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季校园招聘会其实已经进入尾声了,不少家长可能会好奇,为什么春季校招的持续时间比秋招短这么多?其实校招的黄金期就在“金九银十”,错过了秋招的“金九银十”,等到春招再去找工作,优质企业的岗位早就所剩无几了,即便有捡漏的机会,要求也会更加严格,竞争的激烈程度也可想而知。
但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牢牢抓住秋招的机会,有人是为了升学考,而有人则是优先把精力放在了考公、考编上面,也只有第一选择失败之后,大学生们才会转而把目光投放到春招上面去。
2025年的毕业生数量再创新高,这也注定了今年将成为就业最难的一年,当我们看到1222万的数字,联想到的不仅是庞大的毕业生群体,更有一半左右的毕业生求职无门,数字从来不是冷冰冰的,其内在的温度和心酸,从来不该被表面的数字所掩藏。
央企晒“119万简历”刺痛大学生:别把我们的苦难,当宣传的资本
这个道理家长们懂、大学生也懂,只可惜某些企业却不懂,中核集团作为一家特大垄断型央企,有着多数央国企都有的优点,也有着多数央国企无法媲美的优势,这样一家企业成为就业市场的香饽饽不罕见。
但令人意外的是,中核集团今年拟招聘的1730多个岗位,竟然收到了1196273份简历,而统计并发出这份数据的,正是中核集团,其实从他公众号的推文来看,明显是想炫耀自己的校招成功和受欢迎程度,只可惜配文中沾沾自喜的表情和当下大学生的就业苦难,中核的发文非但没有起到任何宣传的效果,还刺痛了大学生们。
中核集团想用119万多的简历数量宣传自己的企业魅力,可1196273这个数字的背后,是1196273个大学生对于求职的期待、是1196273个面试者简历石沉大海后的无奈,更是1196273个家庭未来的希望,数字从来不是冰冷的,他是有温度的,承载着人们最真实的人情冷暖和喜怒哀乐。
而中核集团却选择把这份数字,当成了宣传的资本,这不仅刺痛了大学生,也彻底激怒了大学生!尤其是那些真真实实向中核投递过简历或者参加过宣讲会的大学生,本以为央企应有最基本的责任和担当,可没想到自己白天投出去的简历石沉大海,结果第二天就被当成的炫耀的资本,这种雪上加霜的行为令人更加寒心,也难怪有大学生直接举报中核集团引发就业焦虑了。
简历的数量不该成为炫耀的资本,求职者应得到理解与尊重
大学生无法接受企业把自己的困难当成炫耀的资本,在招聘市场这个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大学生在这场战役中疲于奔命、不敢停歇,即便已经接受了求职难的处境,也无法接受自己在这场苦难的挣脱中得不到基本的理解与尊重。
当投递出去的简历石沉大海时,企业明明可以给予一个具体的反馈,却总是用沉默和不管不顾这种毫无人情味的做法来表达自己的反馈。而企业炫耀简历数量,无异于在伤口上撒盐,大学生求职需要的是公平的机会,而不是成为企业宣传的数字,任何人都渴望得到基本的尊重。
大型企业更应该在招聘过程中体现人文关怀,这也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企业与求职者之间不应该只是冷冰冰的数字关系,而是相互尊重的合作伙伴关系,每一份简历背后都是一个对美好未来充满期待的年轻人,这种期待值得被善待。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