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月17日,中国派出六万解放军分成两路向越南境内进军,领导这两支部队的将领就是许世友和杨得志。在我军炮兵的加持下,解放军很快就进入越南境内,将越南北边重要的二十多个城镇给占领了,很快就来到河内最后一个防线谅山。只要将谅山攻克下来,越南就真的没有什么险可以守了,而且之后的征途也将会是一马平川,越南方面看到这样的情况自然是非常紧张的,于是就赶紧动员全国人民,还将柬埔寨,老挝的越军往回调。



张万年也参加了这场战争,他在战场上可是非常勇猛的,而眼看部队来到谅山了,他就给许世友发去电报,请示要不要趁热打铁继续向前推进,而许世友直接拒绝了,甚至怒斥张万年摸摸自己的脑袋热不热。而张万年不知道许世友是什么意思,由于许世友是在电话中说这句话,张万年也不好说什么,那么张万年的请求到底有没有被允许呢?这场战争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

在2月17日总攻开始之后,张万年就立刻率领127师对越军发起进攻,只3日内就连克越军经营多年的防御体系。不过这只是表面的胜利,暗地里还藏有危机,部队已连续作战72小时,士兵体力逼近极限。越军346师残部化整为零展开游击袭扰,复杂山地地形使后勤补给线延长至30公里。张万年面对作战地图上标注的"谅山方向",看到的不仅是军事要地,更是军人建功立业的机遇。其实这样的心态在基层指挥员中可是普遍存在的,根据统计显示东线部队80%的团级指挥员在首周作战后都可是提出过类似建议的。



不过在许世友这里却是另外的情景,越军第二军区正在谅山构筑三道纵深防线,从河内调集的防空导弹部队已进入战位。更重要的是卫星侦察显示热带季风即将带来持续暴雨,这对依赖公路运输的重装部队构成致命威胁。参与过多场战斗的许世友,战场直觉告诉他,表面的战机可能是诱敌深入的陷阱。

张万年对这场战斗的认识同许世友差别很大,这也是两个人所经历的战斗,还有对战事的认可不同。许世友当时为啥会发火呢?这也是出于两个原因,当初在攻打禄平的时候,越军就对外宣布,他们能够在这里守三个月,可是我军只用了一天就将其攻克了,虽然解放军的作战能力比越军强,可是也不排除是不是越军故意为之,想要诱敌深入呢?



虽然不能绝对这么认为,却也不能考虑其中的问题,如果我军真的对谅山发起进攻的话,越军很有可能会对我军进行反包围,那真的发生这样的情况后,我军就真的会损失惨重了。再就是如果我军的先头部队对谅山发起进攻的话,后续的大部队没有赶过来,可是谅山的敌军已经部署好,这就使得我军在没有接应的情况下,必须选择撤退了。越军也会抓住这个机会对我军进行反攻,禄平地区被我军占领的地方就会重新回到越军的手里。

另外就算是越军没有反攻的打算,可是先头部队被越军发现了话,他们就会有新的部署,这无疑是打草惊蛇,在我军大部队都集结完毕后,敌人也有了新的部署,那么在之后的作战中会给我军造成很大影响,所以这个时候根本就不是进攻谅山的最佳时机。



许世友给张万年下命令,让其在禄平附近按兵不动,等着大部队赶到,这就看出许世友在军事指挥上比张万年更强一些,同时也是深谋远虑的一种表现。而之后的战斗也都在许世友的掌控中,在1993年张万年被授予了上将,他的成就还是比较高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