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河池市宜州区北牙瑶族乡的蔗田里,北斗导航种植机正沿着预设轨迹精准播种,无人机群在蔗海上空喷洒生物药剂,蔗农们正将脱毒种苗植入物联网监测的智慧农田。
作为广西糖料蔗核心产区,宜州区近两年以“稳面积、提质量、强链条”为核心,推动甘蔗种植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2023年全区甘蔗种植面积达26.5万亩,2024年跃升至31.23万亩,两年间增幅达17.8%,糖业综合产值突破35亿元,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
政策引擎激活种植热情。2023年,宜州区启动“耕地保卫三年行动”,通过“清桉还蔗”“清果还蔗”等专项治理,两年累计腾退桉树、柑橘等经济林果地2.1万亩改种甘蔗,其中2024年完成林果地改种1.28万亩,占全年扩种任务的68%。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实施“四补一保”组合拳(种苗、农机、地膜、保险补贴+保底收购),2024年发放补贴资金超3000万元,惠及农户1.5万户,蔗农亩均收益稳定在2600元以上。
订单农业筑牢产销纽带。创新“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广西博庆食品有限公司与189个行政村签订长期订单,通过“保底价+市场浮动”收购机制,企业承诺每吨甘蔗收购价不低于540元,2023/2024榨季蔗农总收入达6.75亿元,同比增长12%。北牙瑶族乡种植大户覃志刚感慨:“以前种果遇黄龙病血本无归,现在改种甘蔗,企业包技术、包收购,200亩地年收入超50万元。”
良种推广突破产能天花板。2023年起,宜州重点推广桂糖44号、桂柳05/136等高糖高产新品种,良种覆盖率从95%提升至98.5%,糖分含量达15.3%,较传统品种提高2.8个百分点。配套脱毒种苗良繁技术,建成年产500万株的脱毒种苗加工厂2家,推动亩产从4.8吨增至5.2吨,核心示范区单产突破8吨。
数字农田重塑生产场景。在北山镇双塘村万亩“双高”基地,生态沟渠与物联网传感器交织成网:墒情监测系统实时传输土壤数据,无人机巡田识别病虫害,水肥一体化设备精准滴灌。2023年该片区甘蔗亩均增产1.1吨,带动176户农户户均增收3.2万元。目前全区已建成智慧蔗田3.2万亩,机械化率提升至68%,人工成本下降40%。
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在广西博庆食品有限公司石别糖厂,甘蔗经过压榨、提纯、结晶,化作“石花”牌白砂糖;蔗渣制成环保纸浆,糖蜜发酵生产高端酒精,滤泥转化为生物有机肥。2024年企业产值达9.69亿元,同比增长46.2%,每吨甘蔗附加值增加380元,资源综合利用率超98%。(林秋妮)
来源:宜州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