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没了,你可真是糊涂!”
1984年,南京军区司令向守志在听完手下的汇报后,竟然大发雷霆。
那名手下本以为自己已经将工作完成得很好了,没想到迎来的是司令的一顿批评。
向守志究竟因何生气?这件事最后又是如何解决的?
一封申请信
1984年某天,向守志像往常那样早早来到办公室工作。
此时,办公桌上已经堆满了大大小小的文件,他需要尽快处理。
上面多是审阅的文件,向守志将军看得十分仔细,并一一作出了批注。
等到完成近一半的时候,他发现这些文件中夹了一封信。
当时的他十分疑惑,随后便打开信封,阅读里面的内容。
结果他越读越生气,还没等看完,他就直接拍了桌子。秘书听到动静,赶紧走了进来,询问发生了什么事。向守志并未说什么,而是让秘书将干部部长叫来。
接到电话通知后,干部部长疑惑不已,他还以为有新的工作交给他,立马赶往办公室。当看到司令的神情,干部部长的心中“咯噔”了一下。
向守志直接将手中的信递给了他。看完信的内容后,干部部长的脸色愈发凝重,也十分紧张。
原来这封信是一名即将转业的士兵递交的,而这名士兵还曾在战场上受过伤,随后便落下了残疾。
他写这封信不是为了向军区申请什么福利,而是希望在他转业的时候,他的妻子能跟着他一起。这样他的妻子也能照顾自己,就不用麻烦别人了。
随后他便向军区提交了申请。但是不知是什么原因,军区迟迟没有回复。
眼见离开的时间就要到了,他只能亲自来到军区。可惜的是,军区方面表示一切还在审核中,还没有具体的答复。
接连几次申请都没有答复,这名士兵焦急不已,只能将信送到司令这里。不过,他并没有抱有什么希望,其实已经做好孤身一人转业的准备。
他没想到他的事惊动了司令,还让干部部长被训斥了一番。
未完成的工作
干部部长顿时明白这是自己的失误,立马向司令保证一定会严肃处理这件事。
向守志满意地点点头,嘱咐其一定要妥善安排。
干部部长保证下来,便匆匆离开了。随后他便立马通过了这名士兵的申请,并作出了补偿,为自己的疏忽向其道了歉。
等事情办完后,干部部长立马来到向守志办公室,汇报了这件事的全过程。
但是他并没有得到向守志的称赞,司令的一句“这就没了”直接让干部部长迷茫了。他觉得自己已经将这件事完美解决了,那里还有什么遗漏的地方?
向守志看到他的反应,不禁摇了摇头,说了一声“你真糊涂啊!”
随后,向守志便解释了自己这么说的原因,这名转业士兵的工作已经完成了,那其他的呢?他们的要求军区没有达成怎么办?
干部部长顿时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的想法过于简单。
他只是从个人小事出发,实际上事关转业士兵的事情是一件大事,若是没有处理好,难免会让这些做过贡献的老兵寒心。
而向守志的意思是,希望干部部长能够完善这方面的制度,将制度落到实处。
最后向守志还苦口婆心地劝道,那些老兵都曾是为国家做过贡献的功臣,作为军区的领导人,我们绝对不能让他们寒心,这样怎么对得起他们的付出。
干部部长听后端正了自己的态度,并保证会立马进行整顿,随后他便匆匆离开了,显然他已经将向守志的话放在了心上。
等到一个多星期之后,向守志再次问起了这件事,干部部长将他们详细的制度说了出来,没有一丝缺漏。听到这里,向守志才放下了心。
仅仅从这一件事,就能看出向守志司令的认真负责。
而这样的例子简直是数不胜数,他在用自己的方式反馈军队,反馈整个社会,甚至连自己的回忆录,他都有严格的要求……
一本回忆录
在南京军区工作了几十年后,向守志将军觉得自己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便决定离休。
尽管中央百般挽留,但向守志却希望将祖国的未来交到年轻人的手上。
不过离休之后,他也没有闲着,时刻关注国家与军区的事情,有的时候还跟中央提些建议。
闲暇的时候,他还会去找自己的老战友,跟他们一起坐下聊天。
见有许多将军都在撰写自己的回忆录,想要给祖国留下点什么,向守志也十分心动,于是他便找了一家出版社,希望他们能够将他的回忆记下,并出版成书。
最后他还表示,这本书定价一定不能超过50元。
出版社也答应了下来,随后便对向守志将军曾经的功绩进行了整理,最后编写成书。
待完成之后,他们便马不停蹄地来到了向守志的家里,并将手中的初稿交给了老将军。
看着手中精美的插画以及沉甸甸的文章,向守志颇为感慨,翻了一页又一页。他粗略看了一下,随后便满意地点了点头。
然而,当他看到这本书的定价时,顿时大发雷霆。这本书的售价已经超过了50元,这是他所不能接受的。
虽然工作人员一再解释这是有其他原因在里面的,向守志将军坚决不同意。不仅如此,他还向众人询问了许世友将军回忆录的出版价。
当得知价格比他低的时候,向守志更是大声地说道“我怎么能超越老首长?”
许世友将军也曾是南京军区的司令,他在时,可是将军区打造得如同铜墙铁壁。而他可是许世友将军的“小迷第”,早在红军时期就认识了。
当年向守志参加红军时,还是一个懵懂的新兵,而许世友则威名远扬,出了名的能打恶战、硬仗,这让向守志敬佩不已。
当得知自己担任南京军区司令的时候,向守志激动不已。因为这代表他即将跟自己的“偶像”见面了。
低调本色
当时许世友将军也来到南京定居,虽然他与许世友没有见过几次面,但他决心不能辜负将军的期望,要将南京军区建得更好。
不过,一旦有空,他还是会去探望许世友将军,向其说一说军区的情况。
可是没想到的是,他还没有继任南京军区司令多久,许世友将军就患了重病,不得不住院。
当得知许世友将军患病的消息时,他便第一时间去见了老首长,并嘱咐其多加休息,千万能拿身体开玩笑。
但许世友却觉得待在医院里没意思,没过多久,便回到了中山陵8号。
当时聂凤智也在南京军区工作,得知许世友出院,焦急不已,立马来到中山陵劝他回医院,要么就去北京医院治疗。可是许世友将军十分“固执”,拒绝了“去301医院”的要求。
聂凤智气得不行,当别人来找他劝劝许世友的时候,他直接大喊:“我哪里管得了?”
见聂凤智都没法劝动许世友,向守志也没有办法,只能时常前来探望许世友。
然而没过多久,许世友将军还是离开了。向守志得知这个消息后悲伤不已,只能化伤心为动力,绝对不能辜负将军的期望。
从始至终,许世友将军就是向守志的“指路明灯”,因此当得知自己的回忆录价格高于许世友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拒绝,并要求出版社给他调低一些。
无奈之下,工作人员只好答应了这一要求。
随后这本有关向守志将军的回忆录正式出版,也让大家认识了一个真正为国家、为人民的将军。
结语
向守志一生为国为民,从来都是低调行事,不管是作战,还是军区建设,他都一丝不苟,认真地完成每一份工作。他无私奉献、默默无闻的精神值得后世永远铭记!