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程莫深的《雪季》(1997)以石油工人为题材,通过暴风雪中的生存抗争叙事,实现了现代主义精神内核与现实主义叙事框架的深度融合。小说在传统工业文学的“崇高化”书写中注入存在主义哲思,以象征化的自然力、碎片化的时空结构、非英雄化的人物塑造,完成了对现实主义边界的突破。本文从“自然力的寓言化”“叙事结构的悖论性”“生命意识的现代性”三个维度,剖析《雪季》如何在工业题材中实现艺术范式的革新。
一、自然力的寓言化:现实主义的“超现实”转向
《雪季》中“暴风雪”不仅是物理环境的写实,更是现代主义式的象征符号。程莫深将自然力从传统现实主义的“背景”提升为“主体”,构建了人与自然的对抗性寓言。
1. 自然力的压迫性书写:
小说以“风雪围困”作为叙事主线,通过“零下30度的严寒”“积雪深达膝盖的荒原”等细节,强化了自然对人类的绝对压制。这种极端环境的描写,既是对石油工人真实生存状态的记录,又通过“自然即敌人”的隐喻,将现实困境升华为人类普遍的生存困境。
2. 象征系统的多重性:
风雪既是自然灾难,也是社会体制与人性异化的隐喻。例如,赵小校妻子临产时的孤立无援,暗示了工业化进程中个体被系统碾压的无力感;柴婷冒雪寻猪蹄的失踪,则象征理想主义在现实中的溃败。这种“物象—心理—社会”的三重象征,使现实主义细节获得了现代主义的哲理性。
3. 自然与人的辩证关系:
程莫深并未停留于对自然暴力的控诉,而是通过“暴风雪中的脚印”“雪地上染血的脚窝”等意象,展现人类在绝境中的精神突围。这种“毁灭与重生”的悖论性书写,打破了传统工业文学“人定胜天”的单一叙事,呼应了现代主义对生命本质的追问。
二、叙事结构的悖论性:现实主义框架下的先锋实验
《雪季》在遵循现实主义线性叙事的同时,通过时空解构、视角切换等现代主义手法,实现了叙事策略的革新。
1. 封闭空间与开放隐喻:
小说将场景限定在“野狐沟钻井队”,通过封闭空间制造生存危机的压迫感。但“暴风雪”作为流动的象征,又使叙事突破物理边界,形成“有限空间—无限隐喻”的张力。例如,柴婷的失踪并非单纯情节推进,而是以“消失”这一现代主义母题,暗示个体在宏大叙事中的边缘化。
2. 多声部叙事与心理真实:
程莫深摒弃传统工业文学的“集体颂歌”模式,采用多重视角切换:队长“驴脸李”的理性抉择、女工柴婷的浪漫主义牺牲、炊事员胡万的隐忍死亡,共同构成复杂的声音图谱。这种“去中心化”的叙事,既保留了现实主义对群体命运的关注,又通过个体心理的深度挖掘,实现了现代主义的“内在真实”。
3. 悲剧结构的解构与重构:
小说以“全员牺牲”的悲剧结局颠覆了现实主义的“圆满解决”传统,但通过“血滴点种”的意象,将死亡转化为精神的再生。这种“绝望中的希望”叙事,既符合现代主义对虚无的揭示,又延续了现实主义对人性光辉的信仰,形成独特的美学悖论。
三、生命意识的现代性:从“崇高叙事”到“存在之思”
《雪季》的核心突破在于将石油工人的生存状态从“英雄史诗”转化为“存在困境”的现代性书写。
1. 献身精神的祛魅:
程莫深拒绝将石油工人的牺牲浪漫化。例如,“驴脸李”接生时“摒弃一切杂念陈俗”的行为,既是对传统性别偏见的突破,也暗含对制度性压迫的隐喻。胡万的死亡并非“为事业献身”的英雄行为,而是个体在系统暴力下的被动消亡。这种“去崇高化”的处理,使现实主义题材获得了现代主义的批判力度。
2. 生命脆弱性的哲学化:
小说反复强调“人的生命在自然力前如此脆弱”,但通过“脆弱—抗争”的辩证关系,揭示了现代主义的生命本质。柴婷的失踪、胡万的坠亡,既是个体命运的偶然悲剧,也是人类面对虚无的必然困境。这种书写超越了传统工业文学的“悲壮美学”,直指存在主义的核心命题。
3. 集体记忆的个体化重构:
程莫深将石油工人群体的“生存记忆”转化为个体生命体验的碎片。例如,赵小校在井场抢险时的回忆闪回、柴婷冒雪行进时的心理独白,使集体历史通过个体意识得以重构。这种“微观叙事”策略,既保留了现实主义的社会记录功能,又赋予文本现代主义的诗性特质。
四、文学史意义:工业题材的范式转型
《雪季》的创新不仅在于艺术手法的融合,更在于对工业文学传统范式的颠覆与重建。
1. 题材的“去政治化”:
相较于20世纪工业文学对“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建设”的宏大叙事,程莫深将焦点转向个体在极端环境中的精神挣扎。这种“去意识形态化”的处理,使工业题材从政治宣传工具升华为人性探索载体。
2. 美学的“双重性”突破:
小说以现实主义的细节真实(如钻井队的生活场景)为基底,通过现代主义的象征系统(如风雪、脚印)实现美学超越。这种“写实与寓言并存”的模式,打破了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二元对立,为当代文学提供了新的创作范式。
3. 文化价值的重构:
《雪季》将石油工人从“工具人”形象转化为“存在者”,其精神挣扎与生命意识的书写,使工业题材与现代人文精神接轨。正如评论家杨虎林所言:“他们以个体毁灭换来的生命意义张扬,完成了对人生价值的积极肯定。”
结语
《雪季》是一部“在冰层下燃烧”的作品。程莫深以暴风雪为淬炼炉,将现实主义的冷峻观察与现代主义的哲思熔铸为新的美学形态。小说既是对石油工人精神世界的深刻礼赞,也是对文学传统的大胆突破。在当代文学史上,它标志着工业题材从“时代报告”向“人性史诗”的转型,为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融合提供了典范性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