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有粉丝在后台留言问道:"为啥人家莱西、莱阳地里大棚一片连一片,咋一进招远地界,大棚就稀稀拉拉没几个了?咱守着毕郭大平原这么肥的地,种大棚菜还能比不过人家?"
莱西市南墅镇成片农业种植大棚
这话可说到不少乡亲心坎上了!毕郭大洼水质优良土壤肥沃,现在只有官地洼西瓜大棚还能拿得出手。今儿咱就掰扯掰扯,招远大棚经济到底卡在哪儿了。
毕郭镇沃土连片,本是种大棚的"风水宝地",可为啥老百姓宁肯种麦子玉米?
首先可能是老观念捆住了手脚。毕郭大洼祖祖辈辈就是招远粮仓,家家户户地界分明。隔壁莱西早把零散地流转成百亩大棚园区,咱这儿还有乡亲守着三亩地怕流转了吃亏,合作社想包片都凑不齐地块!
再就是老话说的,“家有余粮,心中不慌。种粮保险,种菜心慌。”乡亲们可能还是觉得种苞米麦子稳当,国家还给补贴呢!
招远是“金都”,黄金产业风光,可农业尤其是大棚经济,一直没被当成“亲儿子”,所以招远至今未出台针对大棚蔬菜产业的专项补贴政策,仅通过“三品一标”认证推动品牌化,毕郭镇只有零星分散的一些大棚种植户,还没有建立配套的仓储、分拣和加工设施,产品附加值也难以提升。
而莱西等地通过“错峰上市+冷链直供”模式实现溢价(如大棚葡萄提前半月上市单价达30元/斤),政策导向差异很明显。招远老百姓对种植瓜果蔬菜大棚的积极性不高也就不难理解了。
再一个,大棚种菜不是搭个棚子撒种子那么简单,温度、湿度、施肥样样都得精细,招远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更倾向流向招远城区黄金产业或周边工业区,大棚种植依靠中老年群体,技术更新和规模化经营能力都有欠缺。
其实招远不是没有成功例子!青龙夼蔬菜,官地洼西瓜等早就打响名头。乡村振兴不是等靠要,而是要把老祖宗留下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好日子都是"种"出来的。
招远大棚经济要想翻身,光靠乡亲们自己扑腾可不行!
土地得连片,学学官地洼搞合作社包地;技术得落地,请专家教点一听就懂的实在招儿;销路得打通,冷链车直接开到地头,手机直播卖货搞起来。
政府要是能像扶持黄金产业那样给大棚业搭把手,咱金都大地的肥沃黑土,照样能长出金疙瘩!乡亲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您觉得咱招远大棚经济该咋发展?欢迎在评论区唠唠!
生活在招远,关注我们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