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2018年9月21日,江苏新闻报道,江苏高邮湖中,数万斤鱼被“毒”死。
而“毒”死这些鱼的并不是什么入侵物种,也不是什么恶意投毒,而是因为一种人们司空见惯的植物,鸡头米。
在高邮湖中5万多亩的养殖水域中,种植着3万多亩的鸡头米,是当地百姓重要的经济来源,除了鸡头米,湖中也养着很多的鱼虾。
这些养殖区都被不同的承包商承包下来,彼此之间互不干扰,但是鱼塘主却认定是鸡头米“毒”死了自家的鱼,而鸡头米养殖户也并不否认。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鸡头米很多人都比较熟悉,在江南地区是一种可以食用的植物,那么为什么人可以吃,但却能“毒”死鱼虾呢?
«【·鸡头米“毒”死鱼·】»
2018年9月1日,在高邮湖中承包塘口养鱼的刘先生和往常一样来到自家塘口查看,但是却完全没有之前的即将丰收的喜悦。
他家鱼塘里的鱼已经养了两年多,即将上市,但是现在在湖面上却飘着很多的死鱼,而这还只是九牛已买,还有很多死鱼已经沉入塘地看不到了。
根据刘先生的预估,在他的鱼塘里的鱼主要是花鲢、青鱼、鳜鱼等,第一天这些鱼死了有将近两千斤,第二天鱼塘里的鱼几乎全部死亡,损失大约在21万元左右。
那么这些鱼好端端的,为什么会在短短两天的时间里几乎全部死亡呢?
这与8月底的一场大水有分不开的关系,高邮湖因为涨水,刘先生以及附近其他人的鱼塘里都被灌入了“黑水”。
即便涨水之后消退,这些“黑水”也已经进入到了他们的鱼塘里,很快,鱼塘里的鱼就出现了异常的情况。
当地的环保部门也及时对水质进行了监测,发现鱼塘里的水溶解氧只有0.24,而正常数值最起码应该是在5以上。
造成鱼塘里的鱼死亡的原因就是这些“黑水”,那么这些“黑水”又是从何而来呢?
在刘先生的鱼塘附近有着一个数百亩的塘口,里面种植着的正是鸡头米,也就是芡实,而这些“黑水”就来自种植芡实的塘口。
芡实为睡莲科芡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整体构造独特,具有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
芡实的果实为肉质浆果状,外皮坚硬且有刺,内含20到30粒种子,种子球形至椭圆形,成熟后呈白色或淡黄色,种皮坚硬,富含淀粉,是人们食用的部分,种子成熟后沉入水底越冬,第二年萌发。
在种植芡实的塘口中,这里的水散发着难闻的臭味,芡实植株的叶子几乎将整个水面都覆盖住了,密不透风。
芡实的叶片巨大,浮于水面或稍高出水面,直径可达1米以上,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波状,叶面绿色,背面紫红或紫褐色,密布锐利的倒刺,有防御食草动物的功能。
芡实花为两性花,直立于水面或略高于水面,花色多为紫红色或粉紫色,花径可达10厘米,花瓣多轮排列,内藏雌雄蕊,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开花时间通常在夏季,每朵花只开一天,午后凋谢。
芡实的生长周期从每年4到5月开始播种,6到8月为生长期,8月下旬至10月为收获期,整个周期约为150到180天,芡实果实成熟的时候,它们的叶子就会开始腐烂,导致“黑水”更加恶臭。
«——【·芡实种植·】——»
芡实适合生长在气候温暖、光照充足、水质清洁的淡水环境中,原产于中国,在我国分布广泛,长江流域、淮河流域以及江南水乡一带均有种植或野生群落,尤以江苏、浙江、湖北、湖南等地为盛。
尽管芡实具有较高的经济和营养价值,但在部分地区盲目扩大种植范围,尤其是在自然湖泊、水库等开放水域内种植,极有可能引发生态方面的隐忧。
刘先生鱼塘里的鱼之所以死亡也和附近种植的芡实有分不开的关系。
