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李小峰,立正!”作战部部长王建国从办公桌后站起,脸上的表情像冬天的冰。
“你知道为什么我们要在你视力不合格的情况下,破例让你从商业局参军,又调你来司令部吗?”
我喉结滚动,手心冒汗。他盯着我的眼睛,忽然拿出一份盖着红色绝密印章的文件...
01
1976年春天,商业局的大院里栽种的丁香开始吐露芬芳。我坐在窗边的位置,轻轻拨动算盘,一列数字在我脑中飞速闪过。
“李小峰,这批货算完了吗?”王会计从一堆账本后探出头来问我。
“嗯,已经算好了,一共是78,342元3角6分。”我头也不抬地回答,手指继续在算盘上噼啪作响,纯属做个样子。
我叫李小峰,那年21岁,是县商业局的一名普通会计。戴着厚厚的眼镜,身形消瘦,永远穿着褪色的蓝色工装。要说有什么特别之处,可能就是我那过目不忘的记忆力和近乎变态的计算能力。
“你真是见鬼了,连算盘都不用,怎么算得又快又准?”王会计每次都这样惊讶地看着我。
我只是笑笑,不以为然。这对我来说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从小学时代起,我就发现自己对数字有着异乎寻常的敏感。
无论是多位数的乘除,还是复杂的加减组合,在我的脑子里都像写好答案的等式。
同事们习惯了我这个“活计算器”的存在。遇到复杂的计算,大家总是不约而同地推给我。
“小李的脑子比我们刚买的电子计算器还好使!”这是领导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下班铃响了,我收拾好桌面的账本,插上钢笔,摘下墙上的挎包准备离开。经过门口的宣传栏时,瞥见了一张新贴出来的征兵通知。
我不由得驻足,凑近了仔细阅读。
“想去当兵?”保卫科的老张路过,看见我盯着征兵通知,笑着拍了拍我的肩膀。
“嗯,有点儿向往。”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你这眼镜片比啤酒瓶底还厚,别想了。”老张善意地打趣道,“军队要的是能打仗的兵,不是算账的。”
我勉强笑了笑,心却沉了下去。
从小,我就梦想着能穿上那身橄榄绿的军装。童年时代,每当解放军叔叔来我们村里慰问,威武挺拔的身姿和闪亮的红五星帽徽总让我心潮澎湃。
“我长大了也要当兵,保卫祖国!”那时的我总是这样坚定地对父母说。
父亲会摸摸我的头:“好,我们小峰长大了一定会成为一名好军人。”
谁知道,命运和我开了一个玩笑。十二岁那年,我开始近视,随着年龄增长,度数越来越深。到高中毕业,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四眼田鸡”。
左眼0.4,右眼0.3,连街上的大字标语都看不清。这样的视力,连征兵体检的门槛都迈不过去。
02
晚上回到家,母亲正在灶台前忙碌。看见我回来,她头也不抬地说:“小峰,快洗手吃饭。”
饭桌上,父亲照例问起我一天的工作。
“爸,县里今天贴出了新的征兵通知。”我突然说道。
父亲的筷子停在半空,和母亲交换了一个眼神:“小峰,你的眼睛...”
“我知道,随便说说而已。”我低头扒饭,不想让他们看到我眼中的失落。
每年征兵季,我都会不自觉地驻足观看那些征兵标语。虽然明知道自己没有机会,却还是忍不住去想象军营中的生活。
穿上那身挺括的军装,跟着连队拉练,在靶场上射击,在操场上齐声呐喊“一二三四”...这些画面总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
我也清楚地记得,两年前参加征兵体检的情景。
医生看了看我的眼睛,又看了看视力表上的数字,摇了摇头:“视力不合格,差太多了。”
标准很明确:视力不低于0.8。而我,连一半都不到。
高中最后一年,我试着做了无数眼保健操,吃了不少据说对视力有好处的食物,甚至偷偷去看了中医,希望能有所改善。但结果都是徒劳。
每天早晨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伸手去摸索床头的眼镜。没有它,我就像失去了触角的蜗牛,在模糊的世界里寸步难行。
这样的我,怎么可能成为一名军人呢?
