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约星城 绣美开福”
《大雅开福》栏目文章专题
清风依旧暗香来
文:慕渊
1936年,那是一个烽火连天的动荡年代。底层百姓既要在离乱的恐惧中苦苦挣扎,又要为生计艰难奔波。就是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年仅十二岁的李碧涛,由于家境贫寒,只身来到长沙市湘源丽绣庄当学徒,潜心修习湘绣收发与绘画,成为千百名湘绣绘画设计师之一,终生致力于湘绣绘画设计事业。
窗外清风拂面,带来阵阵花香,也掀动了毛珊面前的书页。她又看了一眼书上外公李碧涛的照片,将目光重新投向桌上未完成的湘绣设计稿,脑海里不禁又浮现起幼时外公手把手教她作画的场景。
数十年间,毛珊从一个对刺绣满怀新奇的稚童,一步步成长为长沙伊飞湘绣有限公司设计总监、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湘绣代表性传承人,皆源于她在湘绣事业这条道路上始终如一的坚持。而创立“珊绣”品牌,则始于她对古老传承的敬畏和将湘绣这门传统技艺发扬光大、创新做强的信念。
毛珊是幸运的,1973年,她降生在长沙市沙坪镇,这个被誉为“中国湘绣之乡”的秀美乡镇,家中几代人都与湘绣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小就在身为绣工的母亲和姨妈身边耳濡目染的她,对细细的绣花针和五颜六色的丝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终究是孩子心性,毛珊在一天做完作业之后,悄悄拿起母亲的绣花针,在一片废弃的丝缎上,笨拙地绣下了一朵她在路边看到的小野花。从这幅稚嫩的作品里,母亲欣喜地看到了女儿的天赋。母亲和姨妈成为了她的启蒙老师,她开始从最基础的分线穿针学起,一步步用自己的巧手,推开了湘绣艺术瑰丽的大门。
初学刺绣,毛珊也常常会使些孩子的小性子,遇到困难就想着撂挑子不干了。每当这时,一向慈爱的外公便会展现出长辈严厉的一面,他总是语重心长地告诉毛珊:湘绣和他所从事的湘绣绘画设计一样,都是一个艺术门类。而学习艺术,想要在艺术道路上有所建树,就必须要静心,切忌心浮气躁。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刻地感受艺术的力量和美感。
外公的话,深深镌刻进毛珊心中,也不断指引她努力的方向。几年之后,心灵手巧的她,通过日复一日的辛苦研习,已熟练掌握刺绣技巧。但另一颗梦想的种子,却在她心底逐渐萌芽。她要跟随外公学习绘画,她不甘于仅仅模仿别人的作品,而是希望有一天,能创作出独属于她的湘绣原创作品。
热爱,造就了坚韧。外公也很是喜欢毛珊这个内向安静、聪颖好学的外孙女兼关门弟子,他不厌其烦,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不仅如此,毛珊还从外公那里了解了湘绣的发展史,听到了古今很多湘绣大师的故事,更是结识了不少与外公同时期的刺绣和湘绣绘画设计名家。
十数寒暑,悄然飞逝。熟练掌握了刺绣和绘画技巧的毛珊,已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豆蔻年华,情窦初开,青梅竹马的邻居大男孩彭建,以其勤劳善良的品质,获得了毛珊的青睐。殊不知,对方也早已偷偷关注着她的一举一动。仿佛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在双方家人长辈的祝福声中,二人顺理成章,步入婚姻殿堂。
幸福的婚姻,可爱的孩子,终究还是无法磨灭毛珊心中那个绚丽多彩的梦。当丈夫彭建萌发了创业的想法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湘绣。在夫妻二人的共同努力下,2005年,他们在老字号“扬威绣庄”的基础上,创建了“湘天利湘绣厂”。历经三年的坚持不懈,他们又将发展向好的厂子升级改造,成立了“长沙市伊飞湘绣有限公司”,并由毛珊担任公司设计总监。
彭建负责经营,毛珊负责技术,二人夫唱妇随,眼见公司蒸蒸日上,生意日渐红火。最辉煌的时候,公司旗下拥有两百多名绣工,年轻的毛珊亦是意气风发,自信满满。
