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宋阿姨曾引以为豪的是她六十五年纯洁无瑕的生活,直到那张艾滋病阳性的检验单让她崩溃。
"我一辈子从未做过任何出格的事,为什么会是我?"医生指着照片上一个不起眼的细节,揭开了这个残酷的答案。
01
"宋阿姨,您的检查结果有些异常,需要您明天再来一趟医院。"电话那头护士的声音透着一丝异样的谨慎。
宋阿姨站在厨房里,手上还滴着洗菜的水。她刚从菜市场买了新鲜的油菜,准备做顿可口的午饭。
"什么异常?严重吗?"她问道,心里却不太当回事。每年体检,总有这样那样的小问题,无非是血压高了点,或者胆固醇超标。
"具体情况医生会跟您解释,您明天务必来一趟。"护士的语气比平时更加严肃。
宋阿姨放下电话,脑子里闪过一丝不安,但很快被日常琐事冲淡了。她掏出手机,拨通了女儿的号码。
"小云,医院让我明天再去一趟,说是体检结果有异常。"
"什么异常?"电话那头,女儿的声音立刻紧张起来。
"没说,应该不是什么大事。"宋阿姨尽量让自己的声音显得轻松。
"我明天请假陪你去。"小云不容置疑地说。
第二天,宋阿姨和女儿一起来到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护士引导她们进入一间单独的诊室,不是普通的门诊。诊室里,一位戴着眼镜的中年医生正低头翻看文件。
"宋女士,请坐。"医生抬起头,示意母女俩坐下,"我是感染科的李医生。"
"感染科?"宋阿姨皱起眉头,心里的不安感突然加剧。
李医生深吸一口气,"宋阿姨,您的血液检查显示HIV抗体呈阳性,我们需要进一步确认。"
宋阿姨茫然地看着医生,"HIV?那是什么?"
"就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李医生直接说道。
一阵刺耳的嗡鸣充斥了宋阿姨的耳朵,她感到眼前一黑,差点从椅子上滑下来。女儿及时扶住了她。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小云激动地站起来,"我妈妈是个正经人,从来没有做过任何不检点的事,怎么可能得那种病?"
李医生保持着专业的平静,"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不仅仅是性接触,还包括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我们需要查明具体原因,也需要您的配合。"
宋阿姨觉得自己仿佛坠入了一场噩梦。艾滋病,那不是坏人才会得的病吗?那不是年轻人乱来才会染上的病吗?她,一个六十五岁的退休老教师,一个从不拈花惹草的老太太,怎么可能会得艾滋病?
02
宋阿姨的生活本该是平静而规律的。丈夫去世五年后,她一个人住在太原市一套六十多平米的小两居里。退休金加上丈夫留下的一点积蓄,日子过得不紧不松。
每天清晨五点半,她准时起床,简单洗漱后,到小区东南角的空地上跟着大家做半小时广播体操。七点回家吃早饭,然后看看早间新闻,打扫一下房间。中午做个简单的午饭,午休一小时。下午有时去超市采购,有时去附近的老年活动中心跟姐妹们打打麻将,或者下下棋。晚上六点准时回家吃晚饭,吃完散步消食,然后看看电视,九点上床睡觉。
这样的生活,一成不变,乏善可陈,却也安稳舒适。
直到小区里来了一位新住户——赵师傅。
赵师傅比宋阿姨大三岁,是个退休体育老师,妻子早年因病去世,一个人从临汾搬来太原,住在儿子家附近。身材魁梧,精神矍铄,脸上总挂着爽朗的笑容。
他们第一次见面是在小区的广场舞队上。在杨队长的介绍下,赵师傅加入了舞蹈队,成了唯一的男性成员。
"咱们有男伴儿了,跳舞有劲多了!"杨队长笑着说,引得一群大妈阵阵轻笑。
赵师傅跳舞的身姿确实矫健,动作规范有力。跳了一支《最炫民族风》后,他主动来向宋阿姨请教舞步。
"宋老师,听说您以前是学校的文艺骨干,能教教我这个舞步吗?"赵师傅的态度谦逊又真诚。
从那以后,他们经常一起练习舞步,舞后并肩走回家,顺便在小区门口的糖水摊喝碗甜汤,聊聊各自的往事。赵师傅喜欢听宋阿姨讲她教书的故事,宋阿姨则对赵师傅的军旅经历充满好奇。
