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志愿者服务队招募中,点击报名

陆澹安,中国现代文学家、侦探小说家、古典文学研究家。从1947年到1980年逝世,陆澹安一直居住在溧阳路1219号。小小的溧阳路藏龙卧虎,陆澹安,就是大隐隐于市的一位。

陆澹安涉猎广泛,举凡小说、影戏、戏曲、弹词、传奇以及先秦诸子、金石碑版都有所研究。和陆澹安有书信往来的,不仅有通俗文学圈的好友,还有学术圈的同道,如朱大可、陈汝衡、聂绀弩等人,足见陆澹安交游广阔。

陆澹安的朋友圈大多为旧式文人,他们有深厚的国学和文学底蕴,浑身上下都带着传统文人的特点,但颇能适应中西文化融合的上海城市生活,从事新式文人如教师、记者、编辑、律师、医生等职业。苏锡常扬人文底蕴深厚、生活相对富足,陆澹安和许多文人大多来自这一地区。江南文化是流淌于骨子里的基因,养成相似的名士习气、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这是他们能够诗酒唱和、鸿雁往来的基础。

1949年,新中国成立,原本长期生活于国统区的旧文人,政治上面临巨大的转向,在耳目一新的生活面前,很多人难以适应,思想上不免迷惘,落笔创作,研究著述,一时无所适从。在经济困窘、思想改造的双重压力下,陆澹安审时度势,及时转换笔耕方向,从通俗文学创作过渡到学术研究和经典改写。从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前,短短的十多年内,他勤于笔耕,硕果累累,将以前积累的资料、稿件,重新予以整理修订,如《汉碑通假异体例释》《诸子末议》《隶释补正》等,都是在那段时间完成出版的。


△1954年,陆澹安与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签订《水浒研究》合约

1954年他出版了《水浒研究》,后又改编了大量传统小说为白话读本,如唐宋传奇、元曲故事、聊斋故事等,既保持原著精华,也适当进行增删改写,使其更适合当时的阅读语境。

陆澹安少年起即喜观戏、听说书、赏评弹,成名后与诸多艺人交往密切,为他们创作和改编剧本。他后来多次说过,“我对于小说和戏曲特别有兴趣”。陆澹安的戏曲改写,不仅发挥出他的特长,而且很好地把握住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和文化脉搏,通过他的戏曲改写,让原本需要到剧场才能了解的剧情,得以在更广泛更家常的范围传播。


△《水浒研究》手稿

新中国成立后,陆澹安的学术研究,因独树一帜,也得到了国外汉学界的认可。《水浒研究》是新中国初期以专著问世的古代小说研究的最早成果,《小说词语汇释》《戏曲词语汇释》是当时最全面的小说、戏曲词语汇释的工具书,为此类著作的开山之作。20世纪五六十年代,陆澹安与国外汉学家李福清、波多野太郎多有书信往来,经常讨论交流学术上的诸多问题,以及互相找寻自身学术研究所需的书目。


△1964年12月24日,陆澹安给波多野太郎的函稿

文章来源:虹口区档案馆《往事》期刊(2024年刊),原文为《海上文人陆澹安》(上海辞书出版社,2024年5月出版)序言,有删改。

作者:邢建榕

讲述人:小薇

编辑:葛敏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