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黄维,伴随他的总有很多的标签,比如黄维兵团、永动机、顽固分子,以及18军军长杨波涛口中的外行。虽然身上的标签非常多,但黄维却是个十分有争议的人物。

而他的争议,则是从淮海战役开始。

1948年9月,国军成功组建了12兵团。兵团组建虽然很顺利,但兵团司令的选择却充满了波折。12兵团是以18军为基干组建的,彼时胡琏还兼任着18军军长一职,按理说应该是胡琏出任兵团司令的。但当时12兵团归华中剿总白崇禧管辖,白崇禧不喜欢胡琏,所以不同意胡琏担任司令。于是胡琏当司令只能作罢。



后来,在白崇禧、陈诚、何应钦、顾祝同四方势力的博弈下,黄维走马上任,担任了12兵团司令。而黄维的上任,也预示着12兵团的结局。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黄维虽然资历高,也担任过18军军长,但 从1944年开始,黄维基本上都是在军校里教书,没怎么打过仗了,更没和解放军交过手,所以压根不知道解放军的打法。他的打法还是在军校时的理论战法,并且也不知道活学活用,只是按部就班,而我军则是摸索出了一系列的灵活打法。



所以最终12兵团被解放军包围在双堆集,并遭到了全歼,而黄维自己也突围失败,成为了俘虏。

被俘的时候,黄维非常不服气,但一听到对手是陈赓的部队后,他便释怀了,说:“成为陈赓的俘虏,这不丢人,读书的时候我就不如他。”

被俘后,黄维被送进了功德林监狱改造,在监狱里,他成为了著名的顽固分子

在功德林里,黄维拒绝改造,拒绝写悔过书,而当朝鲜战争爆发的时候,他更是兴奋地说:我们反攻的机会来了。哪怕是后来他的妻子蔡若曙多次来到监狱,劝说他积极配合改造,争取早日出去,他都无动于衷。对于他的顽固,工作人员一点办法都没有。后来,黄维为了分散注意力,更是一门心思地去研究永动机了。



1959年,功德林迎来了第一批特赦人员,本来周总理在第一批特赦人员名单上加有黄维的名字的。可战犯管理所领导提出反对意见,说释放了黄维,以后战犯的管理会更加困难。总理觉得有道理,听从了下面意见。

后来,黄维依旧很顽固,拒绝改造,所以之后的几次特赦里,都没有他。直到1975年,功德林监狱决定释放最后一批政治犯,黄维才获得了特赦。此时,他已经在功德林监狱里待了27年了。



虽然被关了27年,但黄维一点都没有埋怨政府,在获得特赦后,他甚至感谢政府给自己重新做人的机会。

在获得特赦的当天,黄维便作为特赦代表,给党中央和毛主席写了一封感谢信,并当众读了出来。在书信里,他表达出了自己的感恩,以及期盼将来能为国家和人民做贡献,尤其是两岸统一上。

黄维的这次真情流露也得到了组织的认可,所以在毛主席去世的时候,他被选为了治丧委员。

得知被选为治丧委员后,黄维非常激动,说:“当时我与方志敏大哥、同乡桂永清等来到上海参加黄埔军校第一期的招考,接待我们的便是年轻的毛泽东主席!”



而从他对方志敏的态度,更可以看出他的思想变化

1977年,黄维受邀参观南昌革命烈士纪念馆。在参观的过程中,黄维感触颇多,以至于羞愧地说:“这里面有好多都是我的同学,那么多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成为了烈士,而我这个对人民有罪的人,却完好的活着,这真是历史对我个人最大的讽刺!”

尤其是参观方志敏墓的时候,黄维更是泪流满面,他流着泪说:“方大哥,当年是你指引我考入黄埔的,你期望我能成为将军,为人民服务,可我却给人民带来了灾难,我有罪啊,我对不起你啊,如今党和国家没有为难我,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一定会好好珍惜,努力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黄维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这一点,从他拒绝台湾方面给予的好处,便可以看出。黄维在功德林里拒绝改造的事也传到了台湾那里。在得知黄维从功德林监狱出来后,台湾方面立马争取黄维,说只要黄维愿意来台湾,台湾方面不仅会补发给他27年的中将工资,还会给他一栋大房子。

黄维得知后,直接拒绝了,说:“我两边都不想辜负!去台湾也是为了两岸的和解,党和人民对我不薄,别的地方我是不会去了!”。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黄维在功德林监狱里的改造是成功的。

后来,黄维一直都在为台湾的回归做贡献。1989年,黄维决定去台湾探访好友,并借此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做贡献。遗憾的是,在出行的前一天,他突发心脏病去世了,享年85。



黄维虽然因为顽固导致自己争议非常大,但经过改造后,他的思想还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热爱党和人民、感激党,也非常地努力为两岸的和平统一做贡献。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