渐渐地,小区里的人开始善意地打趣他们。
"老赵,人家宋老师今天穿得多漂亮啊,你得请人家吃顿好的。"杨队长总是促狭地调侃。
宋阿姨每次都会红着脸摆手,"别瞎说,我们就是普通朋友。"
赵师傅却笑呵呵地不反驳,有时还会顺势邀请宋阿姨去附近的小饭馆吃饭。
宋阿姨从不认为他们之间有什么特别的关系。六十多岁的人了,早已过了情情爱爱的年纪。即使偶尔,在赵师傅热烈注视的目光中,她会感到一丝心动,也很快将其压下。他们只是相互陪伴的好朋友,填补各自孤独的晚年,仅此而已。
03
宋阿姨开始注意到自己身体不对劲是在去年冬天。
太原的十二月,寒风刺骨。那天练完广场舞,宋阿姨突然感到一阵恶寒,浑身发抖,额头滚烫。赵师傅见状,连忙把自己的围巾解下来披在她肩上,又把她送回了家。
"肯定是跳舞出汗,又吹了风,给冻着了。"宋阿姨安慰自己,吃了两片感冒药就躺下休息。
可第二天,情况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更严重了。她测了体温,三十八度五,头痛得厉害,连起床的力气都没有。女儿闻讯赶来,说什么也要带她去医院。
"就是普通感冒,吃点药就好了,别小题大做。"宋阿姨不想麻烦女儿。
但接下来的一周,她的病情并没有好转。发热反反复复,还出现了腹泻、食欲不振的症状。更糟的是,她发现自己的脖子和腋下似乎有些肿块,摸起来不疼不痒,但确实不正常。
"妈,必须去医院!"小云不容分说,带着宋阿姨去了医院。
医院的急诊室里,值班医生仔细询问了宋阿姨的症状,然后做了常规检查。当医生触摸到她颈部的淋巴结时,眉头微微皱了起来。
"宋阿姨,您这个情况需要做个详细检查,我给您开一些检查单。"医生说着,在电脑上敲了一串代码。
宋阿姨接过检查单,看到上面除了常规的血常规、肝功能等项目外,还有一项名为"传染病四项筛查"。
"这是什么检查?"她好奇地问。
"常规筛查,别担心。"医生简短地回答,已经在招呼下一位病人。
宋阿姨没有多想,按照检查单上的指示,挨个做了检查。验血时,护士抽了好几管血,宋阿姨不禁抱怨:"抽这么多干嘛?我这把老骨头没多少血了。"
护士只是礼貌地笑笑,没有回答。
就在这些检查结果出来后的第三天,医院打来了那个改变她命运的电话。
04
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确认结果很快出来了:宋阿姨确实感染了HIV,CD4剂数仅为三百出头,已经接近艾滋病诊断标准。
当这个结果被郑重宣布时,宋阿姨觉得整个世界都在崩塌。她不敢相信,这样的事情怎么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我这辈子洁身自好,从未做过任何出格的事,为什么会是我?"她痛苦地质问医生,眼泪顺着布满皱纹的脸颊流下。
李医生的态度变得更加温和:"宋阿姨,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很多种,不仅仅是通过性接触。我们需要一起找出您可能的感染途径。这对治疗很重要,也能帮助我们预防更多人受感染。"
接下来的几天里,李医生详细询问了宋阿姨近年来的生活细节:有没有输过血?有没有做过手术?有没有共用过牙刷、剃须刀等个人物品?
宋阿姨一一否认。她身体一向不错,很少生病,更别说手术或输血;至于个人物品,她一个人生活,怎么会与人共用?
"那您的社交圈呢?有没有固定的交往对象?"李医生小心翼翼地问道。
宋阿姨犹豫了一下,想到了赵师傅。"有一位朋友,退休体育老师,我们经常一起跳广场舞。"
"你们的关系是?"李医生追问。
"就是普通朋友,一起跳跳舞,聊聊天,有时候一起吃个饭。"宋阿姨解释道,脸上泛起一丝红晕。
李医生点点头,又问:"您和这位朋友有没有特别亲密的接触?比如共用餐具,或者帮对方处理伤口之类的?"
宋阿姨摇摇头:"没有那种事。我们就是普通朋友,最多就是吃饭时他给我夹菜,或者天冷了他把围巾借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