一个平常的工作日,局长突然走进了会计室,身后跟着几位陌生的客人。
“小李,拿上季度的军需物资清单。”局长语气紧张。
我赶紧从文件柜里取出那份厚厚的账本。
“这是军区物资部的领导,来检查我们的物资采购情况。”局长压低声音介绍道。
我不由得紧张起来。军区的领导,可是真正的大人物。
一位戴着黑框眼镜的中年军官坐到了我对面。他翻开自己带来的清单,开始核对。
“这批棉被,账面是3,762床,实际发放了多少?”
我不假思索:“实际发放3,748床,剩余14床因质量问题退回厂家,现在正在补发中。”
军官抬头看了我一眼,又问:“帆布呢?第三批共计多少米?分别发往了哪几个单位?”
“共计16,384米,分别发往了东部五个连队和南部两个仓库。东部一连1,248米,二连1,356米,三连2,047米,四连1,835米,五连1,764米;南部一号仓库4,269米,二号仓库3,865米。”
军官放下笔,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你直接从账本上读出来的?”
“不是,”我有些不好意思,“这些数据我都记得。”
“哦?”他显得很感兴趣,“那请告诉我,前两个季度的帆布总量分别是多少?”
我闭上眼睛:“第一季度是23,675米,第二季度是19,842米。”
军官逐一核对后,眼睛亮了起来:“全都对。你叫什么名字?”
“李小峰,21岁,一直在商业局当会计。”
“你有没有想过参军?”他突然问道。
我一时语塞。
“李小峰同志工作认真负责,计算能力确实出色。不过他的实力条件恐怕达不到征兵标准。”局长在一旁解释。
军官看了看我厚厚的眼镜,点点头:“了解了。不过,军队需要的人才是多样的。”
检查结束后,他离开时特意对我说:“小李同志,也许我们还会再见面的。”
当时我以为只是客套话,根本没放在心上。
03
半个月后,人事科的李科长突然走进会计室:“小李,征兵办的同志找你,在会议室等着呢。”
我愣住了,不确定自己是否听错了。
“真的,快去吧。”李科长催促道。
我忐忑地走向会议室。推开门,看到三个人坐在那里。其中一个,正是那天来检查的军区军官。
“李小峰同志,经过研究,我们决定破格录取你入伍。”军官开门见山地说。
我一时没反应过来:“什么?但是我的视力......”
“按常规标准,你的视力确实不合格。但军队建设需要各种人才,我们已经获得了特殊批准。”他推过来一张盖有红色公章的文件,“下周一报到,具体要求都写在上面了。”
我接过通知书,手指微微颤抖。纸上的字迹模糊,但那鲜红的印章格外清晰,像一团燃烧的火焰。
“为什么选择我?”我不解地问。
军官笑了笑:“这个问题,等你到了部队自然会明白。”
消息很快在商业局传开。大家都感到不可思议——一个严重近视的会计,怎么会被军队破例录取?
各种猜测在办公室流传,但没人知道真相。说实话,我自己也不明白。
回到家,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父母。
父亲先是一愣,继而喜出望外:“真的?你真的可以去当兵了?”
母亲则皱起眉头:“可是你的眼睛......在部队能行吗?”
“妈,他们说已经特批了。”我拿出通知书给父母看。
父亲激动得手都有些颤抖:“好啊!咱家小峰终于能圆这个梦了!”
母亲仍然忧心忡忡:“那边条件艰苦,你能吃得了那苦吗?”
“妈,我会照顾好自己的。”我握住母亲的手保证道。
带着满腹疑问和复杂的心情,我踏上了开往军营的列车。
04
火车在黄昏时分到达目的地。站台上,一位军人举着“新兵报到处”的牌子。我和其他几名新兵一起,被领上了一辆军绿色的卡车。
“你是新兵?”坐在对面的壮实小伙子问我。
“嗯,我叫李小峰。”
“张明。”他伸出手,“你戴眼镜,怎么能参军的?”
这个问题我回答不了,只能笑笑:“可能是特殊情况吧。”
到了军营,新兵们列队站好。一位身材高大的班长走到队伍前方。
“立正!”他一声令下,所有人都挺直了腰背。
班长走到我面前,目光在我的眼睛上停留了几秒:“你叫什么名字?”
“报告班长,我叫李小峰!”
“视力多少?”
“报告班长,左眼0.4,右眼0.3!”
班长冷笑一声:“四眼,你是走后门进来的吧?这视力连路都看不清,怎么打仗?”
