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普洛村村民采摘茶叶。
春回大地,在福贡县匹河怒族乡至马吉乡的沿江山坡和茂密森林边,一条条“草果长廊”染绿千山万壑,托起山区群众增收致富梦。
最近,福贡县草果种植大户开邓博忙着打理自家的草果地。带上干粮,钻进草果地除草清沟,修缮遮阳网,补种水冬瓜树……600多亩草果树被管理得井井有条。山坡一年年增绿,开邓博的生活也越来越红火。
近年来,福贡县在中组部“组团式”帮扶科技特派团、上海市浦东新区的帮扶支持下,创新开展“政府+科技+村集体经济+农户”草果提质增效社会化服务;培育草果加工龙头企业,开展种植、管护技术培训,推行“草果贷”,建立草果产业现代生产体系;引导农户以互助、互帮、互带的形式,规模化种植草果;建设沪滇协作产业园区,打造草果数字化交易、草果收储、产品研发加工基地,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2024年底,福贡县草果种植面积达56万亩,覆盖7个乡镇2万余户近8万人,户均年增收2.5万元。
绵绵春雨中,在上帕镇知子洛村海拔2500米的碧罗雪山上,中药材种植带头人丰金才与十几个村民忙着挥锄挖坑,栽种秦艽。
2022年,在保山市打拼的上帕镇村民丰金才听说县里扶持发展中药材种植,便带着积蓄返乡,成立了福众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和乡亲们在高海拔坡地种秦艽、云木香、前胡、黑三七等中药材,探索增收致富新路。“刚开始只是试种了40亩,没想到市场反响还不错,于是我们逐年扩大种植面积。现在,公司的中草药种植面积已经有600亩。”丰金才说,高海拔地区生态环境好,产出的中药材品相好、品质高、价格高。
福贡县地处怒江大峡谷腹地,江河纵横、山高谷深,耕地平地少,坡地林地多,人地矛盾突出。近年来,福贡县立足山地资源,抓实科技赋能、人才赋能、金融赋能、品牌赋能、市场赋能,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根据海拔、水土条件、气候环境,因地制宜发展草果、中药材、茶叶等产业,变山地劣势为资源优势,让“沉睡”的山地、林地焕发勃勃生机,蹚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绿色发展之路。
春茶采摘季,上帕镇达普洛村高山梯田郁郁葱葱,千亩连片茶园里,嫩绿的新芽挤满枝头。村民的指尖在茶树枝条间跳跃,丰收的喜悦挂在满是汗水的脸上。“过去,乡亲们只会种水稻、玉米,经济来源单一,很多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现在家家户户种茶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留在了家乡。”达普洛村工作人员李云龙介绍,福贡县昼夜温差大,适合茶树生长,科技特派团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把脉开方”,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和标准化生产流程,连片发展高山云雾茶。2024年,福贡茶叶种植面积达4.7万亩,成为又一个富民支柱产业。
在广袤的林地沟壑、坡地山梁,草果叠翠、茶叶碧绿、药材飘香,描绘着福贡县山青、业兴、民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云报全媒体记者李寿华通讯员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