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物苏,植树添绿正当时。走进杜阮镇上巷村,凤眼果主题公园、劳模工匠林、组工林等凤眼果经济林郁郁葱葱,村民们正忙着管护新培育的树苗。


为深入开展“四旁”“五边”绿化建设,低成本高效率地完成乡村绿化工作,上巷村立足资源禀赋,自2023年末开始就组织村民技术骨干开展凤眼果种苗自主培育,既保留了传统品种的优良特性,又实现了种植规模的稳步扩大。

技术革新

土专家巧解育苗难题

上巷村凤眼果树种植曾面临苗木采购成本高、适应性不足等难题。2023年起,村委组织动员村内具有丰富种植经验的“土专家”组建育苗小组,利用本土优质母树资源开展扦插育苗试验。



通过优化枝条选取、基质配比及温湿度控制等环节,小组成功总结出一套适合本地特点的育苗方法,实现育苗成活率超85%。经核算,每株苗木仅需人工费及基础物料费,单株种植成本从将近300元一棵的价格降至百元以内,较市场采购成本直降60%以上。

规模种植

千株果木织就生态屏障

依托成熟的自主育苗技术,上巷村科学制定分期种植计划。2024年在锅盖山二期绿美工程中首次使用本村育苗,经过一年生长检验,树木适应性强,成活率高达95%。2025年新一期的绿美建设工程,上巷村继续扩大种植规模,累计节省植树成本超15万元,既构筑起生态防护网络,又实现经济生态效益双丰收。

2024年至今,累计种植本村育苗果树超1000棵,为绿美乡村建设注入“源头活水”。


机制创新

全民参与构建管护体系

上巷村创新建立“三位一体”管护机制,实行党员联系户制度,划分责任片区;推行全民积分管理,激发参与热情;设立专职管护岗位,确保责任到人。

通过“本土资源+技术传承+全民参与”模式,上巷村如今已形成“育苗—种植—管护”全链条闭环绿美建设模式。上巷村党支部书记黄梅芳表示:“我们村在进行绿美工作中,发动群众智慧,不断总结经验,建立起一套可持续的长效工作机制,真正实现了花小钱办大事。”





如今,连片成荫的凤眼果林不仅成为上巷村的生态名片,更孕育着产业发展的无限可能。通过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村里逐步构建起集鲜果销售、食品加工、生态研学于一体的多元业态发展模式。昔日的“小果子”正逐步成长为富民强村的“大产业”,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发展新路。


凤眼果研学

编辑 | 蓬江发布编辑部

来源 | 杜阮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