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天啊,这么冷的天,谁这么狠心把孩子丢在这里?"
周明远看着纸箱中啼哭的女婴,心中涌起莫名的责任感。
两年后,他又在桥洞下收养了第二个被遗弃的女婴。
就这样,这个孤独的单身汉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
"你永远是我们最好的爸爸。"十六年后,
当一对陌生夫妇突然出现,声称是女儿的亲生父母时,小女儿坚定地说道。
01
江西省赣州市下辖的星村镇,是一个被群山环抱的小镇。镇上的居民大多以务农为生,也有少数人在镇上开设小店或做些手工活计维持生计。周明远就是镇上为数不多的修理工之一,他的小修理铺开在镇中心不远的一条小巷里,专修自行车、电风扇、收音机等小电器。
这天是2005年的腊月二十七,北风呼啸,寒气逼人。周明远修完最后一台电视机,拉下卷帘门,准备回家。此时已是晚上八点多,街上行人寥寥,商铺大多已关门,只有零星几家还亮着灯。
周明远今年已经35岁,依然单身一人。在这个注重传宗接代的小镇上,他这样的"大龄剩男"并不多见。不是他不想成家,而是家境贫寒,加上相貌平平,很少有人愿意把女儿嫁给他。久而久之,他也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
回家的路上,周明远习惯性地绕道镇边的小河边走。冬天的河水结了一层薄冰,月光照在冰面上,泛着微微的银光。正当他沉浸在这难得的宁静中时,一阵微弱的啼哭声打破了寂静。
"谁在那儿?"周明远警觉地问道,声音在空旷的河边显得格外响亮。
啼哭声仍在继续,似乎来自不远处的一片灌木丛。周明远循声走去,借着月光,他看到灌木丛旁放着一个纸箱。走近一看,他惊呆了——箱子里裹着一床薄被,被子里是一个襁褓中的婴儿,正哭得脸蛋通红。
周明远慌了手脚。他环顾四周,希望能找到婴儿的父母,但四下无人,只有呼啸的北风作伴。
"天啊,这么冷的天,谁这么狠心把孩子丢在这里?"他自言自语道,小心翼翼地抱起婴儿。婴儿似乎感受到了温暖,哭声渐渐小了下来。
箱子里还有一张纸条:"家境贫寒,无力抚养,望好心人收养。女,出生20天。"字迹潦草,似乎是匆忙间写下的。
周明远不知所措,抱着婴儿站在寒风中,脑子里一片混乱。他想到了报警,但又担心警察会把孩子送到福利院,不知道那里条件如何。他又想到了镇上唯一的诊所,但这么晚了,诊所肯定关门了。
就在他犹豫不决时,婴儿在他怀里蠕动了一下,小小的手抓住了他的手指。那一刻,周明远心里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感觉。这个被遗弃的小生命,如此脆弱,如此需要保护。
"我带你回家吧,至少今晚先照顾你。"周明远轻声对婴儿说,随即转身向家走去。
周明远的家是一间祖传的老屋,两室一厅,虽然简陋,但收拾得干干净净。他小心地把婴儿放在床上,然后翻箱倒柜找出一条干净的毛巾,把婴儿身上的被子换下来。
"你一定饿了吧?"周明远看着婴儿,突然意识到自己家里什么婴儿食品都没有。
这时,邻居王大妈正好经过他家门口。王大妈是个热心肠的老人,见到周明远家里亮着灯,便敲了敲门。
"明远啊,这么晚了还没睡?"王大妈问道。
周明远犹豫了一下,还是打开了门。他知道自己一个单身男子抱回一个婴儿会引起多少闲言碎语,但现在他真的需要帮助。
"王大妈,您来得正好。我...我在河边捡到了一个弃婴,不知道该怎么办。"周明远指了指床上的婴儿。
王大妈惊讶地走进屋,看了看床上的婴儿,又看了看周明远:"你打算怎么办?报警吗?"
"我还没决定。这孩子才出生二十多天,这么冷的天,我不忍心把她送到派出所去。您能帮我看看她吗?"
王大妈是镇上有名的"老娘舅",养过六个孩子,经验丰富。她检查了婴儿的情况,说道:"孩子看起来挺健康的,就是有点饿了。你需要奶粉和奶瓶,我家还有我小孙女剩下的,我去给你拿些来。"
在王大妈的帮助下,周明远总算给婴儿喂了奶。看着小生命在自己怀里安然入睡,周明远心中有了决定。
第二天一早,周明远抱着婴儿去了派出所。他如实向警察讲述了昨晚的经过。警察做了记录,并告诉他如果没有人认领孩子,按照程序应该送到福利院。
"如果...如果我想收养她呢?"周明远犹豫地问道。
警察上下打量了他一番:"你?单身男子收养女婴?这不太合适吧。而且收养手续很复杂,你得证明自己有能力抚养孩子。"
周明远坚定地说:"我有稳定的工作,有自己的房子,虽然不富裕,但养活一个孩子没问题。我知道单身男子收养女孩不常见,但我保证会好好对她的。"
经过一番周折,在王大妈等邻居的作证下,周明远终于获得了临时监护权。随后的几个月里,他跑遍了各个部门办理收养手续,最终合法地成为了这个女婴的养父。
他给女婴取名叫周小暖,希望她的生活能像名字一样,永远温暖。
从此,周明远的生活彻底改变了。他每天早早起床,给小暖准备奶粉,然后把她带到修理铺,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她。虽然辛苦,但每次看到小暖甜甜的笑容,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
镇上的人起初对周明远的行为议论纷纷,但随着时间推移,看到他对小暖的悉心照顾,大家也都接受了这对特殊的父女。
小暖渐渐长大,牙牙学语时,她的第一个词就是"爸爸"。听到这个称呼,周明远激动得眼眶湿润。他从未想过,自己也有一天会成为一个父亲。
2007年夏天的一个雨夜,周明远骑车经过镇上的老桥时,又一次听到了婴儿的啼哭声。这一次,是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女婴被遗弃在桥洞下,旁边放着一张纸条:"无力抚养,望好心人收留。"