第一天理发,所有人都被剃成了平头,看起来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接着是发放军装。我第一次穿上了那身梦寐以求的橄榄绿,站在镜子前,感到一丝违和感——镜片后的那双眼睛,似乎与这身军装格格不入。
训练开始了。每天清晨5点起床,先是早操和队列训练,接着是体能训练、军事课程、射击训练...
对于从未接受过军事训练的我来说,每一项都很艰难。尤其是体能训练,五公里长跑常常让我落在最后。
更糟的是射击训练。我的近视是最大的障碍。
“瞄准目标!”教官喊道。
我努力睁大眼睛,但50米外的靶子在我眼中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子。即使戴着眼镜,我的准头也差得可怜。
“李小峰,你是来当兵还是来拖后腿的?”班长毫不留情地批评,“这样的成绩,连最基本的合格线都达不到!”
只有在军事理论课上,我才能找回一些自信。尤其是涉及到数据记忆和计算的内容,我总能比其他人更快掌握。
但班长似乎特别“关照”我,经常找茬刁难。
“四眼,你是怎么进来的?是不是你家有人给领导送礼了?”他常常这样嘲讽我。
面对这些言语,我只能咬牙忍受。从不抱怨,只是默默努力。
每天比别人早起半小时加练体能;晚上熄灯后,借着微弱的月光,反复练习军姿和动作要领。
慢慢地,我的体能有了些许提升。虽然仍然比不上那些体格健壮的农村小伙子,但至少不再总是垫底。
05
两个月的新兵训练结束后,迎来了综合考核。
考核内容包括体能测试、射击、军事理论、战术应用等多个方面。
首先是体能测试:五公里越野跑、俯卧撑、仰卧起坐、单杠引体向上。
我咬紧牙关,拼尽全力,最终勉强达到了及格线。
射击考核,我的成绩也只是勉强及格,在整个队伍中排名靠后。
“李小峰,就这点水平,将来上了战场怎么保护自己和战友?”班长失望地说。
但在军事理论和战术应用考核中,情况完全不同。
考官拿出一份复杂地图:“现在假设你是前线侦察兵,需要记住这份地图上的所有敌军阵地位置和地形特征,然后向指挥部汇报。三分钟时间记忆。”
三分钟后,地图被收走。考官开始提问:“B区域有多少个敌军据点?分别在哪些位置?”
我闭上眼睛,在脑海中重现地图画面:“B区域有7个敌军据点,坐标分别是B-23-47、B-25-12、B-28-35、B-31-09、B-33-42、B-38-51和B-40-18。”
考官惊讶地看着我:“全部正确。从A点到C点,最短安全路线是什么?”
“最短安全路线是经过坐标A-10-05、A-15-23、B-02-45、B-08-30、B-15-17、C-03-28,全程约8.5公里,途中需要穿越两处林区和一处低洼地带。”
考官再次核对,然后震惊地问:“你是怎么做到的?”
“我...我只是记得比较牢。”我不好意思地说。
接下来的问题更加复杂,涉及到多个区域的兵力分布、地形特征以及作战策略。但对于我来说,这些仿佛都是写在脑海中的明确数据,随时可以调用。
最后一项考核是战术应用题。考官描述了一个复杂的战场情况,要求我们在有限时间内制定作战方案。
题目中包含了大量数据:敌我双方的兵力配置、武器装备、地形条件、天气因素等等。
其他新兵都在纸上草草画着示意图,而我,只需要在脑海中整理这些数据,就能迅速得出最优解。
“根据敌军火力配置和地形特点,我认为应该采取迂回策略,从东南方向的山脊线突破...”我详细阐述了自己的方案,包括精确的时间点、坐标位置和兵力分配。
考核结束后,成绩很快揭晓。在综合评定中,我虽然体能和射击成绩一般,但因为在军事理论和战术应用中的出色表现,总分竟然排在了前列。
班长把我叫到一边:“李小峰,我承认我看走眼了。虽然你的体能和射击还有待提高,但你在战术分析上的天赋是我见过的新兵中最出色的。”
这是他第一次用赞赏的口吻和我说话。
我微微一笑:“谢谢班长,我会继续努力的。”
从那天起,班长对我的态度有了明显转变。不再总是挑剔我的缺点,反而开始有意识地培养我的优势。
其他战友也开始另眼相看。尤其是在战术讨论课上,大家常常主动询问我的意见。
“小李,你真是个怪才。”张明常常这样感叹,“那么复杂的数据,你是怎么记得那么清楚的?”