芡实叶片巨大且密集,覆盖水面后会严重影响阳光穿透,抑制水下植物光合作用,导致水体溶氧下降,加速有机质沉积,最终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和黑臭现象。
芡实形成的“绿色天幕”减少了空气与水体之间的氧气交换,尤其在高温天气,夜间水体无光合作用,鱼虾极易因缺氧死亡。
许多鱼类如鲫鱼、草鱼等需在阳光充足、水草丰富的浅水区产卵,而芡实根系密集、水下阴暗,使这些区域不再适合鱼类繁殖。
鱼苗、虾苗初期发育依赖浮游生物和微藻,而芡实遮光影响藻类繁殖,会间接导致幼鱼幼虾缺少食物来源,影响它们的生长发育。
在湖泊、水库中种植芡实,往往需要人工收割、打捞残叶,若管理不善,大量枯死的芡实叶片沉入水底腐烂,将成为污染源,鱼虾将难以存活,水质也将受到污染。
并且芡实很容易发生病虫害,种植过程中需要喷洒农药,这样也会污染水体,农药对鱼虾的品质也会造成影响。
专家表示,芡实的生长力非常旺盛,并不适合在开放的水域中养殖,只能在封闭的小面积水域中单独养殖。
在高邮湖中,芡实和鱼虾等水产养殖在一起才会出现数万斤鱼被“毒”死的情况。
当地有关部门也在一直积极宣传,禁止在水产养殖区种植芡实,对于已经种植的芡实也在积极地想办法清理。
芡实既是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也是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然而在追求高产与效益的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忽视其可能带来的生态代价。
参考:
荔枝网《高邮湖:鸡头米“毒”死了一片鱼,问题出在哪?》,2018-9-20
江苏新闻《鸡头米引发水质恶化,害死鱼虾 种植户:有本事你就去告!》,2018-9-21
中国江苏网《高邮芦苇荡圩内1.5万斤芡实被查处 竟是因为……》,2018-10-26全国各地都有,2018年江苏高邮湖种植后,“毒”死数万斤鱼
2025-04-07 20:26·万象硬核
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2018年9月21日,江苏新闻报道,江苏高邮湖中,数万斤鱼被“毒”死。
而“毒”死这些鱼的并不是什么入侵物种,也不是什么恶意投毒,而是因为一种人们司空见惯的植物,鸡头米。
在高邮湖中5万多亩的养殖水域中,种植着3万多亩的鸡头米,是当地百姓重要的经济来源,除了鸡头米,湖中也养着很多的鱼虾。
这些养殖区都被不同的承包商承包下来,彼此之间互不干扰,但是鱼塘主却认定是鸡头米“毒”死了自家的鱼,而鸡头米养殖户也并不否认。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鸡头米很多人都比较熟悉,在江南地区是一种可以食用的植物,那么为什么人可以吃,但却能“毒”死鱼虾呢?
«【·鸡头米“毒”死鱼·】»
2018年9月1日,在高邮湖中承包塘口养鱼的刘先生和往常一样来到自家塘口查看,但是却完全没有之前的即将丰收的喜悦。
他家鱼塘里的鱼已经养了两年多,即将上市,但是现在在湖面上却飘着很多的死鱼,而这还只是九牛已买,还有很多死鱼已经沉入塘地看不到了。
根据刘先生的预估,在他的鱼塘里的鱼主要是花鲢、青鱼、鳜鱼等,第一天这些鱼死了有将近两千斤,第二天鱼塘里的鱼几乎全部死亡,损失大约在21万元左右。
那么这些鱼好端端的,为什么会在短短两天的时间里几乎全部死亡呢?
这与8月底的一场大水有分不开的关系,高邮湖因为涨水,刘先生以及附近其他人的鱼塘里都被灌入了“黑水”。
即便涨水之后消退,这些“黑水”也已经进入到了他们的鱼塘里,很快,鱼塘里的鱼就出现了异常的情况。
当地的环保部门也及时对水质进行了监测,发现鱼塘里的水溶解氧只有0.24,而正常数值最起码应该是在5以上。
造成鱼塘里的鱼死亡的原因就是这些“黑水”,那么这些“黑水”又是从何而来呢?
