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法治日报消息,原标题:小案不小办让司法温度直抵民心衡阳法院聚焦涉民生小标的案办好群众“心头大事”

□ 本报记者 阮占江

□ 本报通讯员 李晓龙 杨斌

2025年以来,湖南衡阳法院开展“衡法亮剑、执护民生”专项执行行动,聚焦劳动报酬、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损害赔偿、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工伤赔偿等事关民生的小标的执行案件,“铁腕+创新+温情”破解执行难题。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从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了解到,行动期间,全市法院共执结涉民生案件673件,采取司法拘留138人,罚款8人共3.6万元,移送拒执两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16人,限制高消费330人,公告悬赏6件8人,执行到位金额2562.76万元,用实际行动提升群众的司法获得感。

雷霆出击打破“小案难执”

“没想到刷抖音刷到自己成了‘老赖’!”面对衡阳县人民法院干警,刚付清2800元欠款的黄某满脸懊悔。这起借款纠纷标的额虽小,却因被执行人长期失联陷入僵局。执行法官将黄某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后,创新运用抖音平台曝光信息,视频播放量突破50万次,倒逼其主动还款。

南岳区人民法院办理的某农业公司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中,面对企业资金链断裂、场地无法处置的困境,法官打出“预拘留告知书+失信惩戒”组合拳,最终在除夕前促成9.5万元工资全额到位,确保7名农民工安“薪”过年。

小案连着大民生,越是小额案件,越考验执行智慧。为打破以往“小案难执”的困局,衡阳两级法院在专项行动中雷霆出击,突出强调涉民生案件“三优先”机制,即优先立案、优先查控、优先发放案款,并综合运用抖音曝光、凌晨突袭等举措,让“老赖”无所遁形。

刚柔并济激活“执行引擎”

“账户冻结影响企业投标,但主动还款可获信用修复。”在石鼓区人民法院调解室,某建工集团负责人接过自动履行证明书后感慨地说,“这张纸保住了公司重大项目的投标资格。”

原来,石鼓区法院在办理一起6万元货款纠纷案时,发现被告企业正参与重点工程招标,若冻结账户将影响企业商誉、长远发展以及300余名农民工工资发放。执行团队创新运用“惩戒预警+正向激励”机制,既严正告知拒执后果,又出具自动履行证明书助其信用修复,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双赢。

在珠晖区人民法院,一项信用修复举措让19名农民工拿到143万元工资后,企业也重获生机。

衡阳两级法院积极开展信用修复助企行动,主动屏蔽履行完毕企业的失信信息,坚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增强信用惩戒的弹性,对暂时经营困难但配合执行的市场主体,探索“信用惩戒缓冲期”机制,尽量不因信用惩戒等执行措施影响被执行人(企业)正常生产经营。2024年以来,全市法院已帮助171家企业恢复“造血”功能。

司法温度抵达“最后一公里”

“法官,朱×回乡过年了。”耒阳市人民法院执行局接到线索后,连夜驱车26公里,对拒付37万元赔偿款的朱某实施拘留。

在法院调解室内,执行法官摆出医院账单、申请人经济困难证明材料说:“你逃避的是债务,毁掉的是别人的活路。”经过6小时调解,朱某当场支付3万元赔偿款并签下分期还款协议。申请人陈某含泪紧握执行法官的双手,连声道谢。

在衡南县人民法院,一场并案执行让3名农民工同时拿到被拖欠的工资。执行法官通过关联案件排查,发现肖某在3个法院涉案欠薪,遂报请衡阳中院启动跨辖区协同机制,3案合并执行攻坚。并案执行不仅节省司法资源,更让“躲猫猫”的被执行人无处可逃。

在蒸湘区人民法院执行款集中发放现场,刚领到工资的泥瓦工老张,用粗糙的手掌反复摩挲着钞票:“这笔钱我等了3年,法院一个月就追回来了!”

常宁市人民法院结合专项行动加大“终本清仓”力度,经多方摸排,深夜突袭,依法拘留,执结了一起7年未结案件。八旬老人含泪签收9万元案款后,送来写有“秉公执法 执法如山”8个字的锦旗。

类似场景,是衡阳两级法院践行“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理念,让司法温度抵达“最后一公里”的缩影。正如衡阳中院党组书记、院长胡建福所言:“把群众的小案子当作法院的大事情来办,这就是新时代人民法院对‘马锡五审判方式’的传承与发扬。”(阮占江 李晓龙 杨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