我也说不清楚。对我来说,数字就像是有生命的符号,一旦进入我的脑海,就会自动排列组合,形成清晰的逻辑结构。
新兵训练结束的分配会上,指导员宣读了每个人的去向。大部分人都被分配到了基层连队,只有少数几个表现突出的,有机会进入军区直属单位。
“李小峰!”当指导员念到我的名字时,我紧张地站了起来。
“军区司令部作战处!”
全场一片寂静,所有人都震惊地看着我。
连指导员的声音都有些颤抖。司令部作战处,那可是军区最核心的部门之一,通常只有军官才有资格进入。
“一定是弄错了。”有人小声嘀咕。
“不会吧,一个新兵,还是个'四眼',怎么能去司令部?”
面对战友们疑惑的目光,我自己也一脸茫然。
06
第二天,我收到了正式的调令,确认无误——我真的要去军区司令部报到了。
战友们既羡慕又不解。
“小李,走运了啊!”张明拍着我的肩膀说,“进了司令部,前途不可限量啊!”
“可能是他们需要会计吧。”我自嘲地笑笑,心里却也充满疑问。
离开连队那天,班长破例允许全班战友送我到营门口。
“李小峰,”他郑重地握住我的手,“不管去了哪里,都要记住自己是一名军人。”
我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是,班长!我不会忘记您的教诲。”
坐上前往司令部的军车,我的心情复杂至极。一方面,能被选派到司令部自然是莫大的荣誉;另一方面,我对即将面对的工作充满未知和忐忑。
司令部坐落在一座小山上,周围环境幽静,警卫森严。
报到处的参谋看了看我的调令,又看了看我的眼睛,似乎有些意外,但还是带着我办理了入职手续。
“你先到宿舍放下行李,晚上七点到作战楼报到。”参谋说完,递给我一张门禁卡,“这是你的临时通行证,不要弄丢了。”
宿舍是标准的四人间,但目前只有我一个人。床铺整齐,被子叠得方方正正,一看就是军人的作风。
我简单收拾好行装,稍作休息,便提前来到了作战楼。
这是一栋戒备森严的三层灰色建筑,门口站岗的士兵表情肃穆,目光如炬。
“同志,请出示证件。”卫兵拦住了我。
我递上通行证,卫兵仔细检查后,按下对讲机:“报告,李小峰同志到。”
片刻后,一位中校军官走了出来:“李小峰同志?我是作战处的刘参谋,跟我来吧。”
他带着我穿过长长的走廊,来到一扇标有“绝密”字样的厚重铁门前。刷卡,按密码,门缓缓打开。
里面是一个被分割成几个小隔间的办公室,每个隔间都有数名军官在专注地工作。墙上挂满了地图和各种作战示意图。
刘参谋把我带到最里面的一个单独房间:“李小峰同志,请在这里稍候,作战部部长一会儿会来见你。”
房间不大,只有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桌上放着一份文件夹,封面上同样标着“绝密”字样。
我不敢乱动,只是挺直腰板坐在椅子上。不知过了多久,门被推开,一位身材魁梧的上校军官走了进来。
“李小峰同志?”他声音低沉,目光如同X光般锐利。
我立刻站起身,敬了一个军礼:“报告首长,新战士李小峰向您报到!”
“坐吧。”他在我对面坐下,“我是作战部部长王建国。”
我的心跳加速。作战部部长,那可是军区高级指挥官,平时根本没机会见到。
“小李,”王部长开门见山,“你知道为什么被调到这里来吗?”
“报告首长,不知道。”我老实回答。
“你在新兵训练中的表现,特别是在战术分析和数据记忆方面的能力,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我惊讶地看着他:“首长知道我的训练情况?”
“当然,”他点点头,“事实上,从你在商业局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关注你了。”
这个信息让我大吃一惊。原来那次军区领导来检查并非偶然。
“从明天开始,你将加入我们的战备计算小组。”王部长继续说,“这个小组的工作极其重要,同时也非常保密。任何相关信息,不得向外泄露,明白吗?”
“明白,首长!”虽然我还不清楚具体是什么工作,但已经感受到了重任在肩。
“很好,明天早上八点,刘参谋会来接你。今天先休息吧。”王部长起身准备离开。
我也赶紧站起来,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首长,为什么选我?我的视力......”
王部长停下脚步,转身看着我,说出了我一生难忘的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