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宣王四十六年(公元前 782 年),宣王驾崩,其子宫湦继位,是为周幽王。周幽王即位后,整日沉湎于酒色,不理朝政,国家大事皆交予虢石父等奸佞之臣处理。这些人只知阿谀奉承,搜刮民脂民膏,致使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周幽王二年,西周都城镐京及附近的泾河、渭河、洛河一带发生了强烈地震。大地剧烈震动,房屋纷纷倒塌,无数百姓流离失所。与此同时,泾河、渭河、洛河的水源枯竭,河床干裂,岐山也发生了崩塌。如此严重的天灾,预示着西周王朝已陷入风雨飘摇之中。然而,周幽王对此却毫不关心,依旧寻欢作乐,仿佛这些灾祸与他毫无关系。
这一年,周幽王得到了一位绝世美女 —— 褒姒。褒姒生得眉如远黛,目若秋水,肌肤胜雪,体态轻盈,宛如仙子下凡。周幽王对她一见钟情,从此将其视为掌上明珠,宠爱有加。为了讨褒姒欢心,周幽王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为她修建华丽的宫殿,搜罗天下奇珍异宝。但褒姒却仿佛天生不爱笑,整日眉头紧锁,面容冷淡。周幽王用尽了各种办法,如献上珍稀古玩、表演滑稽杂耍、演奏动听音乐,却始终无法博得她的一丝笑容。
褒姒的身世颇为神秘。相传,在宣王时期,后宫中有一个小女童,偶然间遇到了一条神龙。神龙留下唾液后离去,唾液化为一只黑色蜥蜴。女童在及笄之年,竟莫名其妙地怀孕了。她因恐惧而将生下的婴孩抛弃在路边。后来,一对乡野夫妇路过,见婴孩可怜,便将其收留,并带到了褒国抚养。这个婴孩便是褒姒。长大后的褒姒出落得亭亭玉立,美貌之名传遍了褒国。后来,褒国有人得罪了周朝,为了赎罪,便将褒姒献给了周幽王。
随着时间的推移,褒姒为周幽王生下了儿子伯服。周幽王对伯服宠爱至极,甚至产生了废除王后申后和太子宜臼,改立褒姒为王后、伯服为太子的想法。王后申后是申国国君申侯的女儿,太子宜臼生性善良,品行端正,深得百姓和大臣们的爱戴。但周幽王心意已决,不顾大臣们的强烈反对,毅然废除了申后和太子宜臼,将褒姒立为王后,伯服立为太子。这一行为引起了轩然大波,许多大臣纷纷上书劝谏,然而周幽王却一概不听,依旧我行我素。申后和宜臼被迫逃离镐京,前往申国寻求庇护。
周幽王为了逗褒姒发笑,可谓绞尽脑汁。一天,虢石父向周幽王献上一计:“大王,如今犬戎时常侵扰我国边境,为防其突袭,在骊山一带设有烽火台。烽火台乃军事报警之重要设施,一旦有敌军来袭,点燃烽火,诸侯们见此便会即刻起兵前来救援。大王可命人点燃烽火,诸侯们匆忙赶来,却发现并无战事,那时褒姒看到诸侯们狼狈的样子,说不定就会笑了。” 周幽王听后,拍手称妙,觉得此计甚为有趣,便决定一试。
于是,周幽王带着褒姒来到骊山烽火台。他下令点燃烽火,刹那间,滚滚浓烟直冲云霄。附近的诸侯们看到烽火燃起,以为犬戎来袭,京城告急,纷纷率领军队,日夜兼程,马不停蹄地赶往镐京救援。一时间,各条道路上尘土飞扬,马蹄声、喊杀声交织在一起。诸侯们心急如焚,生怕京城有失,然而当他们赶到骊山脚下时,却发现这里一片祥和,根本没有敌军的影子,只有周幽王和褒姒在高台上饮酒作乐。诸侯们面面相觑,一脸茫然,不知发生了何事。
周幽王看到诸侯们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一脸困惑的样子,不禁哈哈大笑起来。他对着诸侯们喊道:“各位辛苦了,并无战事,只是寡人想与王后在此游玩,觉得无趣,便点燃烽火,逗你们前来一乐。” 诸侯们听后,又气又恼,但君命难违,只能敢怒不敢言,纷纷率领军队悻悻而归。褒姒看到平日威风凛凛的诸侯们如今被耍得团团转,一脸无奈的模样,觉得十分滑稽,终于忍不住露出了笑容。周幽王见褒姒笑了,心中大喜,觉得这一切都值了。此后,周幽王为了再次看到褒姒的笑容,又多次点燃烽火,戏弄诸侯。诸侯们起初虽有怨言,但也只能遵从王命。然而,次数多了,诸侯们渐渐对烽火失去了信任,不再相信周幽王会真的有危险。
周幽王的种种倒行逆施,不仅让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也让诸侯们对他的统治感到不满和失望。申侯得知女儿申后和外孙宜臼被废,心中怒火中烧。他联合缯国以及西夷犬戎,决定起兵讨伐周幽王,为女儿和外孙讨回公道。犬戎早就对周朝的富庶垂涎三尺,如今有了申侯的邀请,自然欣然应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