在刘先生的鱼塘附近有着一个数百亩的塘口,里面种植着的正是鸡头米,也就是芡实,而这些“黑水”就来自种植芡实的塘口。
芡实为睡莲科芡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整体构造独特,具有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
芡实的果实为肉质浆果状,外皮坚硬且有刺,内含20到30粒种子,种子球形至椭圆形,成熟后呈白色或淡黄色,种皮坚硬,富含淀粉,是人们食用的部分,种子成熟后沉入水底越冬,第二年萌发。
在种植芡实的塘口中,这里的水散发着难闻的臭味,芡实植株的叶子几乎将整个水面都覆盖住了,密不透风。
芡实的叶片巨大,浮于水面或稍高出水面,直径可达1米以上,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波状,叶面绿色,背面紫红或紫褐色,密布锐利的倒刺,有防御食草动物的功能。
芡实花为两性花,直立于水面或略高于水面,花色多为紫红色或粉紫色,花径可达10厘米,花瓣多轮排列,内藏雌雄蕊,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开花时间通常在夏季,每朵花只开一天,午后凋谢。
芡实的生长周期从每年4到5月开始播种,6到8月为生长期,8月下旬至10月为收获期,整个周期约为150到180天,芡实果实成熟的时候,它们的叶子就会开始腐烂,导致“黑水”更加恶臭。
«——【·芡实种植·】——»
芡实适合生长在气候温暖、光照充足、水质清洁的淡水环境中,原产于中国,在我国分布广泛,长江流域、淮河流域以及江南水乡一带均有种植或野生群落,尤以江苏、浙江、湖北、湖南等地为盛。
尽管芡实具有较高的经济和营养价值,但在部分地区盲目扩大种植范围,尤其是在自然湖泊、水库等开放水域内种植,极有可能引发生态方面的隐忧。
刘先生鱼塘里的鱼之所以死亡也和附近种植的芡实有分不开的关系。
芡实叶片巨大且密集,覆盖水面后会严重影响阳光穿透,抑制水下植物光合作用,导致水体溶氧下降,加速有机质沉积,最终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和黑臭现象。
芡实形成的“绿色天幕”减少了空气与水体之间的氧气交换,尤其在高温天气,夜间水体无光合作用,鱼虾极易因缺氧死亡。
许多鱼类如鲫鱼、草鱼等需在阳光充足、水草丰富的浅水区产卵,而芡实根系密集、水下阴暗,使这些区域不再适合鱼类繁殖。
鱼苗、虾苗初期发育依赖浮游生物和微藻,而芡实遮光影响藻类繁殖,会间接导致幼鱼幼虾缺少食物来源,影响它们的生长发育。
在湖泊、水库中种植芡实,往往需要人工收割、打捞残叶,若管理不善,大量枯死的芡实叶片沉入水底腐烂,将成为污染源,鱼虾将难以存活,水质也将受到污染。
并且芡实很容易发生病虫害,种植过程中需要喷洒农药,这样也会污染水体,农药对鱼虾的品质也会造成影响。
专家表示,芡实的生长力非常旺盛,并不适合在开放的水域中养殖,只能在封闭的小面积水域中单独养殖。
在高邮湖中,芡实和鱼虾等水产养殖在一起才会出现数万斤鱼被“毒”死的情况。
当地有关部门也在一直积极宣传,禁止在水产养殖区种植芡实,对于已经种植的芡实也在积极地想办法清理。
芡实既是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也是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然而在追求高产与效益的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忽视其可能带来的生态代价。
参考:
荔枝网《高邮湖:鸡头米“毒”死了一片鱼,问题出在哪?》,2018-9-20
江苏新闻《鸡头米引发水质恶化,害死鱼虾 种植户:有本事你就去告!》,2018-9-21
中国江苏网《高邮芦苇荡圩内1.5万斤芡实被查处 竟是因为……》,2018-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