看着这个和小暖当年处境相似的婴儿,周明远没有丝毫犹豫。他抱起婴儿,直接去了派出所。这一次,由于他已经成功抚养小暖两年,收养手续比上次顺利多了。
他给第二个女儿取名周小慧,希望她将来聪明伶俐。小暖对突然多出来的妹妹充满了好奇和喜爱,总是吵着要抱抱她。周明远看着两个女儿,心中满是幸福和责任感。
就这样,这个曾经孤独的单身汉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父女三人之间的感情却日渐深厚。
周明远为了给女儿们更好的生活,工作更加努力。白天在修理铺修理电器,晚上接些临时工打零工。尽管如此,他从不抱怨生活的艰辛,因为每天回家看到两个女儿欢快的笑脸,就是他最大的幸福。
小暖天性乖巧,从小就懂事得让人心疼。她四岁时就学会了帮爸爸照顾妹妹,五岁开始会简单地做饭。每次周明远工作回来,她总会端上一杯热茶,稚嫩地说:"爸爸,喝水。"
小慧则活泼好动,充满好奇心。她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问不完的问题,给这个小家带来无尽的欢笑。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周明远的两鬓开始泛白,但他的眼神却越来越柔和。在他心里,两个女儿是上天给他最好的礼物。
02
时光如水,转眼间十多年过去了。2023年的春天,周明远已经53岁,头发花白,脸上的皱纹也深了。但他的眼神依然坚定而温和,像一潭静水,蕴含着岁月的沉淀。
周小暖已经长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今年刚满18岁,在省城的一所重点大学读大一。她从小学习刻苦,性格沉稳,是老师和同学眼中的好学生。外表上,她继承了周明远的勤恳和踏实,总是安安静静地做事,从不张扬。
小慧今年16岁,正读高一。与姐姐不同,她活泼开朗,思维敏捷,在班上是出了名的"开心果"。虽然学习成绩不如姐姐优异,但她多才多艺,特别擅长画画和唱歌,在学校的艺术节上总能大放异彩。
这天是周末,小暖从大学回来,小慧也没有周末补习班。难得一家三口能聚在一起吃顿饭。周明远特意去镇上最好的菜市场买了女儿们最爱吃的菜,准备做一顿丰盛的晚餐。
"爸,我来帮你切菜。"小暖放下书包,走进厨房,熟练地拿起菜刀。
"我洗碗!"小慧也跟了进来,抢着说道。
周明远笑着摇摇头:"你这丫头,就知道抢轻松的活。"
"爸,你这话可就不对了。"小慧撅起嘴,装作生气的样子,"洗碗可是技术活,要洗得干净又不能打破,多难啊!"
三人在厨房里打闹着,笑声不断。这样的场景,在周家已经是家常便饭。虽然生活并不富裕,但他们的家总是充满欢声笑语。
晚饭后,周明远坐在老旧的沙发上,看着两个女儿收拾餐桌。他心里涌起一阵满足感。这么多年来,尽管生活艰苦,但他从未后悔当初的决定。看着女儿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是他最大的幸福。
"爸,你看这个。"小暖拿出一沓纸递给周明远,"我这学期的奖学金证书和支票。"
周明远接过来,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真棒!我家小暖就是厉害。"他翻看着证书,上面写着"一等奖学金"几个大字。
"爸,你别光夸姐姐。"小慧从书包里拿出一张纸,"你看,这是我在学校艺术节得的奖状,老师说我的画可以送去参加市里的比赛呢!"
周明远摸了摸小女儿的头:"我家两个闺女都是宝贝,爸爸为你们骄傲。"
就在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时候,门外突然响起了敲门声。
"谁啊?这么晚了。"周明远皱了皱眉,起身去开门。
门外站着四个陌生人,两男两女,看上去四五十岁的样子,穿着体面,举止得体。他们向周明远问好,说是想找他谈点事情。
周明远虽然疑惑,但还是礼貌地请他们进屋。小暖和小慧也好奇地看着这几位不速之客。
"周先生,冒昧打扰了。"其中一位男士开口道,"我叫李成,这是我太太张玉。"他指了指身旁的女士,然后又指向另一对夫妇,"这是王建国先生和他太太刘芳。"
周明远点点头,示意他们说明来意。
李成深吸一口气,直视着周明远的眼睛:"周先生,我们今天来,是因为我们相信...周小暖是我和我太太的亲生女儿。"
屋内瞬间安静得可怕。周明远感到一阵眩晕,他下意识地看向小暖,却发现女儿的表情异常平静,只是微微睁大了眼睛。
"王先生和他太太,则是来认领周小慧的。"李成继续说道。
周明远的脑子里嗡嗡作响。他知道养女们总有一天会面临身世的问题,但没想到会是以这种方式。他努力保持冷静,问道:"你们有什么证据?"
李成从包里拿出一个文件夹:"我们已经做了DNA比对,结果显示小暖确实是我们的女儿。"他递上一份报告,上面有专业机构的盖章。
王建国也拿出类似的文件:"我们也有小慧的DNA比对结果。"
周明远接过报告,手微微颤抖。他不是没有想过这一天的到来,但真正面对时,心里还是一片混乱。
"爸,我们看看吧。"小暖轻声说道,接过报告仔细阅读。小慧也凑过来,两姐妹对视一眼,眼神中有种莫名的默契。
周明远看着两个女儿,突然感到一阵无力。他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转向四位来访者:"你们...为什么现在才来认领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