梅写了一封长信,解释了自己的决定和心情,承诺学业完成后一定回去娶她。
高考那天,李云旭发挥出色,如愿以偿地被北京医学院录取。
当录取通知书送到家中时,全家人都欣喜若狂,只有他自己,心中却充满了对冯雪梅的愧疚和思念。
04
一转眼,就这么过去了三十年。
李云旭已经从一名医学院学生成长为了知名的中医专家,在天津市中医院担任副院长。
他的生活表面上看起来很成功:事业有成,家庭和睦,儿子也已经大学毕业。
可只有他自己知道,心中有一个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那就是对冯雪梅的思念和愧疚。
当年他进入医学院后,曾多次给冯雪梅写信,但都如石沉大海,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毕业后工作稳定,他甚至想过回山村看看,但当时他已经和相亲认识的妻子结婚,有了自己的家庭。
他不知道该以什么身份面对冯雪梅,也担心重逢会揭开两人心中的伤疤。
就这样,思念和愧疚一直埋在心底,成为他生命中不可触碰的禁区。
这一天,天津市中医院的会议室里,院长正在宣布一项特殊任务。
"为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边远地区医疗事业,我院将组织一支医疗队,前往山西某些偏远山区进行为期两周的义诊活动。"
院长扫视了一圈,继续道,"需要几位经验丰富的医生带队,有谁愿意报名?"
听到"山西"两个字,李云旭的心猛地跳了一下。
他立刻抬手:"我愿意去。"
回到家中,李云旭将此事告诉了妻子。
"这么多年了,你心里一直放不下那个地方,不如去看看,也算了结一段心事。"妻子温和地说,她很了解丈夫的心结,虽然他从未明确提起过那个女孩,但从他偶尔的梦呓和神情中,她猜到了一些。
义诊队伍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当熟悉的山路再次出现在眼前时,李云旭的心情复杂至极。
三十年前,他是懵懂无知的年轻人,带着对未来的不安和恐惧来到这里;而今天,他是功成名就的专家,带着满腔的医术和对过去的思念重返故地。
村子变化很大,但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条水。
新建的村委会大楼代替了当年简陋的村部,水泥路取代了泥泞的小道,村民们的房子也从土坯房变成了砖瓦房。
义诊活动在村委会前的广场上进行。
从早上开始,就有许多村民排队等候。
李云旭全神贯注地为每一位患者诊治,同时,他的目光不时地在人群中搜寻,希望能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
"大夫,我媳妇儿带着孩子也要来看病,可她走得慢,能不能等她一会儿?"一位年轻农民恳切地问道。
李云旭点点头:"没问题,让她来吧。"
眼看着太阳已经西斜,义诊即将结束,李云旭的心中涌起一阵失落。
也许,冯雪梅早就离开了这个村子,或者...他不敢往下想。
就在收拾医疗器械准备离开时,他听到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大夫,对不起,来晚了。我儿子一直发热不退,能不能请您看一下?"一个年轻女子的声音传来。
李云旭抬起头,站在他面前的是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年轻女子,怀里抱着一个发热的小男孩。
但当他看清楚女人五官之时,瞬间呆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