公司的销路渐广,毛珊主理下的作品,名气在业内也是越来越大,各种推广会、展会的邀请函也是纷至沓来。展会上,各路名家作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聪慧的毛珊一一看在眼里,方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头又熊熊燃起。
“你只管去学习,家里和公司都交给我。”展会结束,在准备跟丈夫彭建提出自己的学习计划前,毛珊心里十分忐忑。却不料,彭建听到后,却一口应承,全力支持。毛珊嘴角漾起一抹微笑,微风送来阵阵沁人的甜香,渗入她心灵深处。
摒弃一切杂念,毛珊一头扎进紧张又快乐的学习生活中。她重新拾起书本,顺利考入湘潭大学,选择进入艺术与设计专业进修专业知识。在艺术的海洋里徜徉,她的理论知识突飞猛进。但她深知,艺术不同于其他专业,光有理论知识远远不够,还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创作出忠于传统、但高于传统的传世佳作。
每每学习之余,往年展会上那些惊艳的刺绣作品,都会逐一闪现在毛珊眼前。她意识到,自己以前的作品虽然精美,却过于守旧。她目前迫切要做的,就是必须得突破传统,打开国内各刺绣流派之间的界限,博采众长,取长补短,方能创新。
毛珊第一次接触到根据清末民国初年刺绣大师沈寿口述编著的《雪宦绣谱》,便被书中收录的刺绣作品、针法和理论知识深深吸引,手不释卷,日以继夜地修习研读。其中,沈寿借鉴西方素描、油画、摄影的表现方法,所创造的散针、旋针等,让她耳目一新,打开了她今后继续学习和创作方向的全新思路。
湖南省湘绣研究所的湘绣大师左季纯老师,是毛珊外公的好友,也是她一直以来最仰慕的老前辈之一。求知若渴的毛珊想要拜师,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左老师。通过外公的引荐,加上自身的努力,左老师欣然应允,收下了这个聪慧好学的学生。于是,毛珊欣喜地带上四个绣娘,在左老师家附近租了套房子,开始了她新一个阶段艰苦的学习生活。
左老师娴熟的鬅毛针法、开脸子针法、双面异绣,无不让毛珊眼前发亮,喟叹不已。毛珊的勤奋,左老师甚是欣赏,随着学习的深入,她也是越来越喜欢毛珊这个总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学生。在左老师一年多手把手的悉心教诲下,再加上毛珊结合自身特点的创新,她的作品得到了令人瞩目的提升。
在跟随左老师学习期间,毛珊还不忘与左老师探讨《雪宦绣谱》。由于沈寿从小学习的是苏绣,因而《雪宦绣谱》中记载的几乎全是苏绣技法,这令得毛珊对探索苏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左老师那里的学习结束之后,她毫不犹豫地带上公司里五名绣工,远赴苏州观摩交流。这期间,她还产生了更多新的想法,又陆续拜访了蜀绣、粤绣以及其他各类绣种的大师,与他们深入探讨研究,这使得她对湘绣今后的发展之路更是信心倍增。
从各地交流归来,毛珊再次马不停蹄赶往敦煌,仔细揣摩出土于北魏时期的《一佛二菩萨说法图》刺绣残片。那是一次现代与历史的深刻对话,也是一次跨时空的灵魂交流。毛珊深切感受到,一幅有灵魂的作品,会给观者带来怎样的震撼。
学习,既是一个苦乐交织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发掘自我潜能的过程。各种荣誉和头衔接踵而至,令毛珊应接不暇。湘绣代表性传承人、湘绣画稿专业设计师、湘绣鬅毛针第四代传承人,湘绣画师第五代传承人……2019年,在外交部湖南全球推介活动中,毛珊指导设计的湘绣礼品《八方锦绣》更是作为刺绣业内唯一提供的国礼。毛珊的脸上的笑容,变得更加平和而自信。
但,毛珊心里始终放不下的,仍是那个坚持匠心传承的梦想。在彭建一如既往地强力支持下,毛珊又创建了“珊绣”品牌,持续培养湘绣新人,不断探索和研究具备她个人风格的作品。
五年前,毛珊终于有了一个全新的构思,那是一幅巨幅作品。在过去的五年间,她不断修改设计稿细节,力求精益求精。而当最终将设计稿搬上绣绷时,依然困难重重,可她却从不气馁。多年工作学习中的沉淀,让她将外公口中的“静心”二字,发挥得淋漓尽致。
窗外,夜色阑珊,微醺的晚风中,暗香浮动。刺绣间里,灯火通明。毛珊手中的绣花针,上下翻飞,一针一线,绣出了她的理想,她的梦。
编辑/新 琳
编审/王艺云
签发/陈 彪
整理编辑|湘见文艺新闻
编辑发稿|湘韵丹青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